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尚品牌業績增長頹勢 力借科技求突圍
日前,多個快時尚品牌相繼公布了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和2017年度財報。記者梳理發現,多個快時尚品牌業績出現增長放緩甚至是下滑的情況。近年來,快時尚品牌在快速擴張領地的同時,其質量問題也多次被詬病。為了挽回頹勢,各大品牌各出奇招,借助新技術、黑科技來應對當前消費的新趨勢,同時打通線上線下壁壘實現全渠道零售,依靠科技為品牌賦能,借此突出重圍。但有專家認為,僅靠品牌效應無法支撐企業長久發展,服裝本質依然不可忽視。
多個品牌業績下滑或放緩
8月底,美國服飾集團GAP發布了第二季度業績報告。在截至8月4日的三個月內,其銷售額同比增長8%至41億美元,毛利率為39.8%,凈利潤上漲9.59%至2.97億美元,均超過分析師預期。但是,唯一錄得同店銷售下滑的是GAP品牌,跌幅從去年同期的1%擴大至4%。報告顯示,Gap第二季度銷售額同比減少0.5%至12.25億美元,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亞洲地區銷售額則下滑1%至2.29億美元。
記者了解到,在快時尚行業中,Mango和H&M等品牌亦出現了業績下滑的情況。西班牙快時尚品牌Mango在8月底發布的2017財年核心財務數據顯示,銷售額同比下跌2.9%至21.9億歐元。H&M于6月發布的2018上半年(2017年12月~2018年5月)財報也顯示,集團的含稅銷售額為1140.17億瑞典克朗(約12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但凈利潤卻同比大降33%至72.15億瑞典克朗(約合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為11%同比下降3.7%。
除了業績下滑,業績放緩的品牌也比比皆是。其中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在今年7月公布的2017財年財報顯示,其銷售額增長9%至253.4億歐元,較上一財年12%的增幅進一步放緩。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快時尚品牌早前以低價、快速、品類豐富時髦服飾快速占領服裝市場,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領地分割后,快時尚品牌的問題在消費升級中也逐漸顯現出來,業績放緩甚至下滑已是意料之中。
質量、設計屢成“槽點”
記者注意到,快時尚品牌近年出現的質量問題不少,Zara、H&M、GAP等品牌更是成為“黑榜”常客。今年7月9日,據海關總署發布的2018年6月進口工業產品安全風險信息,由蓋璞(上海)商業有限公司進口的5批次、共計10917件Gap嬰童服飾,被檢出PH值不合格、耐干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耐濕摩擦色牢度不合格、耐唾液色牢度不合格等問題,存在傷害皮膚的風險;8月14日,Gap品牌的7批次服裝在入境口岸海關實施檢驗檢疫時又被發現問題。去年的7月和11月,H&M、ZARA、TOPSHOP、優衣庫都曾上榜國家質檢總局的“進口工業產品不合格信息”。
記者在正佳廣場和萬菱匯的快時尚品牌實體門店走訪時,不少市民都向記者反饋稱衣服的質量“越來越差”。市民黃女士告訴記者,自己曾在H&M購買了一條藍色連衣裙,買的時候沒有檢查,拆了吊牌正準備穿出去時才發現裙子側面中縫竟然裂開了差不多5公分。“價格擺在這里,快時尚衣服的質量自然不能奢求像大品牌,但無論是ZARA、H&M等,質量確實不如以往,穿了沒幾次就開始起球,有些鮮色的衣服更是掉色嚴重。”黃女士說。
另一方面,快時尚品牌的設計也一直被詬病。據《新京報》7月20日D04版《Zara敗訴“設計侵權案”》報道,奢侈品運營公司OTB針對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長達三年的“設計抄襲訴訟”終于有了階段性下文。據OTB的代理律師事務所Dentons方面披露,此案中米蘭法院判決確認可以在除主要被告所在國之外的歐盟司法管轄區內,主張對已注冊和未注冊外觀設計的損害賠償。
多品牌借助科技創新求變
面對業績下滑以及層出不窮的質量問題,品牌紛紛各出奇招,在實體門店中融入了新技術、黑科技來應對當前消費的新趨勢,同時打通線上線下壁壘實現全渠道零售,依靠科技為品牌賦能,借此突出重圍。
今年3月,優衣庫在深圳開設了全球最新概念店,該店是目前優衣庫在深圳開設的最大店鋪,面積約2600平方米,首次推出了融合線上線下、打通實體與虛擬的“數字體驗館”,推出了經典品質衣櫥、健康生活加油站、潮趣文創博物館和24小時生活空間四種場景模式。
無獨有偶,ZARA為了挽回業績放緩的態勢,也在門店融入了新科技增加體驗感。據悉,今年4月Zara在全球范圍內的137家店鋪開展了為期兩周的AR體驗。消費者將手機對準商店或定制的櫥窗,穿戴用戶指定服裝的模特便會出現,并可在移動端直接完成購買,通過新技術與消費者的接觸為門店導流。
除此之外,加碼電商亦是快時尚品牌的“籌碼”之一,例如多年來只做自建電商的H&M在進入中國市場十年之久的H&M終于入駐了天貓。數據顯示,H&M天貓旗艦店開業首日上線超過10000款單品,粉絲量超100萬,突破超過300萬到店訪問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