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停產虧損他們卻逆勢飛揚,氨綸行業上演“冰火兩重天”
時下北半球正值炎炎夏季,從性感、時尚、耐氯的泳衣,到展現身材曲線美的長筒絲襪,從一件柔軟、富有彈性的吊帶小衫,到一件干練、簡潔的T恤,都是時尚女性的夏季必備單品。而在這一件件單品中,處處都活躍著氨綸的“影子”。
作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彈性纖維,氨綸被譽為紡織工業的“味精”并不是無緣無故的。除了那些備受歡迎的夏季單品,氨綸在秋冬季服飾、產業用領域也有廣泛應用。可以這樣說,氨綸在化纖工業中雖然是個體量不大的品種,卻發揮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我國氨綸行業自2018年以來的市場行情如何?龍頭企業在產品研發方面有哪些新動向?行業的產能擴張情況如何?國內氨綸目前的市場競爭格局怎樣?近期,記者梳理了3家包含氨綸業務、或主營業務為氨綸的上市公司華峰氨綸、新鄉化纖、泰和新材的2018年年報,并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相關負責人,以及幾名氨綸行業業內人士進行了采訪。
大行業利潤整體下滑
龍頭業績卻“逆勢飄揚”
氨綸行業雖然從遠期看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但某一段時期的運行情況卻難免出現一些讓業界“郁悶”的插曲。2018年的氨綸行情就屬于讓人“郁悶”的那一種。
來自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氨綸行業實現利潤總額9.39億元,同比下降44.01%,利潤率為3.56%,同比下降3.29個百分點,其利潤率近年來首次低于化纖行業的平均水平。氨綸行業主要償債能力指標及贏利能力指標同比均有所下降,整體顯示出走低態勢。
“前幾年,氨綸行業景氣時利潤率始終高于化纖行業的平均水平,在那個階段,氨綸廠家加速擴充產能。但自2017年開始,國內氨綸市場進入下行通道,不過,那時產品價格依然處于上升態勢,所以行情仍然不錯。不過,到了2018年,氨綸行業整體處于下行周期,在PTMEG及MDI等主要原料價格一路走低的壓力下,氨綸主要品種的價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庫存也有所增加,從而使行業的利潤總額和利潤率出現下降,整體贏利水平下降。”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氨綸分會副會長李增俊說。
對此,泰和新材公司也表示:“2018年,雖然下游需求維持兩位數增長,但由于新增產能相對較多,落后產能退出較少,氨綸行業供大于求的問題仍然突出,行業維持弱勢下行調整,價格跌幅較為明顯,行業利潤比2017年出現下降。”
“行業產能增加比較快,外部環境也面臨很大挑戰,市場競爭比較激烈,行業虧損面有所擴大,部分氨綸企業訂單不足,所以整體行業發展情況不容樂觀。”一名氨綸企業市場部負責人向記者感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在氨綸行業讓然“郁悶”的大形勢下,幾家龍頭企業的業績卻實現“逆勢飄揚”。
作為國內氨綸行業的“老大”,華峰氨綸2018年業績實現逆勢增長,競爭優勢得到了明顯提升,氨綸產量、銷量、營收、凈利潤4項主要指標創歷史最好成績。
財報數據顯示,2018年,華峰氨綸的產量為14.39萬噸,實現營收44.36億元,同比增長6.89%;實現凈利潤4.45億元,同比增長15.49%。“公司依托ERP系統、生產線成本核算模型等現代化數據分析系統,依據大數據分析結果,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精細化管理舉措,使得在生產成本控制、節能降耗等領域保持著全球同行業先進水平,確保了公司相對穩定的贏利能力。”華峰氨綸公司這樣表示。
新鄉化纖的氨綸板塊2018年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期內,其生產氨綸71823噸,氨綸產銷量增加,毛利潤增加;其氨綸板塊實現營收19.4億元,同比增長42.32%,氨綸營收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為43.17%,毛利率為9.56%。
泰和新材的氨綸板塊2018年的產量、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其產量為59089噸,同比增長68.53%,其產量同比實現高幅增長緣于新增寧夏寧東泰和新材公司的氨綸產量;期內公司氨綸板塊實現營收12.38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比重為57%,營收同比增幅高達30.59%。
或許,這正應了那一句,“沒有不好的行業,只有做不好的企業。”
對“一帶一路”沿線出口增加
差異化產品凸顯“亮點效應”
在氨綸行業2018年整體行情下行的大背景下,是不是就一片灰暗,沒有亮點?非也。值得注意的是,氨綸行業2018年運行呈現出兩個比較突出的亮點。
一是隨著下游用戶對功能性、差別化紡織品的要求提高,氨綸企業在新產品開發方面的積極性持續高漲,從而使部分差別化氨綸產品的市場及贏利能力相對較好。
比如,華峰氨綸2018年繼續著重于差異化產品研發和工藝技術升級改造,其高附加值差異化產品優勢和效益初步顯現,逐步占據一定市場份額。
“公司的耐高溫黑氨綸系列和超耐氯氨綸系列產品逐步擴大市場份額,黑氨綸、高附加值超耐氯市場占有率逐步穩定并擴大市場,成為公司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公司新推出的GRS產品實現產業化生產,易定型可染氨綸、高性能粗旦氨綸、側退紙尿褲氨綸等產品獲得市場進一步認可,公司將進一步加快技術改造及市場培育,提升產品性能、拓展銷售渠道,增強綜合競爭力。”華峰氨綸公司一名高管向記者表示。
新鄉化纖2018年也對超柔軟氨綸纖維生產技術進行了深入研究,其關鍵技術已成功應用到生產階段,同時對氨綸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已由最初的24頭提升到120頭。企業還配套機器人自動分揀、自動倉儲。“我們致力于規模化生產超柔軟差別化氨綸纖維,創造最大經濟效益,將持續增大高附加值氨綸纖維比例,提高公司氨綸纖維產品競爭力。”新鄉化纖表示。
二是我國氨綸出口量出現兩位數增幅。
來自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氨綸出口總量為6.46萬噸,同比增長11.94%。從出口流向上看,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我國對土耳其、越南、韓國、中國臺灣、埃及的出口量占據出口方的前5位,其中,對土耳其的出口量依然是最多的。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氨綸對土耳其的出口量為10376噸,同比增長32.35%;出口金額為5062.2萬美元,同比大幅增長53.23%。
在這股“向外部要業績”的大浪潮下,華峰氨綸便成為“弄潮”土耳其市場的一員。它在土耳其設立了貿易公司華峰土耳其,該公司2018年實現收益462.43萬元。
對此,李增俊表示,土耳其地處歐亞連接處,是傳統的紡織強國,對于氨綸的需求相對旺盛,而當地氨綸供應相對有限,而近兩年我國氨綸工廠加大開拓力度,對促進土耳其當地氨綸銷售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2018年,我國氨綸對越南出口7587.5噸,同比增長42.36%,出口額為4071.8萬美元,同比增長48.76%;對埃及出口4335.5噸,同比增長42.98%,出口額為2120.1,同比增長50.33%;對印度尼西亞出口3954.8噸,同比增長41.64%,出口額為1802.2萬美元,同比增長56.87%。
新鄉化纖也表示,公司2018年加強了氨綸國外新市場的開發,取得了較好成效。
龍頭公司擴張步伐不停歇
產能集中度提升整合加速
來自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氨綸總產能為81.62萬噸,比2017年增長1.95萬噸,同比增幅為2.45%;產量為68.32萬噸,與2017年相比增加13.21萬噸,同比增幅為10.84%,大于2017年7.99%的同比增幅。
在氨綸新項目建設方面,3家上市公司龍頭企業也成為擴產主力。
身為目前國內產能最大的氨綸生產企業,華峰氨綸并不滿足,這些年它仍是擴張的“先鋒”力量。在浙江本部之外,已經為公司業績帶來強勁支撐的華峰重慶氨綸有限公司便是其往西擴張的成果。
華峰重慶氨綸有限公司年產6萬噸差別化氨綸項目早在2013年就已啟動,目前已投產。2018年,華峰重慶氨綸有限公司實現營收23億元,實現凈利潤3.39億元。
不止于此。華峰重慶氨綸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差別化氨綸擴建項目也于2018年4月啟動,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白濤化工園區,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正在穩步推進中,預計今年年底前將投產。新產能將更加環保、經濟、高效,建成后將進一步擴大華峰氨綸的競爭優勢。
“隨著重慶已有產能的全面釋放,以及未來采用領先工藝技術的新項目的上馬,公司生產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先進產能占比將大幅提高,有望進一步降低公司生產成本,提高贏利能力。”華峰氨綸公司這樣表示。
新鄉化纖2018年為年產3×2萬噸超細旦氨綸纖維項目一期工程繼續投入1.29億元,并在年內投產,截至2018年年末該項目一期實現收益4535.74萬元;并為年產3*2萬噸超細旦氨綸纖維項目二期增加投入5.87億元,目前該項目二期仍在建設中。隨著氨綸新項目的陸續投產和技術水平的提升,新鄉化纖這家原本在粘膠長絲領域的龍頭企業,在我國氨綸行業的領軍優勢也越來越明顯。
泰和新材2018年新增加1.5萬噸氨綸,而在此前的2017年,它還收購了原屬于雅迪在寧夏越華的氨綸產能。而且,泰和新材氨綸板塊仍在擴張中。
泰和新材持續實行煙臺、寧夏雙基地戰略,按照計劃,在煙臺開發區化工園新征土地,實施新園區建設,將新建3萬噸高附加值的差別化氨綸項目,推動差別化產品提效率、上規模、增效益;同時,在寧夏地區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著重發展規模化、低成本、高效率氨綸產品,初步規劃氨綸產能為6萬噸/年。2019年,泰和新材著手在煙臺園區推進15000噸/年高效差別化粗旦氨綸工程項目,在在寧夏園區推進30000噸/年綠色差別化氨綸智能制造項目。根據新項目的實施進度,泰和新材將逐步對落后產能進行淘汰,通過新舊動能轉換,重新構筑氨綸業務的競爭新優勢,推動紐士達氨綸市場占有率穩步提升。
此外,這幾年來,韓國曉星于衢州工廠新增6萬噸產能,其中,2017年一期投產2萬噸,2018年二期投產4萬噸;連云港杜鐘新奧神氨綸新增1.2萬噸產能。
“2018年,在氨綸行業整體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注重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行業產能、產量小幅增長。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年,一方面,氨綸行業部分產能停產的趨勢依然延續,比如薛永興氨綸、中柏特纖(開普特氨綸)部分產能停產;但另一方面,部分龍頭企業兼并重組的速度加快,這使國內氨綸行業的產能集中度進一步提高。”李增俊說。
而從中長期來看,隨著產業洗牌速度加快,我國氨綸行業仍然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截至2018年年末,全球氨綸產能達到112萬噸,同比增長約10%,我國氨綸產能已占全球氨綸總產能的近70%,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氨綸生產國和消費國。
“從中長期來看,我國氨綸行業仍面臨難得的整合機遇。自2017年以來,氨綸行業發生了一些新變化,部分有資金實力、有技術實力、有市場網絡布局優勢的上市公司競爭優勢日趨凸顯,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仍將不斷提升。目前,氨綸在紡織服裝領域已經得到普及應用,成為必不可少的紡織原料,雖然整體需求增速呈現出一定的放緩趨勢,但行業整體仍有增長空間,尤其是龍頭企業仍有市場拓展優勢。”上述氨綸行業業內人士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