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人創新可有效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 ,用科技獲取轉型新優勢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列出的2019年主要任務中指出,要堅持創新引領,培育壯大新動能。其中特別提到了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提出圍繞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強化工業基礎和技術創新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拓展“智能+”,為制造業轉型升級賦能。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將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擴大至全部制造業領域。
紡織業的代表們在交流產業轉型發展時,對創新引領的理解和實踐也是多角度、多層次的。
3月7日下午,江蘇代表團在駐地國二招賓館舉行了第一場媒體集中采訪代表活動,主題為“加強創新驅動,建設自主可控產業體系”。在談到依靠創新驅動帶動紡織業轉型升級時,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悅達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王連春用悅達自身的實踐,闡述了傳統制造業引進智能化改造的必要性。王連春說,悅達集團的紡織板塊不大,主要是為江蘇鹽城當地解決了一些就業問題。鹽城的紡織規模大約1000億元,由于地處蘇北沿海,普遍存在招工難的情況。悅達的紡織轉型在當地發揮了一個帶動作用。近年來,悅達紡織主要抓了幾方面工作:一是通過智能化改造,解決了沿海地區用工緊缺的問題,降低了企業的成本,產品合格率也明顯提高。以萬錠用工來看,過去每萬錠用工要200多人,現在有了智能紡織后,萬錠用工降到了20人。二是加大品牌建設。我國的紡織品質量非常好,但在國際上缺乏競爭力的原因和差距在于品牌。三是采用新型材料。悅達的家紡產品使用漢麻為原料,具有吸濕、抗菌等功能,未來新材料將是體現紡織科技和時尚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領域,紡織創新的空間大有可為。
全國人大代表、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邵長金在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專訪時,對紡織業的轉型升級的發展方式感觸很深。他認為,不論社會如何發展,廣大人民對紡織產品的需求永遠是剛需,關鍵是如何圍繞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把紡織產品做得更好、更優質。他說,隨著現代社會發展,傳統高污染的發展模式已不可持續,高新技術的進步賦予了紡織行業新的生命力。作為紡織產業鏈上游原料生產企業,新鄉白鷺近年來一方面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比如:與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合作研發的Lyocell纖維已經產業化,已達到年產3萬噸的生產能力;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研究,完成了新型溶劑紡纖維素長絲項目從實驗室到小試的轉變;與中科院過程研究所等單位進行的“離子液紡絲技術研究”,在溶劑回收和纖維物理指標上也取得了突破,在今年春節前申報的國家發明專利已經被受理。
“傳統產業要適應新時代的發展要求,走更集約化、環保綠色的發展,來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紡織業前景非常好。現在紡織技術與信息化相結合為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大的發展空間,近幾年,新鄉化纖在這方面投資兩三個億,在提高效率、提升產品質量、節約能源方面,都發揮了很大的效力。”邵長金說。
來自產業一線的全國人大代表、蘭州三毛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紡紗廠細紗工序擋車工范冬云此次參會,身穿的西裝面料所用紗線是她在車間一線親手生產的,她希望以此來展示紡織行業在產品品質提升方面的成果。不僅如此,她還特別帶來了企業最新的專利產品高支羊毛羊絨圍巾——用高支紗生產的產品輕柔透氣,加上獨特的染色后整理工藝,呈現出輕柔軟、保暖、靚麗的外觀。她認為,“供給側改革,首先要提高產品的品質。加快推進智能制造,是推進行業發展、加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由之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