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運動市場玩家增加,品牌誰能攀至高峰?
隨著安踏與始祖鳥母公司亞瑪芬體育之間的交易接近尾聲,國產體育品牌的實力和野心愈加清晰。走上海外并購的不止安踏,還有特步,歷時七年終于上市的喬丹體育,不斷尋求改革的Kappa,還有陷入轉型陣痛的361度。體育運動市場在運動風潮盛行之下,市場玩家增加,誰能最終走上行業顛覆,誰又會倒在途中,不妨來看看近期它們的動向。
特步:由一到多
據北京商報消息,特步擬以2.4億至2.6億美元收購一家美國體育用品公司,收購對象定位為中高端市場,具體品牌名稱尚未明朗。4月11日,特步發布公告稱,公司正在探索評估多項潛在并購商機,但暫無最終決定。可以看出,特步正在向多品牌轉變,同時海外并購的野心也逐漸顯露。
這一切并非毫無由來。除去國際運動品牌侵入中國市場,李寧、安踏兩大體育運動巨頭帶來的壓力是倒逼特步探索新的利潤來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為在行業市場品牌與品牌的角逐中獲得勝利,避免被洗牌,特步必須做出一些改變。于是在特步發布的2018年財報中就明確寫到了特步將在未來由一個單一品牌公司拓展為多品牌組合的集團。
在國內做大做強的同時,去開拓海外市場,開展國際化布局,是特步在接下來幾年的發展方向,但對于收購后如何把品運作起來,也是特步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喬丹體育:終于上市
多年來,喬丹體育一直被困在邊打官司邊尋求上市的糾紛中。自2012年以來,喬丹體育與邁克爾·喬丹、耐克JORDAN三者之間官司不斷,直接錯過了最佳的上市時機,導致現在同期發展起來的晉江系體育運動品牌皆已站在國內運動服飾行業前列,而喬丹體育依舊掙扎在上市這一步。
就在3月,喬丹體育透露出了想要撕去標簽的意愿。一方面是喬丹體育LOGO的縮小和字體大小的改變,另一方面是喬丹體育專注于贊助體育賽事以改變品牌形象。
資深服裝專家程偉雄表示,喬丹體育雖然錯過了最佳發展周期,但推遲上市也給了喬丹安心主業調整經營與內控發展,慢成長的背后依然擁有發展的機會。但上市延緩帶來的品牌、產品、渠道、運營、供應鏈和技術上的落后,或將成為喬丹體育的短腿。長短腿是跑不快的,終于得以上市的喬丹體育必將花費更多的精力去完善、提升這些方面,未來才有可能跑地更快、更遠。
Kappa:謀求新的增長點
用“跌落神壇”來形容Kappa這些年的境地不足為過。但曾經引領中國時尚潮流的Kappa并不甘于此。改變是從2017年開始的。2017年年底,Kappa開啟了“三年改革”計劃,從產品設計模型、數字化運營、年輕化宣傳矩陣三個方面入手,一年多時間里,Kappa開始展露復蘇的跡象。中國動向發布的2018年度財報顯示,集團營業收入同比增長了17.3%,但凈利潤大跌60.9%,毛利率也下跌了3.2個百分點。
近期為彌補專業體育運動領域的空白,中國動向與日本品牌美津濃達成合作,獲得包括足球、跑步、室內運動及休閑產品的中國地區銷售授權,并將在未來圍繞中國消費者開展適合的設計、開發和生產合作。
中國體育運動市場不缺品牌,要讓Kappa真正再次崛起,目前來看還是需要更多的時間。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