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運動集團亞瑟士Asics想成為中國跑步市場領頭羊
隨著中產生活方式在中國的興起,跑步正在中國消費者中成為一門顯學。而日本運動集團亞瑟士(Asics)想跑贏耐克、阿迪達斯,成為跑步市場的最大玩家。
“我們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有著深厚跑步歷史的品牌,未來我們希望能讓亞瑟士成為中國跑步市場的第一名——我的夢想是能在十年內實現,”亞瑟士集團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廣田康人告訴BoF。“目前集團最重要的任務是讓我們的品牌被所有人所知,尤其是跑者。其次,我們希望通過一個正確的營銷策略,通過與專業運動員合作、贊助有名的馬拉松比賽,占據跑步這個細分市場。”他說道。
這個由日本鬼塚喜八郎(Kihachiro Onitsuka)在日本創立的專業運動鞋企業,旗下擁有Asics、Onitsuka Tiger(鬼冢虎)、Asics Tiger三大品牌。其中,Asics與New Balance、Saucony以及Brooks并稱為全球四大跑鞋品牌
。
無論是在知乎還是悅跑圈,在關于跑鞋裝備的推薦問題下,該品牌總是排在第一,資深跑友津津樂道其不同跑鞋的分級、Gel-Kayano和Gel-Nimbus的緩震和穩定功能、如何進行足型測試以便在運動中獲得更好的保護。無論跑圈流行的鄙視鏈說法(穿Asics的人鄙視穿其他跑鞋的人)真實與否,自2016年至2018年的上海馬拉松和半馬拉松賽事中,Asics一直位列最受選手喜愛的跑鞋品牌第一名。
但是亞瑟士集團想要跑贏這場激烈的市場爭奪賽事,還需要跑得更快一點。
近年來,該集團的業績持續下滑,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集團銷售額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9%至1872.04億日元。集團將業績下滑歸咎于服裝和設備類銷售疲軟,以及盡管 Onitsuka Tiger 品類銷售強勁,但日元走強,也影響到最終業績。
去年底,為扭轉局面,亞瑟士集團宣布重組業務結構,修改了其五年戰略計劃,業務重心從生活方式回歸到專業跑步類別——這是扭轉業績的核心策略之一。在專注于美國市場績效的同時,加速推動中國市場的增長。目前,中國市場是僅次于歐美及日本的第四大市場。亞瑟士去年將部分的產品規劃及開發工作搬到上海,并計劃在2020年設立一個地區總部。
預計今年集團大中華區的銷量將超過400億日元。在中國市場,Asics想要踩中全民健身的政策熱點以及跑步熱的風潮,在營銷上推出與之匹配的本土明星運動員戰略,贊助本土馬拉松賽事,以及加速電商發展。
廣田康人告訴BoF,主線品牌Asics的焦點會放在二三線城市的擴張上,他認為集團在中國市場的體量能達到1000億日元,其中電商收入能占到一半。
根據歐睿咨詢(Euromonitor)的數據顯示,中國專業運動鞋的市場體量2019年預計增長10%,達到563億元,而其接下來五年的增速也超過運動鞋整體增速,超過49%。耐克及阿迪達斯仍然占據中國鞋類市場約16%的市場份額,排名緊隨其后的是斯凱奇(Sketchers)、安踏及李寧。根據歐睿咨詢的分析,2018年,亞瑟士集團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預計為0.2%。不過,集團在最近接受BoF采訪時表示,這一比例為2.5%。
“對于千禧一代來說,運動鞋通常不僅僅是一雙用于鍛煉的鞋子,而是一個著名運動員的象征,它代表著流行文化或某種時尚宣言,”歐睿咨詢在今年四月出版的報告《中國球鞋市場》(Footwear in China)中寫道。
“預計整個市場將朝著頂級玩家強化整合其市場主導地位的方向發展,而沒有品牌化及質量差的產品將被淘汰,” Euromonitor的分析師Kelly Tang告訴BoF:“然而,由于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小眾品牌仍然有市場機會。 以Lululemon為例,該公司在精確定位潛在消費者的同時,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專注于高端市場細分,從而突出了品牌的差異性和獨特性。”
亞瑟士集團旗下的品牌從市場份額及定位上,與Lululemon同樣屬典型的小眾,而在體量巨大的中國市場,小眾市場其實仍有巨大潛力。
“Asics品牌在我身邊專注跑步的跑者群體有很高的著用率,這種‘深鉆單一領域的專注’的‘匠人感’在它品牌印象的形成里,成為了最重要的基因,所以致使大家提起它的時候,有種小眾而有型的感覺,”Hypebeast中文版編輯總監陸振宗(Joseph Luk)說道。
對于Asics來說,從性能出發的定位,突出其被稱為“黑科技”的Gel技術在緩震領域的領先地位,甚至超過更有大眾影響力的耐克的Zoom及adidas的Boost技術,能成為其突出重圍的關鍵。
但不論是從營銷還是渠道方面來看,Asics目前還并沒有拿出相比它的競爭對手更有優勢的策略,至于消費者是否會被其所主打的“技術牌”所吸引,也有待時間的觀察。在中國,跑步領域缺乏足球、籃球甚至是網球這樣的超級明星,很難做到一呼百應的轉化率。盡管集團希望主打與專業運動員合作,但是在準專業領域或是跑步愛好者領域的小微型意見領袖(Micro-influencer)也是值得挖掘和滲透的空間。
另外,Asics想要在除了專業跑者之外拓展新一級的用戶群,還需要克服一個短板——即外觀設計。在時尚界,以Balenciaga為代表的“丑怪老爹鞋”已經大大拓寬了人們對鞋的審美。但類似專業跑鞋設計的Track和Track.2就沒有掀起和Triple S這樣的旋風。在知乎一個名為“為什么頂級跑鞋普遍比較丑?”的問題里,作為普通消費者對于Asics的設計表示不解。名為李志堅的資深跑友解釋道:“因為它們不是裝備黨用來裝逼的,是實實在在保護你的身體的,所以沒必要花多余的錢設計什么了不得的外觀。” 但無可否認,Asics的外形確實阻止了其進一步出圈,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畢竟,作為中產階級運動代表的跑步,也需要匹配中產階級意識形態的審美。在今年,Asics與英國大牌時裝設計師Vivienne Westwood進行了兩輪聯名合作,在8月的第二輪合作中,推出了一款頗為花橋、一款頗為素凈的產品。
不過,亞瑟士集團并沒有把寶都壓在Asics這一個品牌上,他們尤其將時尚化的希望寄托在Onitsuka Tiger的身上。
曾出現在經典Cult片《殺死比爾2》中的Onitsuka Tiger,體現了亞瑟士集團也打算打入高端甚至是時尚市場的野心。在Asics集團中,Onitsuka Tiger的增長速度最快,被當做一個“企業內部孵化項目”,擁有獨立的市場營銷、產品設計、銷售等部門。
集團發生結構性改變后,能讓產品及銷售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如運動時尚、專業運動等部門也將對各自的銷量負責,加強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進一步提升品牌競爭力。“改變之后,每個部門的主管也將對銷售額負責,這種精簡的公司結構,是一種更為聚焦也更為垂直的模式,也能更清晰地看到各個部門的業績表現,”廣田康人說道。
目前Onitsuka Tiger品牌在日本和中國表現強勁,集團預計該品牌2019財年的銷售額將同比增加12.4%至480億日元,而更為獨立的Onitsuka Tiger,顯然也能更靈活地運營中國市場。
兩周前,Onitsuka Tiger 于上海的中環廣場開設了品牌獨立門店,這個占地面積達470平方米的店鋪為全球最大規模旗艦店,完整地呈現品牌的140款鞋履和175款服裝,還首次設置了童鞋區域。
與Asics同樣保持小眾定位的Onitsuka Tiger,其中國計劃與Asics幾乎完全相反,它將聚焦千元以上的高端產品,在一線城市開設直營店。
“在日本及韓國成功嘗試了‘高端奢侈品牌’的定位后,我們想把這個概念帶到中國市場來。我們希望以時尚為入口拓展到更廣泛的受眾。而與其他高端奢侈品牌相比,Onitsuka Tiger獨一無二的優勢是其穿著舒適度,”Onitsuka Tiger總負責人莊田良二告訴BoF。
這次開店,也看得出Onitsuka Tiger轉型的決心。“此前我們在中國的商場里往往被歸為運動品牌,所以這次開店其實也想為消費者傳達出時尚的概念。考慮到中國地緣遼闊,我們接下來還是會保持跟商場合作伙伴合作,但同時將拓展我們的直營店,在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有一點跟Asics不一樣的是,我們不會把自己放在運動品牌的樓層了,”莊田良二說道。
Onitsuka Tiger X KKtP 設計師 Kim Kiroic 聯名款宣傳片 | 圖片來源:對方提供
為了讓品牌跟時尚走得更近,莊田良二透露,會在一直為天貓銷售冠軍的Mexico 66 休閑鞋基礎之上,推出更多基于經典款球鞋的聯名系列。為了慶祝品牌70周年,品牌近期與7名設計師設計了合作款,中國著名設計師KKtP的Kim Kiroic便是其中之一。他認為,Onitsuka Tiger一直在堅持最初的自己,并沒有盲目擴張新的產品和設計,也沒有在追逐潮流。“在這個熱鬧的市場里看起來是有一點特別和小眾的,” Kim說道。
Onitsuka Tiger也是少數在當下球鞋市場堅持不走潮流路線的運動品牌,這也與Asics集團的整體氣質相契合。在陸振宗看來,品牌頗有“東方特色”的小眾定位,反而會俘獲那些不隨波逐流的時尚消費者。
品牌負責人表示:將通過制造文化影響力來提升時尚度方面發力,在2018年聘請合作多年的意大利設計師Andrea Pompilio為創意總監,他的到來令品牌在服飾及配飾類的產品類別變的更為豐富,品牌的2019春夏系列也首次在東京時裝周亮相。
盡管,亞瑟士集團目前將兩個品牌做了清晰的定位,但并不意味著其更能抵御激烈的市場競爭。Tang認為,當下的消費者并不會嚴格區分不同穿衣場景所匹配的鞋履,也習慣購買各個價格區間的產品,因此Asics、Onitsuka Tiger所面對的競爭對手不局限于同等價位或受眾類似的同質品牌。“運動服裝品牌正在與這一領域的所有參與者競爭,甚至包括非運動服裝和鞋類品牌。”她說道:“也就是說,鞋類品牌正在爭奪的,是消費者鞋柜的空間。”
陸振宗也認為,品牌需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形成更深刻的記憶點。“在中國市場,品牌需要利用更好的市場手段去讓大家見識到產品,往往更能抓到追求新鮮的青少年的目光。”
來源:BOF 作者:Denni Hu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