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業務遭叫停 探路者回歸主業遇坎坷
11月19日,記者獨家調查發現,位于五道口購物中心的探路者兒童門店已經停業。對此,商場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探路者童裝經營遇到問題,因此關閉店鋪撤出。此外,阜成門華聯商城等部分探路者兒童門店也已停業。
雖然停業店鋪數量不多,但對于僅有15家童裝門店的探路者來說不容樂觀。此外,探路者童裝天貓旗艦店也已經注銷,現已無法訪問。
業內人士表示,面對童裝業務大面積關店的尷尬處境,提出回歸主業的探路者,還需謹慎考慮未來童裝業務的運營方向,通過銷售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等措施擺脫困境。
線上線下雙失意
在五道口購物中心的探路者兒童門店內,雖然貨架上依然擺放著貨物,但是店鋪燈光已經熄滅,店內導購人員也已經撤離崗位。對此,商場負責人對記者表示,由于探路者的代理商派克蘭帝在經營上出現問題,探路者兒童店鋪已經在五道口購物中心撤柜。
隨后,記者在位于阜成門的華聯商城了解到,探路者童裝店鋪已于9月底退出商場。商場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探路者選擇關閉店鋪撤出商場,是由于童裝經營虧損”。
作為國內戶外品牌上市第一股,2014年,探路者推出童裝品牌TOREAD kids。據接近探路者兒童業務的知情人士透露,探路者將該兒童品牌授權給派克蘭帝,生產、推廣、渠道等具體品牌運營業務交由派克蘭帝負責。實際上,運營探路者童裝業務的是北京童創童欣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童創童欣”),童創童欣為派克蘭帝品牌的授權運營公司。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本土運動品牌的童裝運營大多采用三種模式。一種是以安踏和361°為代表的自營模式,成立童裝事業部從零開始;第二種是合作模式,例如卡帕與派克蘭帝成立合資公司進行運營;第三種則是以探路者為代表,將品牌授予第三方,并收取一定的授權費用。
在業內人士看來,對于沒有涉足過童裝業務的探路者而言,將童裝業務整體外包給成熟的代運營公司運作,也不失為一種不錯的選擇。
除線下撤店外,探路者童裝淘寶旗艦店也已經消失。據啟信寶的資料顯示,童創童欣旗下運營兩家天貓旗艦店,分別是TOREAD kids天貓旗艦店和派克蘭帝童裝旗艦店。但記者訪問TOREAD kids天貓旗艦店時,網頁顯示沒有找到相應的店鋪信息。
代運營模式折翼
“派克蘭帝與探路者簽的是十年期合同,每五年會設定一個市場指標。”此前,派克蘭帝CEO羅杰凡表示,探路者童裝業務將采取獨立店方式運營。在2014年探路者與派克蘭帝開啟合作時,羅杰凡表示,2014年,計劃開設100家店鋪,2015年,探路者童裝店預計開設300-400家。
但是在童裝業務交由派克蘭帝獨立運營后,卻并未達到此前派克蘭帝的承諾,2017年底探路者收回童裝業務授權。2017年年報中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探路者線下店鋪總數1295家,童裝線下店鋪僅有79家。
“由于童裝業務未能達到理想預期,2017年探路者不得不提前將童裝品牌授權收回。”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品牌收回,僅發生在派克蘭帝被授權后的第三年,距離簽訂的十年合同期限還有七年時間。
在收回童裝業務時,探路者也給出了發展目標: 未來將單獨開設童裝實體店,并預計2018年探路者童裝業務營收突破3億元。不過,據探路者2018年半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探路者線下店鋪1253家,童裝線下店鋪僅為15家,比2017年底減少了64家。
“就目前情況,探路者想在2018年實現3億元的童裝營收目標幾乎不可能現實。”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稱。
“代運營公司所注重的是品牌運營過程中短期可以實現利益,對于品牌孵化、產品研發、渠道改造、消費者體驗等方面的投入仍然存在不足。另外,代運營公司的多品牌運營模式很難真正做到單一聚焦探路者童裝,這也是探路者童裝業務發展不順的誘因之一。”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如是說。
“探路者童裝業務面臨的問題,不僅只在代運營模式下的經營狀況不佳,更多還在于面對初期戶外市場帶來的紅利,探路者逐漸迷失了方向。謀求多元化發展不斷受挫,致使探路者整體品牌力快速下滑。”一位從事服裝行業多年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進退兩難
童裝門店停業,僅是探路者回歸主業后遇到的一個挑戰,與其此前的輝煌時刻形成鮮明反差。探路者曾被喻為“中國戶外用品第一品牌”,成立于1999年,2009年,探路者成功登陸創業板。上市后四五年內,探路者營收和凈利潤也同比保持兩位數的增幅。
探路者步入下滑軌道要追溯到2015年。彼時,探路者不滿足于單一的戶外用品主業,開始多元化并進,進行了一系列投資并購活動,全面進軍旅游及體育領域,初步完成戶外用品、旅行服務、大體育三大事業群協同發展的戰略布局。但這條多元化之路,反而成了拖累。2016年,探路者戶外行業及旅行服務收入出現“雙降”;2017年,探路者首次出現虧損。2015-2018年前三季度歸屬凈利潤降幅分別達到10.5%、37.13%、151.24%、68.85%。
2017年,探路者創始人王靜回歸,出任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并提出回歸主業的核心戰略。目前探路者也正在進行內部轉型調整,將整體業務向潮牌方向發展。在2017年半年報中,探路者表示,各品牌商關閉低效店鋪以調整終端數量,更加追求渠道質量,品牌商間的競爭愈加激烈,行業內競爭也進一步加劇。
與此對應的是,國內戶外市場競爭逐年加劇。“對于在國產戶外品牌中排名前列的探路者而言,如果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留存下來,未來發展還需要在產品價格、品牌影響力以及性能上多下功夫。”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
面對膠著的行業競爭,童裝是未來的發力點。探路者早在2014年年報中就表示,希望借助派克蘭帝在童裝運營管理方面的優勢推進“探路者”品牌童裝業務的開展,填補探路者品牌在兒童戶外市場的空白,以實現在戶外市場方面大裝、童裝業務的全覆蓋,進而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
程偉雄分析稱,“探路者將童裝業務收回后,逐步形成兩種業務共同發展的格局,對于期望回歸主業的探路者而言是一件好事”。
“現在做童裝不創新就意味著將要失去市場。”在宋清輝看來,探路者只有通過銷售模式創新、產品創新等措施擺脫困境,吸引更多的顧客。
對于探路者童裝門店的停業及未來的計劃,記者聯系探路者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對方并未給予回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