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新春正當紅,年華恰似錦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用千千萬萬段經歷串連起人生的故事。每件衣服也不僅是用來遮擋或御寒的物品,它是最貼近我們肌膚的伴侶,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精髓、匠心的堅守……我們買一件衣服,或許只是因為一瞬的喜歡;但是做一件好的衣服,需要耗費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光陰。
木棉道始終相信:衣服,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一件有故事的衣服才能讀懂人的內心,才能讓穿著者遇見更多的美。20多年以來,我們不僅是在做衣服,也是在用心寫一卷故事集。
今年,邀您與我們一起來書寫,來見證。
春節·許下新春紅運
一年之中,你可以穿360天的冷色系,但是在春節的這幾天里,一定得給身上裝點一抹紅。因為春節的韻味最是無處不在的中國紅。有了一抹中國紅,才有了新歲的紅火喜慶。
不知不覺,時間已來到臘月二十七,還有兩天我們就將迎來除夕。每年這個時候,木棉道的總部和店鋪都沉浸在一片紅色的氛圍里。大紅的燈籠、手繪匠人們自己寫的紅彤彤的春聯、傳統工藝制作的紅色門神、還有木棉道員工們剪的紅窗花……按照千百年來延續的傳統,被掛在或貼在它們本應存在的位置上,一時間,整個屋子姹紫嫣紅,熠熠生輝。
雖我們說不上是專業的書法家,也非剪紙的傳承人,但我們欣喜的是:自己手作的這一片片紅,凝刻了時光和情感的溫度。
中國紅,自古以來便是祥瑞之色。
過年的傳說里,“年”是一種害怕紅色的怪獸,總在臘月三十來村莊搗亂。于是聰明的先民們發明了貼紅紙、點紅燈來嚇它,以度過一個安靜吉祥的年。從此,紅色便被賦予了喜慶、吉祥和避邪的意義。
歷史在歲月波瀾的推動下前進,這些傳統的習俗始終根植于心。對于木棉道來說,傳承“春節穿中國紅”的習俗更像是一種與身俱來的使命。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文化的召喚,還有一方面緣于中國紅一直是木棉道的主色系之一。
木棉道的靈感繆斯木棉花便是紅色的。每至春寒料峭的時節,在木棉道總部所在地的南方城市,一樹樹的木棉花就已次第開放。筆直的樹桿上立著一朵朵大紅的木棉。綻放的木棉,帶著那種光彩奪目的紅,仿佛整個春天的紅色都裝在這里了,仿佛生命的希望就蘊含在這樣的紅里。
于是,年復一年,春天,我們采擷木棉花最熱烈浪漫的紅;夏天,我們吸納晚霞絢麗迷人的紅;秋天,我們浸染霜葉最成熟詩意的紅;冬天,我們融入節日最溫暖古典的紅……每當時間進入歲末,一年的經典紅衣都在櫥窗里陳列著,仿佛一幅紅色的畫卷,等待伊人的開啟。
紅色外套簡約時尚而不乏古典風韻。為了襯托中式節日的氛圍,我們運用的是傳統的中國紅,類似故宮紅墻的色彩,看上去亮而不俗;在設計上遵循了簡約的時尚理念,剪裁干凈,線條流暢柔和;胸前的盤扣和袖子上的松鶴刺繡,將璀璨的傳統時尚工藝和美好延年的寓意藏于服裝之中。
在設計師的心中,紅色的旗袍是對生活的最高禮贊。因為旗袍在民國時期就是公認的中式禮服。這條紅色的旗袍裙延續了民國時最經典的款型,婉約精致,婀娜修身;融合更舒適耐穿的自然面料,行走間更多了幾分悠然和飄逸;胸前的蕾絲鏤空和水滴領是整條裙子的亮點,性感中帶著含蓄,精致里蘊含匠心。
在南方的冬日,一件紅色棉麻外套的溫度足以伴你優雅過年。優雅的正紅,盛開在新春的祝福之中。為了便于穿著,我們盡量簡化了廓形,只用恰到好處的盤扣和刺繡來點亮全身。值得一提的是,袖子上的中式紋樣的靈感來源于故宮的珍品,立體感十足的針腳、亮麗而不俗氣的配色,好似精致唯美的藝術品,與節日的氛圍交相輝映。
若是不想穿一身紅,還可選擇紅色半裙來搭配。紅色配白色,對比度高且雅致純潔,有著紅梅傲雪般的靜美。改良國風上衣白得不染塵埃,只在曼妙的腰際和手腕,點綴些許典雅的花紋。層層疊疊的紅色半裙是阡陌紅塵中翩然美好的倩影,香風襲來,輕紗仿佛綻放的花瓣。流年似水,唯有紅與白的搭配是令人一見驚艷,且又戀戀不忘的風景。
紅色連衣裙雖比旗袍少了一點古典,但多了幾分時尚簡約的妙韻。端莊大氣的正紅色渲染出濃郁的春節氛圍,一氣呵成的剪裁,修身卻毫無束縛之感,令裙擺婉約飄逸,輕盈唯美。領口和胸前以精致的中式紋樣稍作點綴,與裙子的線條完美相融,蘊含中式之典雅且絲毫不顯累贅。
如果說紅裙是盛開于新春的花,那么紅色的國風褲子則似一剪春風,可以讓你的步履輕盈,自在優雅。寬松的褲腿顯瘦舒適,側邊的國風紋樣修飾將吉祥如意的寓意含蓄表達;搭配白色的上衣,色彩和諧亮麗。穿上它,讓春的花香填滿你的足跡。
紅色是最美的春節色,也是傳統祥瑞的象征。在庚子鼠年,我們經歷了太多坎坷和不易,幸運的是,大多數人已從中蛻變,成為更好的自己。牛年將至,愿你穿上一襲中國紅,“牛”轉乾坤,赴一場年華似錦。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