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季慘遭“滑鐵盧”?紡織業到底怎么了
近兩年來,全國各地區陸續開展了整治“散亂污”企業工作,據不完全統計,累計治理的“散亂污”企業數量高達10萬家以上。2019年9月,將基本完成所有整治工作,環保要求越來越嚴格,紡織企業的生存壓力也越來越大。總體來看,由于多種因素制約,紡企的處境仍然任重而道遠。
1、環保稅至嚴抓嚴打
2018年4月,東莞制定實施《東莞市藍天保衛戰行動方案》,全面打響藍天保衛戰據統計,累計清理“散亂污”企業13073家,其中關停取締9553家,整治改造3520家。
2019年2月,吳江盛澤發布《關于開展紡織后整理和整漿并行業環境整治行動的通知》,明確規定對存在環境違法犯罪的將移送公安機關處理。
其實環保整治并不是不讓生產,只要合理排放即可。2018年,我國首個以環境保護為目標的綠色稅種——《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以此取代施行近40年的排污收費制度。
由于“環保稅”是定額稅率,即多排放多繳、少排放少繳。因此,環保稅負的差異,會帶來企業產品價格等差異。環保稅以“優勝劣汰”倒逼企業主動減排,履行環保責任,從而促進企業推進產品轉型升級,發展更高附加值、綠色低碳的產品。
2、染價瘋漲下游利潤縮水
受響水事故影響,造成染化料價格暴漲,甚至部分染料斷貨,對生產造成嚴重影響。4月15日,新的一周開始,朋友圈里染料銷售不斷提醒染料價格進行新的調整,甚至表示無能為力。
染料價格漲勢兇猛程度令人咋舌。如今,購買染料的原料成本,已經由原來10%左右,上升到如今的20%~25%。
在整個印染產業鏈中,印染廠相應處于尷尬地位,上游染料公司處于集中地位,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染料公司借機對染料進行調價,由于染料企業相對處于優勢,印染廠作為染料下游企業,染廠數量眾多,且處于分散狀態,面對染料價格上漲,被動接受。
對于原料如此上漲,現在很多印染廠也只能無奈接受,紛紛上調漲價,將成本轉移至下游,后續染費上漲趨勢明顯,紡織老板的利潤又要縮水了。
3、中美和談協議遲遲未見
中美貿易和談仍在持續,雖然市場抱有很大希望,但協議遲遲未簽訂,多半讓關注市場的人士表示擔憂。其次則是中美貿易問題下造成的紡織原材料的供應問題。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國,同時也是中國進口棉花最多的國家。一直以來,我國棉花市場都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需要進口一定數量的棉花滿足需求缺口。2017年1-12月我國共進口棉花115.3萬噸,其中美棉進口量就有50.63萬噸,為進口總量的44%。2018年1-12月中國棉花進口量為157萬噸,同比增長36.2%。
據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在2018年度累計簽約進口了150萬包美國棉花,從USDA公布的出口周報來看,2019年2月份開始中國買家對2019/20年度美棉的簽約進口呈現持續發力狀態,從周簽約1000噸到4000噸、7000噸直至2.67萬噸,這些依然表明美國在中國棉花進口市場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于中美貿易戰陰影已然存在,對于一些嚴重依賴進口棉花的紡織企業來說,防患于未然,選擇多方渠道供應才是關鍵。
4、旺季不旺該是“三下”信號
今年的三月小旺季行情一般。如今已經到了4月中旬,訂單依舊不見起色。很多老板認為,今年的“金三銀四”怕是要黃了!其實紡織市場有“三上三下”的說法,三年景氣周期已至,接下去市場將會出現產品價格漲幅放緩、成交下滑、生產訂單環比回縮等“降溫”信號。
對紡織老板來說,如今在這個旺季遭遇到了“寒潮”,是大家都想不到的,從年后到現在,每每盼望著訂單的到來,卻又一次次的落空!然而不光是訂單的問題,同時還要每天、每周去關注原料價格波動,每每收到漲價函通知都心驚肉跳,心里不斷地盤算:原料沒了的確是要買了,但這回是真要上漲了?還是試探性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