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增長時代”實現產銷兩旺,德州華源2019將如何謀局再圖勝績?
在日前舉行的德州華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公司年會上,公司總經理李向東總結時表示:2018年是企業發展環境較為嚴峻的一年,外有美國關稅增繳的貿易壁壘,內有需求不旺的客觀事實。然而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德州華源運營平穩,年累計生產紗線43400噸,較去年同期增加2000余噸;累計銷售紗線42569.35噸,較去年同期增幅近2600噸。14.13億元的銷售額讓這家差異化紗線企業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時代取得了產銷兩旺的戰績。
2018,企業日子怎么樣?
如何在商業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產品的技術創新變得尤為重要。
據悉,早在2014年,德州華源就成立了技術中心委員會,負責統籌協調公司在技術創新及產品開發方面的工作。為了激勵創新,他們還制定了詳細的獎勵機制,重獎為公司發展作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重獎之下,也讓華源在差異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僅2018年就實現創新產品項目8項,實現紗線銷售1800余噸。
在《變量》一書中,作者何帆表述說:發展的初期看大趨勢,發展的后期的看小趨勢。在社會和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反而會出現分化,企業和企業將變得更不一樣。在未來時代,小眾才是主流。為了讓企業的觸角更長、觸覺更為敏銳,國際化的視野和布局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成為必要課題。
據李向東介紹,如今的德州華源在將市場部分別在公司總部、青島、上海、香港均設立了辦公室。精準研究區域市場特點,準確快速掌握區域市場流行趨勢成為德州華源市場部的重要任務。除直接客戶外,德州華源還同各個終端品牌建立合作關系,每年初夏和秋冬開發季節,他們的開發人員都會協同終端品牌的設計部一同完善服飾成品的開發計劃。正是這樣的融合式服務模式,讓德州華源團隊在第一時間了解客戶品牌的開發需求,深入了解整條產業鏈的信息,使公司運行更加有的放矢。
2019,什么才是行業的下一個風口?
2019年中國紡織行業面臨的國內外市場環境等不確定性增加,運行壓力較2018年有所加大,行業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更為迫切。
市場證明,中國消費者對技術創新的接受程度比西方消費者更高,更愿意嘗試新生事物。正是這種獨特的氛圍,讓中國在很短時間內躋身互聯網大國,也讓中國的企業家們在互聯網中看到了更多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能。在李向東看來,紡織行業受困于滯銷威脅較大,該行業通過“互聯網+”模式的應用,可產生較大改觀。一方面,行業企業利用互聯網可建立起直接面對終端客戶的銷售平臺,同時可以第一時間獲取客戶關于所生產產品的直接反饋以便及時進行戰略轉進;另一方面,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大數據技術,可以較好的建立相關預警模型,分析產品供銷趨勢及客戶偏好波動情況,以便能夠及時把握商機、及時剝離不良產品。
此外,李向東表示,全球紡織分工體系調整和貿易體系變革加快,將促進企業更有效地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更積極主動地“走出去”,提升紡織工業國際化水平,開創紡織工業開放發展新局面。
“伴隨社會轉型,青年一代不愿意從事紡織等技術行業,工人不再是青年人就業的首要選擇,紡織工人青黃不接,也將成為困擾紡織企業的長久課題。”李向東如是說。在用工成本不斷上漲的背景下,提升紡織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水平成為紡織行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產品質量穩定性的重要手段。
2019,德州華源怎么走?
“2019年,德州華源將以新視角,在技術與規則的發展坐標系上找好定位。”李向東說道。“從傳統產業到新技術領域,規模依然是中國商業成功的主要模式,華源要加快規模的擴張,2019年再上8.5萬高智能的紡紗錠,未來5年達到100萬紗錠,產值40億。”
在設計方面,德州華源則將以人為中心的設計思維,在人的需求、商業可延續性、技術可行性之間找平衡,推出更多、更人性化的新、奇、特產品。同時,緣于技術界限、產品邊界、業務邊界、組織邊界日漸模糊,要在邊界和交叉點找突破,創新技術、創新產品。
“衣著是永恒的需求,紡織是創造價值的永恒產業,我們始終咬定紡織這一產業不放松,做精、做細、做大、做強。”李向東總結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