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曼跌出“雙十一”前十,說明了什么?
第一家開實體店的服裝淘品牌茵曼,這兩年調整了船舵。在剛剛過去的“雙十一”里,茵曼的母公司匯美集團交出了總銷售額2.1億元的成績單。
據世界服裝鞋帽網了解,第8次參加“雙十一”大考,茵曼業績提升了25%,卻已退出天貓女裝品牌銷售額前十的排行榜。在匯美集團董事長、茵曼品牌創始人方建華看來,“今天的零售局形勢,迫使我們不能再只盯著電商做業績了。”一年前的“雙十一”,方建華提出正式從互聯網轉型新零售品牌,“互聯網品牌五年內不做線下,沒有未來?!?/p>
在此之前的2015年,茵曼開啟“千城萬店”計劃,轉型全渠道模式,目前已在全國160個城市開設超過450家體驗店。在淘寶紅利期過去,流量成本更高、平臺扶持天平傾斜時,茵曼一度引領了“出淘”浪潮。然而,它的探索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茵曼在“雙十一”的表現不算亮眼,提出“千城萬店”后兩年內,門店數量增長也不如預期,其新零售之路是否遭遇挫折?線上線下兩條腿要怎么走?

跌出“雙十一”前十,說明了什么?
“雙十一”當天零點27分,茵曼辦公室里傳出一陣歡呼聲,電子大屏上的數字轉跳到5000萬,方建華和現場數百名員工一同穿著紅色“戰衣”,舉起手機記錄這一刻。
今年已是茵曼參加“雙十一”的第八個年頭?!皩τ诮衲甑摹p十一’,我看得很淡。”方建華告訴記者,作為一名電商老兵,每年“雙十一”除了最大讓利粉絲,他早已將重心放在產品品質和顧客體驗上?!皳碛泻觅|量、設計感、性價比的產品,才是品牌能夠勝任大促考驗的核心力量,從長遠看,更是最終延續品牌生命力的關鍵?!痹诜浇ㄈA看來,銷售額已不再是“雙十一”的唯一目標。
事實上,茵曼今年的表現說不上突出?!半p十一”前,方建華定下了3億元的銷售額目標,但在當天,茵曼單日銷售額為1.6億元,匯美集團各品牌線上線下總銷售額達2.1億元。但茵曼的全渠道、多品牌聯動在此次“雙十一”中成效明顯。其中,茵曼線下超過450家門店也同步參與了“雙十一”促銷、營銷活動,并起到了增加互動體驗的作用。11月1日,茵曼聯動全國111家線下門店開始“11.1元限時搶購”,在“雙十一”前夕,已有3.5萬客戶搶入場券,共計33萬人參與整個活動,銷售額接近2000萬元。
“雙十一”活動期間,茵曼線下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60%,購買會員增長95%,銷售件數翻倍。此外,匯美旗下的少女品牌初語今年表現亮眼,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68%;高端女裝生活在左女裝單日銷售額增長25%,客單價同比提升20%;瑜伽服品牌SAMYAMA保持三年“雙十一”類目銷量第1名;華誼家具業績增長7倍。
但不得不承認,茵曼在2012年、2013年穩坐天貓“雙十一”女裝銷售額第一的位置后,從去年開始跌出前十,今年榜單中同樣不見其身影。從近年天貓“雙十一”女裝品牌銷售額排名來看,能保住前十位置的淘品牌僅剩韓都衣舍一家。此前,在方建華和韓都衣舍創始人趙迎光就“線上品牌是否應該線下化”展開的辯論中,前者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是大勢所趨,后者則認為互聯網品牌應該繼續深耕線上市場。
兩人不同的理念,也造就了茵曼和韓都衣舍這兩個品牌的“道不同”。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記者分析,淘品牌在線上后勁不足,主要原因是淘寶重心的轉移,從無品牌的C2C階段、到孵化淘品牌、再到傳統企業觸網和海外品牌進駐,淘品牌已逐漸被邊緣化。此外,隨著消費升級,性價比更高的淘品牌跟不上用戶需求,在電商紅利消失后,利潤薄弱的淘品牌處境更艱難,此后,它們也錯過了社交電商、網絡分銷等新模式。而茵曼沒有上榜天貓“雙十一”女裝品牌前十,也與其已開始布局線下、減少對淘寶平臺的依賴性有關?!皞鹘y品牌和海外品牌客單價更高、品牌影響力更強?!辈芾谡J為,茵曼的銷售額難以與之抗衡。而在不再只關注業績的方建華看來,“從‘雙十一’的銷售數據看到消費者的購買力、客單價,進而對下一年的戰略進行調整,讓發展的思路邁上新臺階,是對茵曼來說更重要的意義。”
{page_break}“千城萬店”為何僅完成4.5%?
如今,茵曼的戰略是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2015年7月,茵曼宣布啟動“千城萬店”計劃,擬5年內在全國1000個城市中開設10000個線下實體店鋪。兩年多過去,茵曼線下這“第二條腿”跑得如何,是外界最關心的問題。目前,茵曼落地的門店數量已超過450家,其中近50家為直營店鋪。從數量上看,450家門店與“千城萬店”的目標還相距甚遠。開店速度緩慢,是否意味著這條路走不通?對此,方建華認為,只是換一個方向走。他向記者坦言,“千城萬店”的具體規劃已不再是5年內開10000家,在他看來,“質量比數量更重要”。
目前,茵曼的線下銷售額占比大約為30%,而方建華預計,未來將達到50%的比例。另外,茵曼開店緩慢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在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門店,大多由“粉絲創業”來落地,而茵曼對這些粉絲加盟商設置了很高的門檻,“選址的通過率僅有10%”。方建華還表示,茵曼的門店并沒有因為開放加盟就迅速大量鋪開,預計未來三年平均每年會增加100家門店。
在加盟商開店后,茵曼的合作方式為:加盟商只需解決租金和人力問題,茵曼與之共享粉絲資源,從線上往線下引流;采用零庫存模式,加盟商不需買斷壓貨;通過后臺數據監控實現鋪貨補貨;線上線下同價,營銷活動同步。由此看來,布局線下于茵曼而言算是輕資產的投入。而能否大量復制到全國,以此撬動線下流量,將空間有限的“淘品牌”移植到容量更大的線下場景,保證茵曼的持續盈利能力,是“千城萬店”的關鍵意義。雖然目前茵曼僅完成了“千城萬店”計劃中的4.5%,還有漫長的95.5%仍待推進,但在匯美集團副總裁、茵曼O2O負責人蔡穎看來,前面已走了六七成的路。他告訴記者,在設定“千城萬店”的愿景后,茵曼發現線下的維度非常復雜,“城市、商圈、店鋪、客戶群消費水平都有級別之分?!?/p>
因此,在過去兩年,茵曼嘗試覆蓋所有市場,繼而尋找最合適的核心市場,“當找到核心市場和門店標準后,就可以沒有后顧之憂地大量復制?!辈谭f說,目前,這個模型已初步顯現,主要定位于二三四線城市的購物中心。隨著電商紅利期過去,線上競爭加劇,淘品牌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阿里巴巴也意識到這一問題,曾聯合銀泰、蘇寧、沃爾瑪等線下零售商,還開發喵街等針對線下店鋪的產品,希望推動品牌方打通線上和線下,但效果并不太好。
此外,三只松鼠、茵曼等也自發布局線下,但進展緩慢。以三只松鼠為例,其號稱今年要開100家線下店,但目前僅有約20家。對于無線下基因的三只松鼠而言,實體店資金投入大、回報周期長,未來能否盈利、何時盈利都是未知數,所以推進起來難免緩慢。事實上,對利潤本來就薄弱的淘品牌而言,從線上走到線下的試錯空間并不大。蔡穎也坦言,走向線下風險很大,并不是符合所有淘品牌的發展趨勢。就茵曼所在的服裝行業來說,“傳統服裝品牌必然有強大的產品能力和渠道能力,才能做到今天這個歷史地位,互聯網品牌新進入線下市場,首先要想的是怎么在他們之間活下來。”
幸運的是,與傳統品牌相比,蔡穎認為茵曼有著更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更符合新零售未來發展趨勢。記者了解到,2017年全年茵曼線下門店營業額預計超過3億元,比2016年全年2億的業績高出50%,平均客單價是線上的一倍。方建華透露,匯美集團也將于明年年初重新啟動IPO。那么,轉型全渠道之后的業績,將會是對其最大的考驗。
更多精彩報道,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