大浪時尚小鎮前身為深圳市服裝產業集聚基地,深圳及龍華市區兩級學習借鑒漸江等地先進經驗,將其作為重點產業片區推進建設。 規劃中的小鎮位于龍華大浪石凹片區,規劃占地7.76平方公里。以“兩區三中心”為發展目標,打造世界級時尚小鎮。小鎮獲批廣東省首批特色小鎮創建示范點,先后獲得“全國時尚服飾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全國時尚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單位”“全國特色小鎮轉型升級典型案例”等國家級榮譽。 如今,大浪時尚小鎮已成為全國標桿性產業集群區,是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一面旗幟,是中國時尚風向標,更是深圳市、龍華區的一張絢麗名片。 剛過去的“十三五”是龍華區走過第一個完整的五年規劃期,經過近五年有質量的發展,龍華區實現了從城市副中心到都市核心區的歷史性跨越。 站在“十四五”的起點,年輕而朝氣蓬勃的龍華區,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和先行示范區“雙區疊加”的歷史機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寬的視野、更大的擔當,拉開了打造“數字經濟先行區”、建設“數字龍華”的大幕。 龍華區數字經濟的建設,關鍵在于區塊化培育產業集群,細分數字經濟集群,加速產業鏈垂直整合。大浪時尚小鎮作為產業區塊之一,承擔著打造國際數字時尚小鎮、推動龍華時尚產業新城建設的重任。 數字催生了時尚消費的新業態、新模式,帶來整個時尚鏈條底層邏輯的深度改變。借數字之潮,龍華區集聚了一批數字人才和智造企業,為時尚產業“云”轉型、時尚產業新城建設提供了不竭的動力與支撐。 智士聚龍華。自實施“龍舞華章”人才戰略以來,累計引進各領域高層次人才1483人,引進省市創新創業團隊24個,院士21人,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后工作站31個。深圳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研究院(龍華)、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匯聚了一批計算科學領域的優秀創新型人才,為時尚產業夯實數字之基注入“源頭活水”。 智造聚龍華。近年來,龍華躋身廣東省首批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開啟從“龍華制造”向“智造龍華”的全面轉型,加速吸引和培育一大批精、尖、高“智造”企業,在電子信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三大領域聚集一批龍頭企業,為時尚產業架起登“云”之梯。 數字“浪潮”奔騰而來。沿深圳城市中部發展軸,梅觀高速路如主動脈穿境而過,托起創新涌動的數字經濟圈。梅觀產業創新走廊兩側,華為、富士康等浪尖上的產業巨頭頂天立地,數以萬計的中小科創企業鋪天蓋地,共同撐起龍華區數字經濟跳動的強勁脈搏,為龍華時尚產業邁向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的“逐浪騰云”之路奠定了堅實基礎。 以大浪時尚小鎮為中心,龍華區集聚了600多家服裝設計、生產企業及其配套企業,時尚產業規模已成。2020年龍華區時尚產業線上銷售額超過200億元(不包括鞋業線上銷售額)。按照深圳市統計時尚產業分類,2020年龍華區時尚產業增加值約650億元,占全區生產總值(GDP)比重約26%,比全市比重高出9個百分點。龍華區時尚產業位列四大支柱產業,在數字賦能下煥發新活力,激生新動能。 數字“浪”涌,小鎮時尚產業變革步伐加快。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唯一時尚小鎮,國家時尚產業集群區域品牌建設試點,大浪時尚小鎮75%以上的服裝企業將銷售額的5%~15%作為研發設計經費,創新和數字時尚建設投入在全國遙遙領先,贏家時尚、百麗等時尚品牌龍頭企業已在數字時尚方面先行一步,在面料研發—產品設計—生產供應—銷售渠道—場景應用等多環節實現數字賦能。2020年疫情期間,贏家時尚集團啟用“智能產線+無菌車間”,為一線醫護人員趕制抗疫“戰袍”。小鎮設計師毛寶寶品牌CHICCO MAO不但在中國國際時裝周上斬獲2020年度時尚品牌獎,更是借助直播新渠道,創下日超千萬元的佳績。 時尚“云”起,產業發展新引擎“云裳”啟動。大浪時尚小鎮以全球首朵時尚產業、工業云開啟“云裳”數字化新場景,重構以消費數據為基,鏈接消費者需求的時尚消費互聯網,打通以工業數據為底,服務企業智造的時尚工業互聯網,兩網互連貫通時尚數據閉環,推動生活方式與生活方式全流程的變革。 數字賦予時尚新的靈感,也賦予時尚產業新城建設靈感。從賽道轉變、驅動升級、基建換代、平臺開放到未來數字孿生城市,時尚產業新城的成長路徑清晰可見。 進軍新賽道:布局數字時尚,從“錯位發展”到“錯道發展”。以數字時尚的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構建高質量發展新優勢,重新定義龍華時尚產業、大浪時尚小鎮在全球時尚格局中的坐標。支持企業瞄準數字時尚新賽道,依托“云裳”零售新生態,開展全域數字營銷;依托數字工廠,以新型智造服務企業降本增效,從銷售端到生產端,全面滿足線上線下客戶個性訂制、快速生產的消費需求,構建“數據密集型”的時尚產業新優勢,在新的賽道上領跑,向世界宣告,龍華進軍數字時尚主賽道! 升級新驅動:全渠道布局,從渠道驅動到數字驅動。直播、平臺、智能小程序等社交電商快速發展,直接面向消費者的DTC型品牌迅速崛起,短時間內給整個行業帶來了革命性沖擊。“云裳”開啟了大浪時尚小鎮時尚產業升級轉型的新零售之門,以數字零售、全域數字營銷賦能流量新通路,以數字時尚新媒、數字微秀、數字泛娛、國際超級時裝秀場等打造全新的數字時尚產業生態,賦能時尚企業超高速增長。20億的增長不再需要十年之久,兩三年即可實現。未來已來,龍華應超前部署,打造特區的時尚高地、時尚的新銳特區。 夯實新基建:顛覆式換代,從制造工廠到時尚數據中心。時尚基礎設施更新,不再是傳統的制造工廠,時尚大數據中心成為時尚網絡的權利中心。超前謀劃以數字化為特征的數字時尚基礎設施,加快落實“云裳”計劃,全面鏈通時尚消費互聯網與時尚工業互聯網數據,讓自由流動的數字推動客戶觸達提效、交易連接提效和企業智造提效,從5分鐘生產2000件相同的商品,到5分鐘生產2000件不同的產品,從5分鐘服務1個客戶,到5分鐘服務1000個客戶。 開放新平臺:搭建生態伙伴平臺,發揮網絡的N2效應。龍華堅守創新創意驅動產業的路徑,從設計、制造、渠道、技術、資本等全方位,為設計師和品牌數字化賦能。以開放共享云裳全球設計時平臺服務人才出成果,以云裳智造數字工廠服務成果成品牌,以中國深圳設計與創意成果產權交易中心服務品牌成大牌,打造全球新銳品牌孵化的先鋒地,快速打造一批億級品牌設計師,十億級時尚先鋒企業,百億級時尚龍頭企業,形成千億級時尚小鎮。 爭創新城市:建設未來時尚城市,小鎮承載國際大時尚。深圳市提出建設亞洲領先、全球知名的新銳時尚產業之都,集聚一批世界級知名設計師、時尚科技人才和數字時尚頂級企業家,以數字時尚創新中心“時尚成果轉化—空間及政策服務—開放生態資源—多元資本扶持”的一站式聚合生態,建設“最時尚”“最科技”“最東方”“最綠色”的“數字孿生城市”。 時尚產業新城的美好圖景令人向往,實現美好圖景的新征程同樣需要我們扎根熱土,前瞻性思考,踏踏實實落腳。 要做好頂層設計,繪就時尚產業新城建設“一張藍圖”。瞄準全球數字時尚產業前沿制定時尚產業新城發展路線,高標準推進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建設。高質量推動全球時尚發布中心建設,確保時尚規劃適度前置。針對數字時尚發展特色,加快推出數字時尚專項政策,從數字時尚企業發展的內部運營數字化升級與外部銷售模式轉型著手,對數字時尚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技術、平臺建設等方面予以支持。 要創新治理機制,提升時尚產業新城服務效能。提升服務時尚產業升級的能力,加快向時尚產業創新生態的設計者、建設者和維護者轉變。做精益服務提供者,加速空間上云、服務上云,做好小鎮的公共服務;做創新服務繼承者,引入高水平專業服務機構,集成社會資源提供轉型所需的高質量服務;做時尚產業創新組織者,以高站位的“主導”代替事事插手的“主體”,專注產業引導與培育,圍繞時尚產業發展需求強化創鏈、強鏈、補鏈、延鏈服務。 要擦亮時尚名片,奏響進軍世界時尚產業新城的號角。強化大浪時尚小鎮時尚發布中心地位,固定小鎮為深圳時裝周的永久分會場,擴大時尚產業新城時尚文化影響力。打造深圳時尚中心展館,吸引深圳市及全球全域時尚產品及時尚周邊展出。樹立時尚產業新城“時尚+生態”兩大主題形象,挖掘時尚主題資源,打造永不落幕的時尚云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龍華區“乘四而上”之年,數字未來已來,站在新起點,龍華區應當不負使命勇探路,敢立潮頭破浪行,在推動數字時尚產業發展、打造世界級時尚產業集群、建設時尚產業新城。 未來發展的路徑,以大浪時尚小鎮為主陣地,錨定數字時尚這一主題,匯聚時尚產業資源,厚植時尚文化內涵,提升時尚品牌影響,高規格打造以數字為基、人文為核、生態塑韻,“人城產”深度融合的灣區數字時尚先鋒。 具體來說,就是打造“五個高地”:
一是打造數字時尚策源地。以一流營商環境集聚全球數字時尚創新資源,搭建時尚交流云平臺,布局數字時尚新場景,創新推出世界級時尚云產品,塑造全球一流時尚云品牌,打造永不落幕的時尚云秀場,實現“所見所試即所得”。
二是打造流行時尚發布地。緊跟全球時尚前沿動態,構建基于大數據技術和消費者偏好的時尚流行趨勢發布中心,定期發布全球時尚流行趨勢,為時尚企業策略優化和供應鏈管理提供數據驗證和信息支撐。 三是打造時尚創意探尋地。不斷賦予傳統文化新內涵,加快傳統文化時尚化。推動紅色文化、客家文化、時尚文化向網絡化、可視化、沉浸式轉變,構建具有時尚特征的人文IP體系,努力打造時尚創意靈感觸發地。 四是打造零碳時尚先行地。推廣“零碳”導向的發展模式,建設零碳小鎮、零碳建筑、零碳工廠,提升龍華時尚產業的“氣候行動力”“氣候領導力”,打造零碳時尚典范。依托龍華山水資源,植入時尚旅游、文創旅游、深度云游等元素,打造“時尚+人文+生態”的綠色時尚樣板。 五是打造產城融合示范地。以人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堅持以城帶產、以產促城、產城融合理念,構建適應時尚產業發展的城區布局、規則制度,打造“最科技”“最宜居”“最活力”的“人城產”深度融合的時尚產業新城。
責任編輯:第一時間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