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道 · 六一 | 展現真正的“寶藏國潮”!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用千千萬萬段經歷串連起人生的故事。每件衣服也不僅是用來遮擋或御寒的物品,它是最貼近我們肌膚的伴侶,它承載了歷史的記憶、文化的精髓、匠心的堅守……我們買一件衣服,或許只是因為一瞬的喜歡;但是做一件好的衣服,需要耗費十年甚至幾十年的光陰。
木棉道始終相信:衣服,也應該有自己的故事。一件有故事的衣服才能讀懂人的內心,才能讓穿著者遇見更多的美。20多年以來,我們不僅是在做衣服,也是在用心寫一卷故事集。
今年,邀您與我們一起來書寫,來見證。
穿中國風過六一,是一種潮流趨勢
每到六一兒童節,
都要被萌娃們的文藝匯演樂翻天~
今年刷屏朋友圈的,
有一邊表演,
一邊昏昏欲睡的小女孩。
她即使睡著,
也會時不時打兩下鼓,
網友們都稱贊她:
憑著肌肉記憶完成了表演!
▽
*視頻來源于網絡
也有穿著美美的清朝衣服、
哭成淚人的“小格格”,
就算妝哭花了,旗頭扯掉了,
也要盡力舞得精彩。
▽
*視頻來源于網絡
她們“被迫營業”式的匯演,
雖然沒有達到藝術上的觀感,
但是卻將觀眾們逗得捧腹大笑,
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
想要不紅都很難!
*穿中國風服飾拍照的小孩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
在這兩段表演中,
孩子們穿的都是帶有中國元素的服飾。
如今,隨著國潮的復興,
孩子們也成了實打實的國潮帶貨人。
*穿中國風服飾走秀的小模特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宋·楊萬里《宿新市徐公店》
穿中國風服飾的孩子,
有一種純真的美。
質樸的面料輕撫肌膚,
飄逸的設計隨風搖曳,
與自然美景融為一體。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宋·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穿中國風服飾的孩子,
散發著自然的雅趣。
清新的色彩采擷了花草之美。
端莊中糅入了嬌俏活潑的設計,
讓孩子們穿上之后,
可以在鳥鳴花香中釋放天性。
山光拂檻水繞廊,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元·翁森《四時讀書樂?春》
一襲中國風服飾,
總是帶著別樣的文藝氣質,
讓孩子們穿上它的那一刻,
仿佛從畫里走來的書香門第的學童。
他們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臉上流露著浪漫和天真。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明·于謙《觀書》
中國風服飾就像是穿在身上的詩,
讓孩子們暫時遠離紛繁,
用細膩的花朵去點綴童真,
純凈本質讓童年返璞歸真,
輕松享受當下,簡單便是真。
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宋·楊萬里《閑居初夏午睡起》
傳統的華服則是一場跨時空的旅行。
每一件童裝華服的背后,
都隱藏著一段詩情畫意的靈感故事。
精美絕倫的織錦和織金
將龍紋、祥云等傳統元素
如雕刻作品一般,
鐫刻在霓裳之上。
“春風繞過發梢紅紗”,
驚艷奪目的紅紗,
精致的珠片繡花,
再現了漢唐的風華。
讓孩子穿上中國風,
在兩小無猜的童年里,
邂逅另一位伙伴,
一起上學,一起放學,
讓友誼成為童年最重要的記憶。
讓孩子和你一起穿上中國風,
你們衣服的顏色是同色系,
你們身上的圖案互相呼應,
一看就是一個和睦有愛,
蘊含高雅品味的家庭。
之前,時尚圈有一個流行的主題,
叫做“時尚要從孩子抓起”。
或許,我們也是時候慢下來,
帶著孩子在悠悠國風中,
回歸怡然自洽、純真舒適的美。
也相信有了中國風服飾的陪伴,
中國孩子的童年將會更快樂,更豐盈。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