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企印染技術獲“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
12月6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辦,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協辦的“紡織之光”2019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教育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東莞市金銀豐機械實業有限公司憑其“滌棉中厚織物短流程連續清潔染色技術與關鍵設備”,獲得“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
可以實現少水、低堿、低鹽甚至無鹽染色,從原頭上減少乃至杜絕了污染的產生,為印染企業節約成本30%以上……該公司這項印染黑科技是2018年全國紡織行業唯一一項被評為“國際領先”的技術。“此次獲得‘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的項目,是該公司在前期的無水染色技術基礎上的擴展,該技術目前已申請了50多項專利。”該公司董事長李智表示,接下來,公司將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實現設備規模量產,為印染行業節能減排貢獻力量。
實現低能耗生產
11月26日,在第十九屆國際紡織工業展覽會上,一臺15米長、足有一人高的機器正在運轉著,潔白的胚布迅速通過機器進行著印染,這是公司的分散染料無水連續染色設備。“完全沒有料到,展覽才兩天的時間,公司準備的幾千份資料和名片就被一搶而光。”李智告訴記者,紡織行業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節能環保的重要性,公司的研發成果也得到行業的認可。
此次獲得“紡織之光”科技進步一等獎的“滌棉中厚織物短流程連續清潔染色技術與關鍵設備”項目,是該公司在前期的“分?染料無水連續染色技術”基礎上的擴展,該技術目前已申請了50多項專利,據公司總經理李智介紹,在前期技術僅適用于滌綸織物染色的基礎上,把應用領域擴展到了棉和滌棉織物的染色。
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然而傳統的紡織印染工藝卻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污染,全球印染行業的廢水排放量每年約為27億噸,中國約占60%。目前全球比較規范的傳統印染工藝,每噸滌綸織物染色消耗蒸汽約6噸,用水約50噸。印染行業低能效、高耗水問題十分突出,亟待技術革新。
“與傳統印染技術相比,公司的印染技術與設備實現了低能耗、低水耗的連續清潔染色生產。”李智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年產萬噸染色設備占地600平方米,完全無需蒸氣,節約能耗30%以上,并節約了大量的染料和助劑。如果用于滌綸織物的染色,可以節水99%以上,如果用于棉類織物的染色,則可以實現少水、低堿、低鹽甚至無鹽染色,從原頭上減少乃至杜絕了污染的產生,為印染企業節約成本30%以上,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30年專心做一件事
1989年,高中畢業的李智從河南老家來到東莞打工,進入了厚街一家外資鞋材廠,開始接觸印染設備。當時,東莞以加工、代工為主的中小民營企業涌現并快速發展。六年后,憑借在印染行業的經驗以及打工攢下來的積蓄,李智成立了自己的印染設備生產廠——東莞市金銀豐機械實業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主要從事鞋材貼合機的研發制造。2004年,公司自建10000平方米標準廠房,開始從事人造革、紡織品的涂布、印染等表面處理的研發制造。直到2013年,整個行業每噸布的印染要消耗約200噸的水。考慮到成本的問題,一些購買設備的客戶就提出有沒有少用水的設備。2013年,公司開始了無水染整、無水染色、無水印染及免水洗染色等設備的研究開發。
“這幾年,公司的研發投入占比達到20%。由于研發投入巨大,公司個別年份的純利潤甚至出現負增長。”李智坦言,公司一直十分重視研發投入,從1999年公司拿到第一個專利開始,每年的研發投入都在逐年增加。
功夫不負有心人,僅短短的一年時間,公司研發的染色技術及設備用水從200噸減少到100噸,再從100噸減少到50噸。2014年7月,公司的第一代無水染色設備銷售給了蘇州的一家公司。2018年,經過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的鑒定,每噸布用水已經減少到0.5噸,印染設備實現了無水化生產。
在公司辦公樓一樓墻上,掛了三四排專利證書,這是公司這些年重視技術研發和產權保護的成果。“公司已取得100余項國內外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并圍繞無水印染、無水染色等技術注冊100余項商標。”李智細細地介紹著墻上這些專利,臉上滿是笑容。“30年來,專心做好染色這一件事,讓我能走在行業前面。”李智說。
將開拓國內市場
近年來,公司的染色設備主要銷往國外,例如巴西、土耳其。公司的新款無水印染設備將在國內有很大的銷售空間,公司將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填補國內市場的空白。
不僅僅節能減排,公司研發的無水設備還可為傳統的印染企業節省一大筆運行成本,例如用地、用電、用水等。李智介紹,這款無水印染設備每年可為印染企業節約成本1000萬元以上。這意味著,兩年左右的時間,企業就可以賺回設備投資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據世界自然基金會評估,如果該技術能夠用于更新全球最落后的四分之一滌綸印染設備,每年將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達2677萬噸,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社會價值。
“今年,公司將把這款無水印染設備積極推向國內市場。”李智計劃,為了實現快速量產,公司還會進行融資,擴大生產規模。在設備的研發發展方面,李智也有著自己的想法,“除了清潔生產,公司也將朝著設備的人工智能方面發展,研究生產設備的全智能化。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李智對印染設備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