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藏不住了!張愛玲竟是個高段位的“時尚博主”
提起張愛玲,你首先會想起什么?《傾城之戀》《半生緣》《紅玫瑰與白玫瑰》,還是她與胡蘭成的禁忌之戀?
多少年來,張愛玲的名字被打上作家的標簽,她的身世和愛情為世人所喟嘆,卻鮮有人關注,在她憂郁人生的背后,還有更多有趣的閃光點。比如在那個時代,她所擁有的出類拔萃的時尚觀。
有人曾說:“如果要深扒張愛玲對時尚的了解,估計當代99%的博主都不及她。如果生活在現代,張愛玲也一定是頂級的流量擔當,最起碼也是粉絲千萬級別的大V。”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位民國的才女是如何成為公認的“時尚博主”的。
01“時尚博主”養成第一式:耳濡目染——張愛玲的時尚母親
張愛玲的時尚審美多少受她家庭的影響。
她的母親黃逸梵是位摩登女郎,愛做衣服。在《對照記》里,有一張題為“在倫敦,一九二六”的照片,可窺到黃逸梵年輕時代的飛鴻雪泥。側身照,卷發,雙手交叉抵于下巴,膝上一角藍綠外套,叫人聯想起張愛玲筆下的母親:“肺弱的她學唱歌,聽起來更像吟詩,比鋼琴低半個音階,抱歉地笑,嬌媚地解釋?!?/p>
張愛玲的母親△
她給女兒的信里,也離不開時尚:想學皮革制作,開店賣手袋。黃逸梵真的從馬來西亞買過一洋鐵箱碧綠的蛇皮,預備做皮包皮鞋。
幼年的張愛玲看到「母親立在鏡子跟前,在綠短襖上別上翡翠胸針」,簡直等不及長大,暗暗在內心發誓:“八歲,要梳愛司頭;十歲,要穿高跟鞋。”
張愛玲母親的打扮是一位十足的法國女郎△
02“時尚博主”養成第二式:才華吸粉——不會畫畫的作家不是一個好博主
想當一呼百應的時尚博主,流量很重要,而張愛玲最不缺的就是關注,因為她早就依靠才華吸粉無數。
我們開頭就提到過,她的文學著作有很多。她的文字總是散發著一種勾人心玄的蒼涼之美。細膩的景物勾勒、深刻的心理描寫、豐富奇特的意象綿綿密密地交織,呈現出繁華中的落寞,煙火里的塵埃。
《茉莉香片》里的馮碧落與言子夜
而且她常常金句頻出,隨便選幾個都能登上“民國版的熱搜”,無論是“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里對人生的理解,還是“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心里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中對于愛情的思考,至今依然深入人心。
張愛玲的畫作也和文字一樣驚艷。其中大部分是為自己的小說所作的插圖,她筆下瘦長的時髦女子,穿著當時摩登的服飾,或溫婉柔美,或趾高氣昂,女子的形態只用線條即可表現得惟妙惟肖。小說的情境大概只有作者本人可以洞悉,而可以將自己小說中的情境用畫作再現實則卻很稀少。
《紅玫瑰與白玫瑰》里的三個女性△
她在這些作品中表現出了超強的時尚天賦。有人曾說:“她的作品其實稱得上一部部中國近代服飾的記錄片。”她還幾次三番寫過研究服飾的文章,拿英文發表過《Chinese Life and Fashion》,后來又拿中文寫了一遍,也就是《更衣記》。
看了她的《更衣記》,你會覺得她完全可以勝任一名時尚編輯。
書中的插圖都是張愛玲親筆所繪△
03“時尚博主”養成第三式:買買買的熱情——剁手黨張愛玲
做為時尚界的意見領袖,時尚博主首先自己要買的多,穿得多。巧的是,張愛玲從不掩飾自己對物質的喜歡:要好看,要好吃,要鮮艷,要招搖,要活得有滋味。
她的第一筆稿費,她就拿去買了當時最風靡的丹祺口紅。讀書的時候拿來的獎學金全部拿去做衣服,自己買料自己設計,全穿在身上。張愛玲說:“我母親怪我不把那張鈔票留著做個紀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對于我,錢就是錢,可以買到各種我所要的東西。”
當年的口紅廣告△
那些對漂亮衣物的饞,粗淺地看,是對美的饞,放大了看,其實是對滾燙生活的熱愛。在那個陰暗的年代,或許只有漂亮的服飾可以給生活增添一點光彩。
04“時尚博主”養成第四式:將某種單品穿出圈——旗袍控張愛玲
一個時尚偶像的成名,常常和某件單品相關,譬如赫本的小黑裙,夢露的小白裙,而張愛玲的標志性單品就是傳統的中國服飾旗袍。
四十年代的上海,不僅是張愛玲蝸居的地方,也是整個中國時尚旋渦的中心。那時在上海已有了旗袍的“別裁派”,就是中西合璧式剪裁。一種是局部西化,或西式翻領或荷葉邊或開衩袖,一種是旗袍與西式服飾搭配,一件古樸的旗袍搭上小西裝或針織背心,既復古又新穎。
張愛玲自然而然地對旗袍上了癮??此龑懙摹秾φ沼洝罚髅靼装椎谋硎玖怂娴脑洆碛杏懈魇礁鳂拥钠炫???楀\緞絲旗袍,傳統且略顯華貴;稀紡旗袍,輕盈而嫵媚;鏤金碎花旗袍,華麗而高雅;黑平緞高領無袖旗袍,凄美哀愁而不失神秘。
以她被李安改編成電影的《色戒》為例,整部劇下來,從乖巧學生到富太太,光是王佳芝身上就換了 27套旗袍,唐草、臘梅、玫瑰、云紋等圖案紛紛亮相。換做今天,張愛玲都能做新一代的旗袍設計師了。
電影《色戒》截圖△
張愛玲的時代是一個旗袍搖曳的時代,而穿旗袍的張愛玲絕對是那個時代一個雋永曼妙的縮影。
05“時尚博主”養成第五式:個性鮮明的時尚態度——張愛玲的“奇裝異服”
一個博主只穿流行的款式是不夠的,還要學會“博出位”。上個世紀的張愛玲似乎很懂得這一套路。
雖然什么場合該穿什么花色,什么身份該買哪種衣物,她都通通心里有數,但卻覺得若是穿得太規矩,就成了大家閨秀,不足以稱為“時尚博主”。
于是,她發明了一個獨特的穿衣方式,潘柳黛在《記張愛玲》中寫道:“張愛玲喜歡奇裝異服,旗袍外邊罩件短襖,就是她發明的奇裝異服之一。”
1、穿祖母的衣服,別致就行
張最愛翻祖母的衣柜,把舊衣服改良來穿。她曾經告訴好姐妹蘇青:“要想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個,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來穿?!?/p>
蘇青嚇了一跳,說道:“祖母的衣服,不就是壽衣嗎?”張回答道:“那有什么關系,別致就行!”(這也是太酷了)
有一次她就穿著前清繡花襖褲去參加朋友的婚禮,艷驚四座,人不知道看她還是看新娘了。
2、中西混搭,玩轉國潮
她穿中式服裝的時候,也不是一味地循規蹈矩,混搭是她的殺手锏。
張愛玲曾生活在兩種截然不同的家庭中,一邊是父親的遺少家,那里彌漫著鴉片煙、頹廢和一點點死氣,一邊是母親的開明家,那里有鋼琴、油畫和西洋禮儀。因此,張愛玲身上糅合了兩邊的氣質,穿旗袍時會搭上前清夾襖,這樣寬松版型的混搭風不僅遮肉顯瘦,而且在當時那個年代顯得個性十足,隱隱約約可見如今的Oversize男友風的影子,甚至有點像“下衣失蹤”的民國版本。
或者在單色呢旗袍外面加一件浴衣,這不就像現在流行的睡衣浴袍外穿嗎?
張愛玲的好友蘇青說:“她穿西裝,會把自己打扮成一個18世紀的少婦。她穿旗袍,會把自己打扮得像我們的祖母或太祖母,臉是年輕人的臉,服裝是老古董的服裝,就是如此,融會了古今中外的大噱頭,她把自己先安排成一個傳奇人物?!?/p>
3、大膽的配色
每一個時尚博主都是色彩達人,張愛玲也是如此。
母親教她油畫,使她對色彩相當敏感。張愛玲在《童言無忌·穿》里寫:“色澤的調和,中國人新從西洋學到了‘對照’和‘和諧’兩條規矩。粗淺地看,對照便是紅與綠,和諧便是綠與綠。殊不知兩種不同的綠,其沖突傾軋是非常顯著的;兩種綠越是只推扳一點點,看了越使人不安。紅綠對照,有一種可喜的刺激性。”
她曾從香港帶回一段廣東土布,刺目的玫瑰紅上印著粉紅花朵,嫩綠的葉子,印在深藍或碧綠地上,是鄉下嬰兒穿的,她在上海做成了衣服,自我感覺非常好,“仿佛穿著博物院的名畫到處走,遍體森森然飄飄欲仙”。
如果找不到足夠「炫」和「怪」的衣服,張愛玲還會自己做,分分鐘包攬了服裝設計師的活兒。下面這張張愛玲和李香蘭的合照,她穿的衣服,是用她祖母的一張夾被被面拆下來,再拿去給裁縫做的(祖母又出場了……)
這件衣服米色薄綢上潵淡墨點,隱著暗紫鳳凰,張愛玲對此很得意,因為「別處沒看見過類似的圖案」,對她來說足夠獨特。
張愛玲穿著用舊被面做的衣衫和女明星李香蘭合影△
06“時尚博主”養成第六式:美是一輩子的事——永遠活得精致
時尚博主的精致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日積月累的堅持。在這一點上,張愛玲能與頗受世界推崇的巴黎女人們比肩,她一生都注重衣著打扮,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盡量顯得優雅體面。
有一次,潘柳黛和蘇青她公寓去看她,見她穿著一件檸檬黃袒胸露臂的晚禮服,渾身香氣襲人,手鐲項鏈,滿頭珠翠,使人一望而知她是在盛妝打扮中。我和蘇青不禁為之一怔,問她是不是要上街?她說:“不是上街,是等朋友到家里來吃茶?!碑敃r蘇青與我的衣飾都很隨便,相形之下,覺得很窘,交換了一下眼色,非常識相地說:“既然你有朋友要來,我們就走了,改日再來也是一樣?!闭l知張愛玲卻慢條斯理地道:“我的朋友已經來了,就是你們兩人呀!”
真正的時尚博主,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有一種堅持美麗的態度。而且這種堅持是一種習慣,它不屬于某個年齡階段,而是整個人生。直到1995年她在洛杉磯去世的時候,也是“身著旗袍,穿戴整齊,靜靜地躺在靠墻的行軍床上”。
張愛玲曾說:“在政治混亂期間,人們沒有能力改良他們的生活情形。他們只能夠創造他們貼身的環境——那就是衣服。我們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人如衣服,衣服照人。在她看來,穿衣服已經不僅僅是好不好看的問題,而是上升到了一種人生態度。
一個世紀過去了,現在回望張愛玲的那些時尚搭配,依然歷久彌新,她有自己的style,也開創新的穿衣思路,把生活當秀場,還有飽滿的情緒來感染我們這些忠實粉絲。真不愧是時尚博主本博!
而且她的中國風混搭甚至比我們的更大膽,更引人入勝。在那個時代,她就知道用“祖母的衣服”來搭配西方的服飾,如今國風盛行,傳統服飾的發展是不是應該有更多新的可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