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鞋業在信息化時代有何發展動向?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也是產業優化升級和實現工業化、現代化的關鍵環節。要把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放在優先位置。順應世界信息技術的發展,面向市場需求,推進體制創新,努力實現信息產業的發展。也是“走新型工業化的發展道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和人力資源充分利用的工業發展之路。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之列的制鞋業,在新世紀國際化大環境里進行“二次創業”,應當加快信息化,帶動制鞋業變大為強。
制鞋業現狀,成就輝煌,建立了完整的產業體系,成為典型的出口創匯型行業。產品產量已占居世界前列,全國鞋類總產量約為60億雙,占世界總量的51%,占據美國市場的七成份額。其中皮鞋占20億雙,2001年皮鞋已出口到164個國家,出口量達21億雙。鞋類生產地區分布較廣,十大鞋類生產地區為:廣東、浙江、福建、江蘇、山東、上海、遼寧、天津、河南及河北,這些地區的皮鞋輕便鞋產量占全國主要鞋類生產企業的總產量98%。產品出口比重穩步上升,在2001年,出口鞋類共39.6億雙,出口值高達96.8億美元,分別增長了2.4%及2.2%。2002年1月 6月,鞋類出口量為21億雙,較前一年同期增長2.8%,出口值為49.3億美元。增長2.5%。
總體制造水平不斷提高,創出了一批知名品牌,如中國皮革行業兩大真皮領先鞋王,十大真皮鞋王、十個真皮名鞋、四十五家皮鞋質量免檢產品,十三個中國名牌皮鞋名牌旅游鞋。
制鞋業挑戰嚴峻,主要表現在: 產量大,水平低,鞋類產量60億雙,中低檔鞋占絕大多數。名牌少,在全國有一定規模的近萬個制鞋企業中,只有十三家企業獲得中國名牌稱號,在世界上沒有知名品牌。 技術創新能力弱,自主知識產權少。 人力資源開發水平低,高素質人才不足。
加快信息化發展,促進制鞋業變大為強的重大戰略舉措,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揮后發優勢,加速“二次創業”步伐,是制鞋業變大為強的重大戰略舉措。明確提出皮革工業實現“二次創業”發展戰略,力爭在2010年成為世界皮革強國,其主要標志是:淡化發展速度,注重經濟效益,用高新技術提升行業水平,提高科技貢獻率,創出3到5個國際名牌。
加快信息化的重點,全面提高制鞋企業信息化水平,靈通地、準確地掌握生產和商業信息,密切地注視市場和消費動向,增強市場的應變能力和競爭能力。建設制鞋企業信息網絡設施和開放性網站,提高信息、知識資源的收集、存貯、處理和傳輸能力。推廣應用企業資源計劃系統、生產集散控制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市場快速反應系統等。 大力培養信息化管理人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