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沖擊下:市場低迷訂單減少,面臨贏利考驗的紡企何去何從?
5月13日,在中美貿易談判以雙方互加關稅收場之后,盤面迎來劇烈變化,多數大宗商品集體跳水,其中表現尤為突出的是鄭棉,歷經連續兩個跌停后,CF1909合約價格從15300元/噸附近跌至13820元/噸,短短兩日下跌1480元/噸,行情變化之大超出了市場預期。不僅是棉花市場,低迷的下游消費市場也在考驗著棉紡企業的贏利能力。目前,中美貿易摩擦下的企業訂單情況如何?紡企又該如何應對復雜多變的貿易環境?
逆境下加速產業轉型升級
據了解,今年以來,對于客戶群較穩定的紡企來說,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滿負荷開工。但是,隨著國際貿易局勢變化,市場情況進一步下跌,訂單排期縮短、訂單回款速度變慢、原料庫存減少、產品庫存略有增多。
2018年下半年以來,整個紡織產業鏈產銷增速放緩,隨著近期中美貿易摩擦的“反轉”,給市場再一次帶來沖擊,不確定情緒彌漫。從下游終端市場來看,內外需求弱,個別企業反映,服裝外貿訂單有明顯轉移到東南亞地區的趨勢,而這類訂單基本很難再回流到國內。在南方個別地區,近期漿染生產線開臺率不足,出現了較為特殊的“清冷”的景象。另外,許多國際品牌商對中國企業在海外設廠的要求愈加強烈。
從上游來看,紡紗企業棉花庫存水平低,紗線庫存高達2個月左右,紡企認為在棉花價格處于低位,棉紗價格仍舊保持堅挺時期,棉花隨用隨買,紗線還是具備一定競爭力,也有一些企業通過改品種做高端提升紗支減少棉花采購和紗線庫存。關于訂單的轉移問題,企業認為轉移的訂單僅限于常規、中低檔產品,高附加值產品仍將留在國內,并不會隨著中美貿易爭端的升級而流失,因此,目前市場是短期恐慌,真實需求依舊存在。
廣西地區企業開工正常,生產產品以混紡紗為主,走貨小批量、多批次。由于棉紡工人老齡化較為嚴重,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積極進行轉型升級,逐漸淘汰老舊設備,更換自動化程度高的紡紗設備,減少用工。中美貿易摩擦后,下游市場悲觀情緒加重,不敢下長訂單,導致紡紗企業訂單減少,部分跨國集團企業及時進行戰略調整,將美國訂單轉移到國外其他子公司以應對貿易摩擦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影響。江蘇地區某大型企業受中美貿易摩擦及市場低迷影響,已關停部分產能或僅生產到粗紗工序,以便后期可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品種。
有企業表示,如果市場持續低迷或者中美貿易摩擦影響持續惡化,訂單情況將不甚樂觀,產品庫存將成為企業主要負擔,資金風險也將逐漸放大。多數企業認為,越是困難時期,越是機遇期,逆境下應加速整個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捕捉市場新定位。
訂單減少棉紗庫存增加
對于紗線企業來說,2019年的“金三銀四”并沒有想象中“旺”,當前市場需求低迷,而近期鄭棉價格的連續跌停,讓本就處于傳統淡季的市場被悲觀氣氛籠罩。
據《中國紡織報》記者了解,今年春節前后國內紡織企業經營效益普遍較好,棉紗下游需求出現了小旺季,棉紗價格不斷上漲,產品銷售數量增長較快。其中中小型紡織企業每噸紗的利潤普遍有800元左右,但從3月中下旬情況開始出現變化,需求不斷下滑,進入4月更是日趨疲軟,很多紡織企業庫存增加。
“從棉紗銷售回款方式變化就可以看出市場需求較為低迷。”山東一家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2018年行情不好時,棉紗銷售基本是采用賒銷方式。今年春節前后,隨著需求好轉,現金結算成為主要方式。行情最紅火時,企業棉紗銷售甚至采用預付款方式,需求企業不先拿出貨款就得不到棉紗。現在市場需求轉弱,棉紗銷售又開始賒銷了。
“仔細分析企業訂單變動情況可以發現,長訂單減少的現象較為明顯。”部分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近期下游需求變差之后,很多中間商與出口商的產品銷售模式也發生了較大改變。很多中間商已由原來的庫存銷售模式轉變為訂單生產銷售模式,如把訂單由長單變為短單,或者根據終端用戶訂貨情況再給紡織企業下訂單,中間商基本上沒有庫存。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弱了棉紗需求,也令棉紗的社會庫存降低。
“棉紗市場的銷售壓力仍在不斷增大,我們企業棉紗庫存已由原來7~10天的周轉量增至1個月,感覺不但外需不好,現在內需好象也出現了問題。”山東夏津一家小型紡織企業負責人認為,內需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已經飽和了。
分析人士認為,接到的訂單少,加上開機率較高,紡織企業的棉紗庫存肯定還會增加。這一方面令企業資金回收困難,加大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量;另一方面還增加了財務成本,降低了產品直接盈利與企業綜合盈利能力。
中小紡企贏利面臨考驗
縱觀國內各省的紡織企業經營狀況,業內專家認為,當前國內紡織企業分化較為嚴重,行業正在“重新洗牌”,當市場需求低迷時,中小型紡企往往面臨著更嚴峻的經營問題。
據了解,當前河南、河北、山東與江蘇等地中小型紡織企業加工1噸棉紗的利潤為700~1000元,正常情況下在2000元左右。山東一家小型紡織企業負責人表示,該企業下游客戶以棉紗出口商為主,2018年9月之前,下游客戶棉紗出口訂單較多。但在此之后,受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下游客戶棉紗銷量轉差,個別下游客戶甚至因接不到訂單而關閉了工廠,最終導致該企業的棉紗銷售量出現了較大幅度下滑。另外,往年的3~6月均是針織紗的銷售旺季,而今年的旺季僅持續到清明節。
從當前紡織企業面臨的困難來看,除了上述的訂單少、利潤降等問題外,招工、環保、資金與成本上升壓力也很令紡織企業頭疼。專家表示,當前紡織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在不斷提高,部分新建企業萬錠用工數只有10人,由于多數中小型紡織企業設備老化、落后,這些企業萬錠用工量較高,如河北、山東的一些企業萬錠用工量為35~50人,企業之間的分化較為明顯,市場淘汰過程不斷加快。
相對于中小型紡織企業的經營情況,大型紡織企業由于產業鏈條長、企業產品附加值高,生產經營較好,企業資金供應也比較有保障。同時,企業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的產品研發等也取得了很好的綜合效益,企業整體的競爭能力比較強,市場地位比較高。
“長期來看,紡企分化、行業重組仍將繼續,不過,當前很多企業還是可以‘活下去’的,市場上最壞的情況還沒有出現。”業內專家認為,紡織企業不能光盯著用工貴、融資難、成本增等問題,要面對市場嚴峻形勢積極行動。若考慮企業長遠發展,產品開發等需要及時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改善工人工作環境、轉變經營理念也至關重要,紡織企業要積極進行技術改造、設備升級。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