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率達20%,股價10年漲百倍,這家紡企做了什么?
作為一個“代工廠”,它的凈利率,卻比它的大客戶、下游的強勢品牌還要高很多,尤其是其股價,10年竟然漲了百倍!注意,它的凈利率是20.79%,這個利潤率,比耐克(12%)還高,不僅比國外巨頭高,而且比國內的巨頭,也高出來不少。服裝品牌上市公司中的巨頭海瀾之家,凈利率也只有18%;此外,歌力思17%、比音勒芬17%、七匹狼11%……都比它低不少。
在我們之前研究過的公司里,即便是公認的價值投資巨頭,格力也只有15%,美的也只有7%,即便是恒瑞醫藥,也只有23%,居然只比它高3個點。真是奇了怪了,這么高的凈利率,是從哪里來的?
客戶均為運動國際巨頭
此外,幾大國際運動品牌巨頭,耐克、阿迪、彪馬,以及休閑服飾巨頭優衣庫,都是它的客戶。它的名字叫做:申洲國際。過去10年,漲幅超過百倍,目前市值1460億港元,位居國內服裝行業第一。梳理下來,申洲國際的發展,主要經歷以下轉折點:
1)專注于服裝代工賽道,做成全球龍頭;
2)布局上游面料加工,在面料科技上突破;
3)在經濟周期低谷,篤定的擴建產能;
4)賽道轉型,從休閑服裝代工轉向利潤更高的運動服裝代工;
申洲國際采用縱向一體化的模式,從面料生產、印染到成衣加工等環節一條龍服務。
和重要客戶的綁定
申洲國際采用垂直一體化模式,從紗線到織布到成衣,可以節省中間流通時間,使供貨周期從原來的2-3個月降至45天,也可以處理加急訂單,保證15-30天交貨。據USFIA的調查,近年來,品牌商傾向于選擇“面料+代工”一體化的供應商,選擇意愿從37%提高至59%,而分開選擇“面料供應商”和“代工廠商”的,則從93%下降至68%。可見,“面料+代工”的高效性,將促使服裝行業的生產逐漸向具有面料研發能力的代工廠轉移。
在自動化生產模式下,生產工藝、生產效率、產品合格率都依賴生產設備,也就是產能。申洲國際的產能在擴張的同時,也在向東南亞的柬埔寨、越南等地轉移,比如2005年在柬埔寨成立成衣工廠,2014年、2015年先后在越南成立面料工廠、成衣工廠。
為耐克和阿迪成立專屬工廠
眾所周知,耐克、阿迪達斯是運動用品行業的兩大對戰巨頭,為了保護雙方的商業秘密、避免生產同質產品,申洲國際分別于2006、2007年為耐克、阿迪達斯成立了專屬工廠。你看,考慮到下游寡頭之間的競爭,為其建設專屬工廠,如此貼心的舉動,其實也是為了主動加深與下游大客戶的綁定。
股價十年百倍如何修成?
從2008年低位到現在,申洲國際的股價漲超100倍,這個漲幅,即使騰訊今年年初最風光的時候也比不上。這個漲幅里,有相當一塊可以用估值來解釋。上面提到,2008年低位時,申洲國際的估值不到3倍,而現在是30倍,翻了10倍。
然而估值能有這樣的提升,還是公司的基本面推動的。從2008年到2018年,只有2010年增速明顯放級和2012年業績略有下滑,其他年份都保持了一個穩定的增長步伐。2008年公司營收48億,2018年預計會接近200億,2008年公司利潤只有7億,2018年利潤預計會達到44億。
公司的各項盈利指標堪稱完美。那這樣的基本面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第一是申洲國際抓住了全球紡織服裝產業往中國轉移的契機。90年代中國政治穩定,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憑借人口紅利,中國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全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這一點在2005年之后就更加明顯了。
從1974年到2004年,全球服裝業的發展一直由配額制度推動,服裝生產分布于擁有可用配額的國家。而自2005年1月1日起,WTO成員間撤消配額后,市場競爭為主導,服裝行業結構及傳統的競爭模式出現了變化,服裝產業集中在少數國家生產已是大勢所趨。
第二是申洲國際切入的方向非常好。當紡織服裝產能向中國轉移時,申洲國際主要切了兩塊,一是休閑服裝,二是運動服裝。1997年申洲國際拿下了優衣庫,2005年申洲與耐克、阿迪達斯、PUMA等取得實質進展。近年來也與國內的最大體育運動品牌安踏展開了合作。這兩個領域,一是消費者群體龐大,二是消費頻率高,行業的天花板很高。
第三是2012年之后在中國人工成本上升的背景下,申洲國際審時度勢,判斷國內的配套產業設施是東南亞國家所不具備的,因而并沒有慌慌張張地把產能搬出中國。申洲國際一方面穩步布局海外產能,目前在越南和柬埔寨等地區設有廠房,另一方面憑借技術和資金將國內產能向中高端轉移。目前來看,申洲的主要產能仍然在中國,而其競爭優勢并沒有因為國內人工成本上升被削弱。
相反,這些年來,申洲的毛利率是在不斷上升的,這體現其競爭優勢在持續提升。這主要是申洲卓越的管理,能保證客戶按時提供高質量的產品,從而幫它不斷贏得國際知名品牌客戶的訂單份額。當前,以耐克為主的國際品牌在壓縮供應商,這對申洲國際來說意味著未來更大的市場份額,其天花板還沒到。并且申洲與國內品牌也開始展開合作,近年來中國市場的增長非常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