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再關注紡織業成本上漲,面對生存危機這些紡企何去何從?
8月下旬,在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里,一排排紡織機安靜地閑置在工廠。聽不到機器轟鳴,也見不到一個工人,而在一個月前,這里還是一派熱鬧的生產景象。
公司副總經理李祥華表示,工廠7月剛剛停掉?原因就是:人口比較少,勞動力比較少,用工難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成立于清朝光緒年間,有100多年歷史,曾獲獎無數,有著輝煌的過去。
近年來,人員工資和原材料價格不斷上升,再加上東南亞紡織業的沖擊,使行業競爭日益加劇。與此同時,利泰的產品種類卻還停留在低端的棉布紗線,產品附加值越來越低,企業的效益也持續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利泰紡織廠不得不逐步縮小生產規模。今年5月,又淘汰了30臺老舊織機,合并了兩個織造車間。今年7月,這個車間的5萬紗錠也全部關停。
“只有產業轉型升級,才能把我們的品牌延續下去,否則只有萎縮。”
行走在已經停產的車間,回憶起發展鼎盛時期的景象,在利泰紡織廠工作了30多年的李祥華唏噓不已。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利泰紡織生意最紅火的時候,產品遠銷到歐洲、東南亞、非洲,每年出口創匯超過1000萬美元。而如今,這家企業的銷售收入卻在連年遞減,工人也從三四千人流失到了不足1000人。“鼎盛的時候,我們要13萬多紗錠,現在大概是7萬多紗錠,還保留著100多臺織布機,逐步在壓縮過程中。”
在用工、原材料、環保、國際市場競爭等多重因素的壓力下,利泰這家百年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
去4千公里之外布局
而太倉利泰紡織廠的變遷,是近年來長三角一部分紡織企業面臨發展困境的縮影。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紡織化纖產業曾經占據太倉工業經濟的1/3,產品出口到日本、韓國、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國家和地區。而現在紡織化纖占當地工業經濟的比例卻不到10%。很多企業或者關門或者搬遷,留存下來的紡織化纖企業,轉型升級更是迫在眉睫。
傳統紡織企業的出路在哪里呢?站在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從2015年開始,江蘇太倉利泰紡織廠有限公司開始在“一帶一路”沿線布局,先后在新疆和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建設紡紗項目,目前已經有將近150萬紗錠投入生產。
“到新疆,到烏茲別克斯坦去發展,一是因為那里是產棉區,二是國家政策鼓勵,三是原料資源以及用工比江蘇相對來說更有優勢。”李祥華這樣說道。
從太倉到4000公里之外的新疆和烏茲別克斯坦建廠,并不是簡單的產業轉移,新建的廠區已經實現了智能制造,而老廠區,也在尋找著新的發展定位。
“我們不是簡單的把這個落后淘汰的設備轉移到新疆或烏茲別克斯坦,我們是在那邊新投入世界一流的設備,產品也在發展和創新,品牌延續了1905年的醒獅,新疆及烏茲別克斯坦大批量生產,太倉這邊提供骨干培訓及產品研發、打樣。”此外,李祥華還表示,老廠區要改造成歷史博物館。
騰挪轉換之間,利泰這個百年品牌重新煥發了活力。目前在太倉的老生產車間里,每萬錠需要72名員工,而新疆的生產基地,采用了智能化的新設備之后,每萬錠僅需要8名員工。產品種類也從傳統的棉布紗線擴展到附加值更高的高端針織紗市場、色織市場、家紡市場、醫用衛材和個人護理市場。過去利泰的年產值雖然超過了十億元,但利潤率卻不足5%,而隨著新的生產基地陸續投入運營,預計在2018年年底,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將突破百億元,凈利潤率將提升到10%。
李祥華表示:“紡織服裝行業最終不是一個夕陽行業,還是一個朝陽產業。衣食住行,衣還是為主。不斷有新的面料、新的服飾供客戶選擇。盡管紡織行業是傳統產業,但隨著轉型升級,也可以做出新的亮點、新的產品。”
咬緊牙關上機器
距離利泰紡織廠不到3公里,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正在進行技術改造,一個月前剛剛安裝調試好的“機器人”,正在代替人工進行自動落筒。
江蘇太倉逸楓化纖有限公司動力部經理郭雨表示:“現在招工越來越難,工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企業面臨很被動的一個局面,難以穩定生產。機器只要保養到位就正常工作,也不受節假日影響。”
用工難對企業發展的掣肘變得越來越嚴重。“人不好找,特別是春節的時候更不好找,工資社保方面每年都要增加,每年大概漲幅10%。”
用工成本越來越高,但效率和品質卻沒有提高。“出現很多毛絲這種情況,造成產品質量的波動,客戶投訴就會很被動,要索賠,損失達幾十萬。”
此外,來自行業的價格戰也讓企業陷入發展困境。為此,企業進行設備升級改造。2018年初,郭雨在兩條生產線,加裝了自動絡筒裝置,一下花掉了300多萬元。這筆錢對這家傳統化纖公司來說是個不小的負擔,但是郭雨算過賬,如果所有生產線都安裝完成后,可以節約工人約20人,按人均工資每年8萬元計算,每年節約成本約160萬元。不僅解決了用工難的問題,還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
“整體效果不錯,目前投運兩條線,今年陸續要改完12條線。”郭雨表示,過去每當銷售旺季來臨,外檢和包裝車間的工人從早到晚忙個不停,卻還是趕不上每天發貨的速度。1個月前,新的外檢和包裝設備投入使用,情況徹底改觀。
“人工打包,現在按照熟練工的標準,1個小時打包4包左右;但自動包裝線1個小時可以打包24包左右,效率是大大提升,產品的包裝形象、包裝質量都在顯著提升。”這套外檢包裝設備一次性投入800多萬元,每年節約的人工和避免的損失算下來就將近200萬元。隨著技術改造和機器換人的腳步越來越快,企業的贏利能力也將變得越來越強。“機器換人肯定能提升競爭力,提升產品質量,使用工成本下降。”
還有這些成本得算一算
央視關注的上漲的成本中還沒有計算原料等生產成本,如價格暴漲的PTA,以及正在大幅上漲的染料價格。
染料生產企業浙江閏土股份有限公司表示,隨著下半年下游旺季來臨,染料價格有望進一步上漲。“我們預計未來將有大量不合規的中小企業被關停淘汰,染料及中間體行業供需格局不斷優化,并且集中度進一步向龍頭企業靠攏。”
吉華集團在半年報中明確指出,公司會緊隨原料的上漲而提高產品價格。“近年來,染料生產所用的主要化工原料的價格受國家產業政策調整、市場供需變化、石油價格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波動較大。生產成本中原材料成本占比較高,原材料的價格波動對公司的經營成果有著顯著的影響,并會影響到公司贏利能力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公司將積極應對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適時化解和傳導到下游。”
“第二輪環保督查已于8月20日啟動強化督查,并于2018年11月11日結束,共6個輪次;第三輪環保督查將于11月12日開始,2019年4月28日結束,共11個輪次。生態環境部將對‘2+26’城市總體安排200多個督查組,汾渭平原11個城市總體安排90多個督查組,長三角地區以安排特別行動組為主,開展不定期督查,環保仍然呈高壓態勢。”中財網相關分析師表示,環保持續高壓,染料價格或再漲。“我們近期對江蘇省部分園區進行了調研,所調研的化工園區內企業已完全停產或大部分停產整改,染料中間體行業等受影響很大,當前仍處于敏感時期,復產難度較大,我們認為在庫存逐步消耗殆盡前后,產品價格將大幅度提價。”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