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諾成了世界首富,靠的不是賣LV
福布斯官網世界富豪排行榜顯示,法國奢侈品巨頭LV(需求面積:1000-2000平方米、已進駐23家購物中心、今年計劃開1家)MH集團總裁伯納德·阿爾諾(Bernard Arnault),目前財富凈值達1165億美元,超越亞馬遜老板貝索斯(1156億美元)。
阿爾諾財富首超1000億美元,是在去年6月,并同時摘下“歐洲首位千億(美元)富豪”、“全球僅有的三位千億富豪之一”title。
到了11月,LVMH以162億美元終將美國珠寶品牌Tiffany收入囊中,創下奢侈品行業最大收購紀錄。這樁轟動的生意,助推著LVMH市值沖破2000億歐元。
還看整個2019年,LVMH股價漲超60%,市值猛增逾800億歐元。而截至上周五收盤,LVMH市值為2210億歐元,法國另一奢侈品巨頭開云集團則為771億歐元。如此看來,LVMH一年漲出了個開云。
阿爾諾登上世界首富寶座,當然不可能僅靠賣包包,超額利潤背后是超級護城河,這里沉淀著LVMH幾十年發展故事。
以資本模式為底層支撐,以并購快速發展,游走全球,才有其今日之奢侈品帝國。
162億美元買Tiffany 從軟奢到硬奢
奢侈品巨頭的發展史,就是部轟轟烈烈的并購史。
20世紀80年代后期,切入奢侈品行業的LVMH(1987年)、歷峰集團(1988年)和開云集團(1988年)相繼上市。從這個時候開始,奢侈品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盈利能力和投資回報率成為奢侈品公司發展的重要指標。
從服飾、精品零售、彩妝再到鐘表珠寶,從軟奢到硬奢,是LVMH的并購發展路徑。而以Tiffany為代表的硬奢品牌陣容,是阿爾諾登頂首富的重要推力。
為補強時裝皮具等傳統業務,增強公司運營能力,LVMH于20世紀末通過收購泰格豪雅TAG Heuer,切入珠寶鐘表領域,并于金融危機后對該部門進行補強,實現從軟奢至硬奢的布局。
珠寶鐘表為硬奢侈品,客戶集中于高凈值人群,與軟奢侈品(時裝皮具為主,周期性弱,季節性強,每款數量有限,存貨周轉數量快)有著不同的周期性特征,多元業務布局有利于LVMH應對此消彼長的業務風險。
隨后,LVMH的珠寶鐘表業務經過兩輪整合,實現了從無到有,并逐漸做到行業第三。這背后最大的助推力來自2011年收購的Bvlgari。
Bvlgari于2011年6月30日并表,直接推動當年LVMH珠寶部門銷售收入增長97.8%,收入占比從2010年的4.9%上升至10%。
自此,LVMH 躋身世界頂尖珠寶鐘表集團 ,增長勢頭延續至今。數據顯示,除2014年受中國市場需求下滑影響外,其余時間段LVMH珠寶部門收入利潤均快速提升。
小CK、寺庫背后的金主 歐洲拓至亞洲
除了Bvlgari、Tiffany等傳統歐洲硬奢品牌,LVMH的投資版圖也早已深入亞洲,包括新加坡網紅品牌Charles & Keith、奢侈品電商寺庫、砂之船奧特萊斯、上海尚嘉中心等。
這些投資,主要由LVMH旗下的私募基金來完成。
2001年,LVMH成立私募基金和不動產投資機構L Captial,該基金在2016年與美國私募投資公司Catterton合并,成為全球最大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私募股權公司L Catterton。目前,其在全球通過6大平臺開展投資。
為表述方便,以下凡是LVMH集團的產業基金,均稱為LV基金。
LV基金在亞洲以中國、印度、東南亞等新興經濟體為投資目標市場,主要涉及時尚、美容保健、家居飾品、精品酒店、娛樂傳媒以及個人教育等領域。
投資項目除了欣賀、慕尚、丸美、Charles & Keith,還有印度最大國際奢侈品分銷集團Genesis Luxury、韓國娛樂經紀公司YG Entertainment、新加坡翡翠酒家等。在中國,它還投了英皇珠寶、赫基集團、砂之船、寺庫、威爾士健身等。
LV基金在亞洲的投資項目大多比較成熟,是各個細分領域的頭部企業,主要還有以下幾點共性:多品牌組合,尤其是在時裝領域;有一定的零售網絡和渠道基礎;清晰的股權結構,擁有核心能力。
對于這些企業,LV基金相對直接的,是依托LVMH旗下百貨商場資源,幫助它們進行渠道擴張。
其次,在所投品牌的海外并購方面發揮作用,比如赫基對Miss Sixty的收購以及與Superdry的合資等。
另外,在店鋪設計、產品開發、供應鏈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給予幫助。
以Charles & Keith為例,可清晰了解LV基金的投資邏輯。2011年,LV基金收購Charles & Keith 20%股份,隨即幫助該品牌進軍中國。
以上海為起點迅速擴張,選址上傾向能夠在店內直接支付的大型綜合性購物中心。同時注重品牌建設,定位年輕、時尚,以直營取代加盟,店鋪設計簡約。
產品也從手袋拓展到鞋履、皮帶、太陽眼鏡等配飾品類,并在不同市場進行差異化組合,比如歐洲、美國季節性產品多,中國鞋、包產品比例一般各為50%。
截至目前,Charles & Keith官網顯示,其在內地已有286家門店,占據了各大城市黃金商圈,被稱為“鞋履界的ZARA”,深受年輕人追捧。
全產業鏈巨無霸集團 浮出水面
LVMH通過旗下私募基金,不僅打通了品牌端和場所端,同時,形成了一個橫向覆蓋時尚消費方方面面、縱向打造“原料-設計-生產-零售”完整價值鏈的巨無霸集團。
通過對上游供應商的并購,整合各品牌生產體系,LVMH不僅能降低生產成本、確保產品質量,還能遏制競爭對手的原料來源。
近日,LVMH通過旗下的 LVMH Métiers d’Art(工藝)部門收購意大利制革商 Masoni Industria Conciaria SpA的少數股權。這個部門專門負責對集團的供應鏈進行投資和扶持,以確保旗下的品牌能夠獲得最優質的原材料。
對于下游銷售渠道的控制,則可實現終端把控,提升高端消費品的核心競爭力——良好的銷售服務和客戶體驗。
以下是LVMH集團擁有的一些渠道:
DFS:全球最大的免稅店運營商;
絲芙蘭Sephora:化妝品連鎖店,集結LVMH 旗下各大化妝品牌,同時也與歐萊雅、高斯、寶潔等化妝品巨頭進行合作;
砂之船:LV基金于2015年聯手華平投資集團共同投資,系中國最大奧特萊斯開發及營運商之一。欣賀、GXG等均進駐砂之船;
尚嘉中心:2007年,LVMH旗下L Real Estate房地產公司聯手何鴻燊旗下澳娛集團,各投資5億美元建造尚嘉中心,開業之初引進LVMH各大奢侈品牌,被視為唯一能與恒隆相對抗的奢侈品購物中心。后LVMH出售股份,梁安琪成為尚嘉中心的唯一持有人;
寺庫:國內知名奢侈品電商,LV基金于2018年聯手京東共同投資1.75億美元。
而支撐上述LVMH產業鏈的,是多層次資本運作。
在LVMH集團的內部,產業基金的功能,是通過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幫助集團實現品牌孵化、新模式試水、地域擴張,并獲取財務收益。這也是LV基金的最終目標。
但并不限于此。以砂之船為例,可進一步觀察LVMH資本運作的能力。2018年3月,砂之船房地產投資信托(REITs),作為亞洲首個奧特萊斯房地產投資信托,在新加坡交易所正式掛牌開市。
砂之船REITs資產組合將位于重慶兩江、重慶璧山、安徽合肥和云南昆明的4個奧特萊斯項目打包,共計凈可出租面積約為30萬平方米,總評估值約74億元。該項目采用國際配售和新加坡境內公開發行兩種模式,發行幣種為新幣,總市值約10億新元。
以上,不難看出,LVMH集團是個在項目端、品牌端、金融端均強勢的全產業鏈公司。畢竟,只靠大LOGO包包,是砸不出一個世界首富的。
來源:贏商網 作者:盧致珍 蘇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