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化”開啟新篇章 FILA如何贏得年輕消費者?
隨著街頭風潮在時尚圈愈演愈烈,FILA在千禧一代中的曝光度不斷高漲。
在經過一系列的鋪墊后,意大利百年經典運動品牌FILA正在開啟一個新篇章。
FILA將于今年9月23日在米蘭時裝周舉辦創立107年以來的首個時裝秀,成為首個登上米蘭時裝周官方日程的運動品牌。該系列由于去年上任的創意總監Antonino Ingrasciotta主導設計,在加入FILA前,該設計師曾在adidas擔任過7年的創意總監。
為更好地呈現品牌的歷史以及對未來的展望與設想,FILA還計劃在9月19日起于米蘭標志性的La Triennale設計博物館舉辦展覽,意圖用文化和藝術去吸引更多的年輕人。
圖為FILA FUSION 2018秋冬系列
FILA大中華區總裁姚偉雄表示,FILA近年來成績喜人,2017年整體以高雙位數增長發展,離百億銷售額的目標更進一步,主要得益于FILA始終保有自己的時尚基因,并且能基于消費需求的日新月異,不斷豐富產品矩陣。
實際上,FILA近年來一直通過產品革新和邀請潮人明星背書,逐漸在市場中占據一定位置,自2015年FILA攜手Jason Wu推出中國專屬聯名系列至今,FILA已準備好邁向更大的國際時尚舞臺,而登上米蘭時裝周的舞臺無疑是FILA聚焦全球目光、向時尚界發聲的最佳途徑。
隨著街頭風潮在時尚圈愈演愈烈,FILA在千禧一代中的曝光度不斷高漲。
據皮尤研究中心調查發現,“千禧一代”——即指1981年至1996年出生的人——和“Z世代” 將在2019年形成規模最大的消費者群體。
面對國內時尚潮流服飾市場的不斷崛起和比千禧一代還要年輕的“Z世代”的登場,除FILA外,Nike、adidas和Puma在內的運動品牌也開始反思,調整營銷策略,頻頻出擊潮流市場。
2014年左右,adidas以1000萬美元和承諾給予分紅從Nike手中簽下的帶貨明星Kanye West,打破運動與時尚的界限,也是運動品牌追求時尚化的開始。Nike則在一番掙扎后逐漸對其堅持的運動員專業主義進行松動,于今年分別與最受關注的設計師Virgil Abloh和Kim Jones推出足球系列,再次成為美國球鞋暢銷榜大贏家。
Puma在Rihanna的帶領下登上巴黎時裝周,攻占了掌握“時尚話語權的首都”,把運動品牌時尚化推向更高的層次,原本占據美國第三大運動品牌寶座的Under Armour卻因未及時跟上時尚化潮流而落伍。
為了在日漸擁擠的行業中搶占更多先機,嘗到年輕化甜頭的FILA于6月22日在上海舉辦了MIND ZERO x ROY WANG發售會并正式發布旗下全新潮流運動品牌FILA FUSION,加速擴張時尚版圖,標志著品牌全面進軍新生代市場。
當晚,FILA全新代言人王源亮相品牌發布會現場,韓國潮牌D-ANTIDOTE主理人Hwan Sung Park和牛仔褲品牌PRPS創意總監Mattia Donadi也到場支持,與姜思達等時尚達人共同見證了品牌變革的決心。
為更直觀地展示FILA FUSION品牌理念,FILA在發布會現場特別設置了新一季街舞、籃球主題系列產品,更為到場的嘉賓準備了FILA FUSION CREATE 2 MAKE(C2M)個性定制服務及DIY涂鴉鞋互動體驗。
在產品方面,FILA FUSION采用的是“1+N”的新型模式,即在以FILA FUSION為主線的前提下,與不同設計師或品牌推出多個跨界合作系列。
其中,FILA FUSION與FILA的區別在于新舊的融合,該系列的設計是基于品牌經典運動服裝的重新改造,色彩應用也更加大膽、豐富,為近年來爆紅的街頭文化注入了品牌的獨特見解,全面解構重塑潮流文化,以滿足新生代消費者對新鮮感的極致追求。
圖為FILA FUSION產品架構
在跨界合作部分,與FILA FUSION的合作對象包括日本潮牌Aape、韓國“時尚解毒劑”D-ANTIDOTE及紐約街頭品牌Staple,每個聯名都帶有各國截然不同的風格,產品極具多樣性,目的是把FILA FUSION打造成FILA旗下最具個性化的潮流運動產品支線。
據品牌透露,王源所參與設計的MIND ZERO x ROY WANG限量鞋款于天貓FILA官方旗艦店和FILA官網上架后,全部1秒售罄。對此結果,王源在接受采訪時坦承,并未預料到自己有如此強大的帶貨能力,并透露未來會與FILA進行更深度的合作,例如推出服飾系列等。
據時尚頭條網統計,王源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帳號上的粉絲數已超4500萬,是《第一財經周刊》 2017中國最具商業價值明星榜單中唯一一名 00 后,排名第 14 位。截至發稿,FILA宣布王源為代言人的相關微博轉發量已超過732萬,評論數和點贊數也分別高達5萬和3萬。
王源正面的藝人形象、年輕活力且時尚的形象在FILA 看來有著極大的發展潛力
圖為王源與FILA共同推出的MIND ZERO x ROY WANG限量聯名鞋款
鑒于全球各地的年輕消費者群體對品牌而言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有觀點指出,區別于形象更為成熟穩健的代言人陳坤,FILA此次選擇王源為品牌新代言人,在為品牌注入活力的同時也表明FILA在年輕消費者市場的全新嘗試與野心。
有潮流分析師認為,休閑運動的風格將是時尚的最終歸屬,因為舒適與個性更符合自由主義的社會潮流,特別是對中國的年輕人。
據姚偉雄透露,FILA FUSION創立初衷是融合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多樣文化,讓優質傳統和充滿創意的未來碰撞出新的火花,專攻“Z世代”消費者。為突出這一定位,FILA FUSION特別設計了一句口號“THE FUTURE BELONGS TO YOUTH.”,即未來屬于年輕一代。
FILA潮流運動事業部總經理Keith在今年初的預覽會上也表示,隨著FILA FUSION的誕生,FILA品牌矩陣得以進一步多元化,在重現經典的同時創造經典,再度向消費者強調FILA的核心DNA,重新定義潮流文化。
圖為全新潮流運動品牌FILA FUSION發布秀現場
為了滿足消費者對個性化的追求,FILA FUSION在發布會現場特別準備了FILA FUSION CREATE 2 MAKE(C2M)定制服務及DIY涂鴉鞋互動體驗
顯然,FILA寄望于王源和FILA FUSION來進一步拉近其與年輕人間的距離。
在接手FILA中國之后,姚偉雄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品牌定位回歸時尚。他強調,FILA自2010年起就逐步對品牌定位進行重塑,并將20歲左右的年輕消費群體擺在最核心的位置,而隨著該群體的不斷更新迭代,“年輕化”是品牌所不能逾越的必經之路。
除FILA FUSION外,FILA旗下還擁有其它支線,旨在通過不同支線進行更多的創新與嘗試。
為凸顯年輕化的定位,FILA FUSION在線下門店的裝修與陳列上的時尚度較之前也有所提高
有趣的是,創立于1911年的FILA最初業務為生產并銷售內衣,直到上世紀 70 年代才開始擴大產品線生產運動服飾,并邀請日本設計師伊信設計了現在紅藍兩色的 F-方框 Logo。
在成立初期,FILA 選擇贊助運動員的方式宣傳自己,通過贊助曾被稱為瑞典球王的網球運動員 Bj?rn Borg 和不用氧氣補給就登上珠穆朗瑪峰的 Reinhold Messner等名人逐漸在業界打響品牌名號,成為最受年輕消費者喜愛的運動品牌之一。
2003年,FILA總部在被Sport Brands International Ltd.收購后就遷到美國紐約。2007年3月,一直負責FILA亞太地區業務的FILA Korea Ltd.通過控股公司“Global Leading Brands House”與SBI達成協議,買下品牌的全球鞋履及服飾業務。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國內運動巨頭安踏意識到中國體育運動行業將出現新的拐點,過于單一的品牌結構或將被市場迅速淘汰,于2009年 式開啟多品牌戰略,以6億港元從百麗國際手中收購了運動品牌FILA在中國的專營權和商標使用權,負責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澳門推廣及分銷FILA產品。
據時尚頭條網數據,FILA 2017年的整體發展速度超過50%,尤其是第四季度成長速度達到85%至90%,FILA的業務在集團總收入的占比超過30%。過去 5 年,FILA的零售增速則一直維持在 40% 左右。
現在,FILA已成為安踏體育的業績新發動機。姚偉雄早前在接受采訪時透露,FILA的未來目標是三年內銷售額進入100億俱樂部,從運動新貴升級為國內高端市場前三品牌。
由于銷售業績良好,FILA計劃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目標其店鋪數量增速每年保持 10% 左右。
截至去年底,FILA中國專賣店共有1086家。今年5月初,FILA在上海南京路和淮海中路同時開設了兩家旗艦店。據悉FILA中國區門店數量擴大至1300至1400家,FILA的增長率在2020年至2025年間或超過30%。
此外,FILA的零售網絡已經拓展至新加坡,于去年在IONORCHARD購物中心開設了第一家分店。在FILA 的助推下,安踏體育去年市值猛漲 400 億元成為全球行業內僅次于 Nike 和 adidas 的運動巨頭。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數字化和高新科技不斷涌現的時代,行業內一家獨大的局面已經結束了,隨之而來是無數的新機遇,誰能抓住誰就會成為贏家。其中,以中國為代表的亞洲地區或許是運動品牌決戰勝負的重要市場。
時尚頭條網早前在報道中指出,營銷容易模仿,品牌基因卻并不容易建立,畢竟在有消費能力的千禧一代的選擇列表中,相對于價格的考量,他們更愿意為產品與品牌的獨特性買單。
商業的生命力總是在不斷前進中延續,審美的潮流也會很快更替,贏得年輕人一時容易,一直贏得年輕人卻很難,FILA此次的反擊似乎踩在了點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