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造再發力——智能包裝展現新型生產力
當前中國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促進新經濟秩序的建立。無論是傳統行業還是新型企業,都在通過數字技術尋求新的動力,以實現產業的進一步增長。“中國智造205”推動中國向制造業強國的轉變,中國已經具備成為時代技術先鋒的條件,涌現出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先進高新企業,為紡織行業的起帆遠航起到了不可低估的助推力量。
中國的制造業,盡管體量很大,但還是表現出大而不強、多而不精。高端制造業所占比例還是比較低的,制造業還沒能配備好機電一體化和工業自動化的強強聯合,還走在工業3.0 的水平上,但是工業4.0 的核心是網絡化和信息的高度融合,借助于新的網絡和信息技術提升管理水來統籌生產和指導生產,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浪費。做到高度自動化,提高生產效率,減少工人勞動強度的目的。
2016 年初,臨清三和紡織集團有限公司引進賽特環球紡機生產的全自動智能包裝物流系統。該系統實現了從絡筒機取紗——自動輸送——分品種碼垛——自然回潮——拆垛——單紗稱重——視頻檢測——單紗套膜——大小頭反轉——自動縫包——自動打包——自動貼標——堆垛——自動入庫的全流程自動化運行。該系統的成功運用解決了企業從二樓生產車間到包裝車間的跨樓層、越車間的新輸送模式,運行距離達到了10 幾公里。當然在實際運行中也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單是鏈條的長途跨樓層輸送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在賽特環球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下通過技術攻關目前運行近2 年平穩可靠。
該系統最大的優勢就是智能化和自動化,從取紗機械手的取紗開始就植入了新型數字理念,品種識別是關鍵所在,為后續自動分品種包裝提供保障。該包裝線中視頻識別可實現紗線表面質量的基本識別,并對超重和超輕的筒紗進行甄別推出,提高后續整包重量差異。據介紹自動縫包技術是賽特環球專利技術,他實現了三面自動成包技術,解決了人工縫包的艱辛。在此值得一提的是AGV 全自動激光導航叉車,無需人工干預,包裝線堆垛好的成包托盤紗有該設備自動輸送到相應工位,對紡織企業的智能化操作打了一針強心劑。
人力是目前工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人力是生產的基礎,特別是對紡織行業而言更甚之,無論是基礎操作還是管理工作都必須有人來參與。但是工業4.0 的要求就是解放生產力,通過工業機器人參與到生產實際中,讓體力勞動者轉化生產模式,有重體力轉入到巡視管理員,通過對機器人傳輸命令,機器人完成指令,從而實現自動化操作。而對于機器人來說最大的好處是不知道疲倦可以24 小時運作,只是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保養,即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產能。
中國制造不是玩虛的,不是“多、快、省”不是盲目追新,浮躁創新,而是腳踏實地的追求品質,克服浮躁心理,將制造業向著強國方向邁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