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鮮后面,什么才是模特群體的真實樣貌?
人們如何想象模特?吉賽爾·邦辰、凱特·摩絲、米蘭達·可兒、娜奧米·坎貝爾,或者“大表姐”劉雯和維密天使,已經滿足了大多數人對“模特”職業的幻想,光彩照人且積極向上。
但在最近Dolce&Gabbana事件背后,模特這一職業的另一番面貌也開始被重新審視。無論是看客還是模特自己,他們開始知道自己在通向華服名望的路上都要經歷什么。當一個外籍模特匿名向《Dazed》雜志投稿了親身經歷,她生動和老成的文筆打動了許多人,讓人們感受到了模特群體的身不由己。
曾給Dolce&Gabbana拍宣傳片的中國模特“左也”最近也在微博中解釋了當時的合作細節,并說:“萬萬沒想到,這次與品牌的合作幾乎葬送了我的模特事業。”
當維密天使在后臺穿著絲綢長袍、吃著水果對鏡頭展示性感時,更多地模特平時會在忙亂的后臺被工作人員呼來喝去:“We need a body!(這兒需要一個身體)”——他們被視為中了“基因樂透”的人,卻也因此被物化。
光鮮后面,什么才是模特群體的真實樣貌?
“熬”出來的時裝模特
模特劉冰冰還記得,那天她花了兩個小時趕到面試地點。剛站穩,選角導演眼皮一抬,只用0.5秒就給她發了紅牌:“可以了,謝謝。”
這種“一眼定生死”的時刻,包含了選角人對模特長相、身材比例、風格的全方位判斷。落選者通常無從辯駁,因為時裝模特這個職業從誕生伊始,“瞬息的特質”便是品牌采用模特與否的重要標準。這種特質精妙到任何人都無法預料和捕捉,就像好萊塢知名編劇Wiiliam Goldman說的那樣:所有的成功都是僥幸,所有的失敗都是意料之外。
付出不一定有回報,導致模特行業人員流動性較高。加之市場需求多樣化,做模特的難度越來越大,而網紅和明星常常“插隊”,更是分食了模特本來就不多的資源……在種種行業變遷下,“超模”這一名號變得更遙不可及。
即便生存狀態艱難且迷茫,仍有新人愿意前赴后繼地撲來。美國社會學者Ashely Mears在以田野調查的形式做了幾年時裝模特后,寫下《美麗的標價:模特行業的規則》一書。書中,她以親身體驗詮釋了這種現象。
“我找不到一個絕佳的機會離開,總覺得下一個轉角就能遇到讓我成名的‘大機會’。”
劉冰冰在新人中,已經算是幸運兒。
入行不到半年,她參與過Tommy Hilfiger、Miu Miu在上海舉辦的大秀,拍攝過《ELLEMEN》和《時尚芭莎》的大片。三個月前,她在IMC上海國際模特大賽上拿了女模組第一名,順勢被全球最大的模特經紀公司之一IMG Models簽下,最近還去巴黎男裝周和高定周走了幾場秀。
這是標準的“時裝模特”之路,和“商業模特”幾乎是兩條平行線。
時裝模特常出沒在秀場、雜志大片、品牌廣告中,他們擁有前衛的、受國際認可的長相,客戶對他們也有嚴苛的身高和身材比例要求。人們熟知的劉雯、呂燕就屬于這一類。而商業模特通常會是大眾眼中的美女和帥哥,對身高和體型要求不高,例如淘寶模特。
簽了較大型經紀公司的模特更多都在往時裝模特的道路發展,因為這才是最被時尚圈認可的、成為超模的途徑。但圈外人通常會把二者混為一談。
入行十年的時裝模特陳虹錦深知這一點:“經常有人以為模特賺錢容易,月入十幾萬、出門開豪車。其實時裝模特的收入機制很不穩定,大部分人全年收入均攤下來,和普通上班族沒什么區別。”
每當遇上國際時裝周,模特們還需要自己出錢到國外面試,一待就是好幾天。機票、住宿、餐費算下來,至少也要好幾萬。至于酬勞,除了Gucci、Dior、Chanel、愛馬仕這種藍血品牌,其他牌子也給不了多少錢。如果是為小品牌設計師走秀,有時只能拿到幾百美金,甚至只是一件成衣。
在國內,時裝模特則會以登上時尚雜志為榮,但酬勞也遠不如商業活動多。
商業模特就不同了。由于“不挑”客戶,他們的工作機會更多,賺錢方面以量取勝。
陳虹錦之前聽說,一個廣州模特在做淘寶模特之前先花了20萬整容,回國后拼命接活,一年內買了3套房。這種案例在商業模特領域并不少見。
如果說淘寶模特有什么難處,可能就是工作量過大,逼出了一些“特殊技能”。
比如安天天,85后的她憑借15秒換30個姿勢的極高效率,成為淘寶最火的中老年女裝模特之一,工時也都是按秒計算。2017年她在接受《錢江晚報》采訪時,說自己不僅在國內買了房,在泰國也有兩套房,這樣的收入水平在圈內也只算中等。
“淘寶模特不會在乎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所以能走量,”陳虹錦說,“但時裝模特就不上不下。難過的是,因為想有更好的發展,所以得挑挑品牌。但同時也要生存,有時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
受制于身價、過往經歷、未來發展之間的相互牽制,一旦選擇成為時裝模特,就再難降低自己的客戶標準。因為只有不斷和大品牌、知名媒體合作,才能打出名氣,等名氣累計到一定程度,或許就能踩上“超模”的臺階。
成為“超模”的好處自不必說,那是真正的名利雙收。
圈內圈外經常流傳著她們的傳奇生活:超模Naomi Campbell和Christy Turlington,如果薪酬一天少于一萬美元,她們便不會下床工作。從1970年代到現在,經常有超模出現在福布斯富豪榜中。
為了實現這個終極目標,經紀公司和模特們必須賭一把,而這個過程可能要經歷十數年。
Mears認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時裝模特追逐的是“象征資本”。雖然經濟回報低,但由于有很高的聲名,長期內最終會取得成功。而穩定的商業工作會在暗中傷害其象征資本,長期來看反而會阻礙經濟收益,因此生產者們要有拒絕經濟激勵的動機。
Mears曾遇到過一個名為JD的年輕男模,就是因為違背了這一原則而走向失敗。
受益于頗受歡迎的外形條件,JD剛入行時一帆風順,這讓他堅信模特是個來錢容易的職業,因此只憑薪酬高低來選擇客戶,排除了習慣給予新人較低薪酬的大牌工作。結果,他拒絕了業內舉足輕重的《Dazed》雜志、《i-D》雜志、甚至三宅一生的合作機會,多次拒絕參演后,被《Dazed》拉入黑名單。
還曾有男模參與拍攝了Dolce&Gabbana的廣告,只收到了800美元,他跟經紀人吐槽時卻反被諷刺:“和Dolce&Gabbana需要你相比,你更需要它。”
由于高級時裝的話語權仍掌握在歐洲品牌手中,它們每個季度都在主導著全球時尚潮流。即便國內品牌給的薪酬普遍比國際大牌多,模特們還是愿意出國。
“現在模特出國就像是海外鍍金,競爭特別激烈。但為了爭奪更好的資源,模特就算是貼錢也愿意去。”陳虹錦說。
陳虹錦覺得就出國經歷而言,自己像個“反面案例”。當初她登上過國內所有的時尚大刊,但就是缺國外的一把火。“雖然別人覺得我是個好模特,但在國際上沒有特別突出的成績也沒用。”她說。這成了她和“超模”之間一堵難以逾越的墻。
在這樣的行業共識下,通往“超模”的道路便有跡可循了。
先質量,再數量
上海龍騰精英模特經紀公司總經理李超說:“成為超模的必要條件其實很清晰。首先要有足夠的主流時尚雜志拍攝經驗。第二,在國內有足夠的演出經驗,包括能展現個人魅力的店內秀,珠寶秀為佳。第三,拍過品牌商業廣告、電商、畫冊為佳。有了這些經歷,才是比較適合推薦給國外經紀公司的模特。”
有了出國資歷后,模特們便要盡可能多地用合作品牌數量來填充簡歷。
但前期開拓市場是艱難的。《美麗的標價》中提到,模特是否能被認可,取決于買手、評論家、中間商,和消費者一時心血來潮和辨識力。經紀人也不知道哪類外形會吸引客戶,同樣,客戶也不知道哪些模特會成功幫助銷售產品。
其實模特的個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分因素。
美國上一代超模Tyra Banks創辦的真人秀《全美超模大賽》中,曾有一個條件很好的女模去面試,最后被拒絕的原因居然是:“你太好了,但我們不能合作。”這讓她覺得一頭霧水,還遭到了其他選手的嘲笑。后來她才明白,對方其實是覺得她的性格太過于平淡。
可以看到,運氣在模特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雖然有極少數“命運的寵兒”在,但大部分人還是要熬很久,因為這是一個市場認可的過程。
不過,一旦度過前期積累資源的節點,便可以享受馬太效應帶來的紅利,即成功的人會聚集更多的成功。這意味著,哪怕品牌本不喜歡一個模特的外形,也會被她寫滿了大牌的簡歷說服。
“選擇權使投資者能夠預料到其他投資者的行動,引發群體行為,參與者會忽視自己的信息,效仿其他人之前的決定。這就是經濟學家所稱的信息瀑布流,”Mears說,“在藝術、時尚、金融這些投機性強的市場中經常會看到這個現象。”
很顯見的例子是,超模Kate Moss的身高只有1米7,但時尚圈沒有不寵愛她的品牌。雎曉雯的個子在業內也不算高,卻因被Chanel視頻廣告欽點,很快成為時下最火的中國超模之一。
太多的不穩定因素,讓許多模特不敢輕易立太大的flag,只做短期目標。在劉冰冰同場比賽中拿了男模組冠軍的楊毅的愿望就很簡單:“希望自己能出個國,走個時裝周,比賽拿個名次,最好再跟金大川一起演一場秀。”
浮躁的新人們
本來楊毅去年11月就能實現這個愿望——他和金大川都入選了Dolce&Gabbana上海大秀,但后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而這也本是他第一次參演國際品牌大秀。
這也側面證實了時尚界的不穩定程度,已經嚴重到品牌和模特會互相影響的地步。當時為Dolce&Gabbana拍攝宣傳片的中國模特,差點因此斷送了前程。
在這種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模特最難克服的是心態問題。李超說:“有些年輕的模特情緒波動比較大,這會影響他們的工作。”甚至有人在簽約前得知了模特行業真實狀態后,就放棄了。
大多數人的心態不穩定出現在工作后。
除了平時會在面試中被一秒否定,同輩的競爭壓力也如影隨形。出國和沒出國的、拍雜志和拍不到的、拍多人片和單人片的,心態都不盡相同。
李超只能多多開解他們。“長相身高都是爹媽給的,客戶喜歡你就用你,不符合客戶需求的,可能就很難有好的發展,或者說職業生涯相對較短。”
也有模特會在小有成就后飄飄然起來,變得浮躁,但等待他們的可能就是被新人頂替。
“現在是快消費時代,模特也不例外。劉雯、秦舒培這種能紅很久的超模不多了,能被記住的時間是越來越短的。”陳虹錦說。而時尚編輯和設計師也不愿意總用老面孔。
陳虹錦曾在2011到2013年間拍攝了大量雜志,當時她那種強勢大女人的長相非常受歡迎。慢慢地,她明顯感覺到市場風向變了。比較符合大眾口味的、年輕的、精靈古怪的小女生形象開始占了上風。“現在動不動就說誰是超模,但我覺得最多就是某一段時間的暢銷品。”
這是由于消費者的需求很大程度上是未知的,所以模特市場一直在保持流動。市場生命周期極度易變,這讓模特群體變得脆弱起來。他們容易快速、巨額地失去一切,就如同快速巨額地贏得一切時一樣。根據《美麗的標價》中的數據,大部分模特的職業生涯短于5年。
在轉行的模特中,除了像張亮、奚夢瑤這種極少數轉型為明星和網紅的模特,大部分去做了模特培訓。根據火石去年做的轉業調查,轉做模特培訓的人有88%。
《愛上超模》第二季的冠軍趙家彤雖然并沒有遭遇職業危機,但她也在考慮轉行。她2017年學了美甲,2018年又去考心理疏導師,這些領域已經完全和模特不沾邊兒了。
她深諳模特行業的規則,并且坦然接受。“我這種心態,說得好聽點是看什么都看得透,看得淡。說得不好聽就是不會為自己去爭取利益。”2015年參加真人秀時她也沒覺得在競爭,反而交了很多朋友。
為了保證可持續的人才機制,模特經紀公司們也擴大了選人范圍。
通常,模特經紀公司會通過定期舉辦比賽來招攬模特,主要面向模特培訓學校和服裝表演專業的學生。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也能發現很多好苗子。國外的一些經紀公司甚至專門設有社交媒體星探的職位。這兩年,國內的體院、外語學院、傳媒學院的學生也成了重點關注對象。
隨著各路“非正規培訓”出身的新人增加,近三年,經紀公司們逐漸形成了一套系統的再培訓體系。
新人模特會先經過臺步、鏡頭、造型、影視表演等方面的基本功培訓。為了讓他們更好地掌控職業發展,經紀公司還會教他們如何面對客戶、媒體。定位在國際市場模特還需要學英語。
一期課程下來大約兩到三個月,之后如果能順利通過考核,模特就可以“畢業”了,被分配給經紀人后便開始接工作。基于對模特的具體發展方向規劃,經紀公司會有針對性地為他們“專攻”客戶。
“培訓是定向的,不是廣撒網式的,”上海火石模特經紀有限公司的文化經紀部總監徐雯說,“給模特進行相應定位后,會基于不同方向的發展對模特進行重點訓練,方法因人而異。現在要求模特的素質是越來越全面了。”
通常情況下,一個更符合大眾審美長相的模特會更適合在國內拍片。如果長相偏國際化審美、身材夠好夠高、英文語言天賦也不錯的模特,就比較適合出國。
一番篩選下來,每個經紀人手下都會帶5至8個模特,負責他們的宣傳、拍攝和培訓。一對多,難免會精力不足。因此,為了控制人數,在新血液進來的同時,經紀公司也會定期進行末尾淘汰制。
李超以龍騰為例:“每年我們都會淘汰一些長期不出現的、配合度低、面試率太低的模特。這也是為了給模特一定的壓力感,讓他們認真對待工作。”
和模特“綁在一根繩上”的經紀人
事實上,除了選拔和培訓,模特經紀人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甚至要成為他們生活上的導師。
如果劉冰冰不開口說話,很難猜準她的年齡。她長得像冷峻版的劉雯,成熟的長相外加1米76的身高,讓人無法相信她才16歲。楊毅也才22歲,卻總覺得自己年紀有點大。
這在模特圈是常態,跟他們打交道,會有種00后已經霸占世界的錯覺。
包括劉冰冰在內,徐雯還帶著幾個年輕的模特。關于他們的事情她都得上心,細致到每天工作上認識了什么人,或者出門去哪里,身材有了什么變化。“因為大多都是獨自在上海努力奮斗的小朋友,放心不下。”她說。
關于經紀人和模特之間的關系,業內早已有了共識:模特往往需要經紀人成為自己最強大的粉絲,否則寸步難行,因為經紀人的手上幾乎掌握著所有工作資源。
“說的通俗一點,經紀人和模特就像捆在一根繩上的螞蚱,他們好了我們也會高興。”李超說。而徐雯覺得,有的模特或許會把經紀人當作決定自己職業命運的人,但她經常開玩笑說自己其實更像是個教導主任。
因為有利益相關的存在,導致模特有時會不太信任自己的經紀人,甚至覺得在壓榨自己。在這件事上,陳虹錦也深有體會。
她在2017年轉做了龍騰精英的模特經紀人,同時兼做模特。在此之前,她的想法是“打死也不會做經紀人,因為經紀人很累”。事實的確如此。成為經紀人后,她把64GB內存的手機換成了258GB,里面全都是模特的資料、模卡、視頻和作品。
“現在確實很感謝以前幫我接工作的經紀人,因為前期的工作量真的很大,”她說,“經紀人是否跟客戶推薦了你,是非常重要的,但有的模特可能根本不知道,經紀人為了幫他爭取機會都做了什么。”
她認為,如果模特和經紀人之間產生了誤解,可能是因為信息不對等。比如,模特通常不會知道自己的具體報價,只能大概知曉一個范圍。因為經紀人在和客戶談合作時牽扯的內容比較多,有時可能是輸送多個模特的打包價,有時可能是簽訂了長期合作。
因此,作為一個中間人的角色,溝通是經紀人這個職業最大的難點。“我們在這個圈子里面幾乎屬于純乙方,任何和這個行業相關的都可能會成為我們的甲方,要摸清每個行業或者每個群體的人的對模特的不同需求。”李超說。
而想要成為一個真正的經紀人,要具備的素養還有很多。“首先要有鉆研特長的能力,穿搭、流行趨勢、攝影等等,”徐雯說,“第二要對模特有愛。必須要像一個家長去引導他。最后就是要把行業里不好的東西和模特隔離開。”
但談到年輕模特身上存在的問題,經紀人們還是很無奈。陳虹錦發現,現在的模特不如以前敬業了。“我觀察到業內有好多模特不勤奮的原因是,還沒想清楚真正想要什么,或者說,僅限于想想而已。”
韓穎華覺得,年輕模特身上的壞毛病太多了。
曾培養過李艾、杜鵑、呂燕的她已經72歲了,被粉絲稱作“韓姨”,她因為說話爽利、性格耿直,還有“毒舌教母”的綽號。
現在,韓姨以培養童模為主。
“年輕模特沒有自己的職業道路規劃。現在17、8歲或者20來歲的人我就不收了,她們的壞毛病已經多得不得了了,改不了了。”她指的壞毛病大多是生活和性格上的細節,比如沒有動力減肥、抽煙、缺乏禮儀、態度不端正、不懂待人接物等。
而這些看起來與業務不太相關的東西,恰恰是許多職業模特缺少的素養。“當模特不是單是長得高就可以,還要有堅韌的體力和堅強的心智,以及良好的氣質和行為舉止。”她說。
而在她看來,很多行業新人最缺乏的是斗志。現在只要有人找她培訓,她都會說:“你想當模特就找別人去,別找我,我只培訓超模。”
來源:界面 作者:加琳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