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化纖面料產品開發年會產業發展受益纖維“新視界”
6月26日,2018年全國化纖面料產品開發年會在江蘇海安召開。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端小平,中紡聯原副會長、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徐文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會長王加毅,海安市委副書記、市長于立忠等行業協會、地方政府領導,以及來自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長絲織造協會和海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江蘇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承辦,新鄉化纖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端小平重點對化纖工業“十三五”中期評估的情況進行了講解,用新視野、新世界、新境界詮釋了“纖維新視界”的發展。他強調,“十三五”以來,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全球經濟及貿易觸底回升,我國紡織工業也逐漸趨穩回升,為化纖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支撐。大宗商品價格上升,成本驅動化纖價格上漲,同時由于需求良好,價格傳導順暢,化纖行業運行質效明顯好轉。2017年國內化纖加工總量達4606萬噸,占紡織纖維加工總量的84%,占世界主要國家化纖產量的70%。十三五期間,化纖產量將保持3.3%的年均增長速度穩步增長。
端小平還指出,紡織工業一直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創造國際化新優勢的產業,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紡織工業又被賦予了“創新驅動的科技產業、文化引領的時尚產業、責任導向的綠色產業”的新標簽;化纖工業是我國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產業,是紡織工業整體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王加毅作了題為“創新織造帶動產品開發,綠色時尚引領行業發展”的主題報告,介紹了行業發展的總體情況、產品開發與技術創新取得的成就、存在問題及應對措施。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8年1~3月我國化纖長絲織物累計出口31.12億米,同比增長7.82%,增速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08個百分點,但受貿易局勢影響,3月單月出口量為5.96億米,較2月下降明顯。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8年1~4月,我國規模以上化纖織造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累計為342.12億元,同比增長12.59%,增速較去年同期提高了2.83個百分點;利潤總額累計為11.89億元,同比增長9.16%;利潤率為3.48%。
王加毅指出,2018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加快長絲織造行業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實現科技、時尚、綠色發展的關鍵之年。長絲織造產業是紡織工業中最能體現創新能力的產業,尤其在產品開發與創新方面更是走在了紡織工業的前列。協會始終將推動行業產品開發與創新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不斷引導企業搞好產品開發、重視技術創新、促進產業健康發展。近一年來,全行業更加注重科技、時尚與綠色的發展理念,更加注重質的提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制訂相關標準、創建特色精品生產基地、不斷開發出適合各種消費需求的特色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取得了不少亮麗的成就,有力地推動了長絲織造產業不斷向前發展。2018年精品面料的評選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功能性面料科技感十足,仿真面料漸入佳境,戶外運動面料兩點多,產品設計具有創新意識等特點。

于立忠在致辭中介紹了海安經濟社會發展。他表示,當前,南通將高端紡織作為打造“3+3+N”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錦綸產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海安市委、市政府立足國際國內產業需求與發展趨勢,更是將錦綸產業作為全市的主導產業、富民產業和重點發展的產業,全力打造高新區錦綸新材料產業園、開發區常安紡織園、墩頭鎮化纖產業園等三大錦綸產業集聚區,吸引了國內一大批上下游企業加速集聚,產業鏈日趨完善實現年產能錦綸6切片100萬噸,錦綸66切片20萬噸,錦綸絲產量占全國的1/8,成為全國三大錦綸生產基地之一,被評為國家時尚錦綸示范基地、國家差別化錦綸示范基地、國家錦綸新材料產業基地。

海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鄧加忠對海安錦綸產業情況做了說明。高新區化纖產業主要產品涵蓋錦綸單絲、復絲、錦綸FDY絲、錦綸HOY絲、錦綸DTY絲、錦綸POY絲、錦綸短纖等上百個規格品種,廣泛應用于民用、工業、軍工等領域。近年來高新區在拉長產業鏈、做大做強化纖產業上進行積極的探索,加大錦綸產業招商引資力度,目前已有永通新材料、弘盛新材料等一批總投資20億元以上的錦綸6切片企業落戶海安,同時行業內企業加大技改投入力度,錦綸產業蓬勃發展。
目前,高新區錦綸新材料產業園規劃面積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6000畝,基礎設施已經到位,且全部為允許建設區,對入園企業做到九通一平,重點招引錦綸差別化紡絲、功能性纖維、長絲織造及功能面料的生產和研發企業。對入園企業給予產業基金支持、及新增設備6%-10%購置補貼、人才引|進獎勵等優惠政策,全力打造千億級錦綸產業基地。
東華大學教授陳龍作了題為“化學纖維的研發現狀及發展趨勢”的演講,介紹了國內外化纖的研發現狀和趨勢,以及東華大學當前的研究進展。他介紹,紡織材料上,德國強調低碳、綠色、循環,認為新型紡織材料中高性能、功能創新、復合材料是未來發展趨勢;美國注重系統創新,產學研產業鏈要素的緊密結合,以及強調軍民融合,紡織產業的振興;日本則注重強化應用機理的研究,強調發揮功能、性能的極致。他指出,國內紡織材料將向專業化定制,多重技術融合,產業鏈整體發揮方向發展。在纖維組分上,纖維的成分由單一向符合,簡單向多重構筑方向發展;在尺寸上,纖維將向低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在技術上,成纖聚合物將向生物、仿生技術等方向發展。
此外,大會為吳江蘭天織造有限公司等4家獲得“中國化纖面料精品生產基地”的單位授牌,并為獲得“中國長絲織造供應鏈服務基地”的杭州君方科技有限公司授牌,為獲得2018年中國化纖面料名優精品金獎、精品獎和優秀獎的企業頒發了獎牌和證書。


同時,會議還為《高仿水洗棉印花面料的染整技術研究》等12篇獲得2018年中國化纖面料產品開發優秀論文獎的單位和個人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會上,全國絲綢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伍冬平對長絲織物產品標準進行了宣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