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抗擊肺炎疫情!紡織企業提前復工復產,保障防疫防控關鍵物資供應!
隨著疫情的發展,防疫服用裝備需求激增,“口罩、防護服、護目鏡是剛需,缺口大到無法估計,醫院永遠有無窮無盡的需求,”緊缺的口罩和防護衣無疑成了紡織人新的戰場,為對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及行業企業緊急行動,春節期間加快復工復產,爭分奪秒為疫情防控加強隔離防線。
江陰30余家企業提前復工復產
連日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導致相關類型口罩等防護用品需求量暴增,江陰市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組,開展相關物資生產供應保障工作。江陰相關企業提前復工復產,盡快擴大產能,全力以赴保障防疫醫療物資供應。
江陰金鳳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無紡布可用于口罩中間層。“年初一收到早日復工復產的要求后,就立刻組織人員開會,把工作人員調了過來。”公司負責人孫政剛說。公司克服原材料供應難、人工成本上漲等困難,于大年初一起開始采購原料,年初二全面開工生產,年初三每日產量已約達1.5噸,最大限度優先保證向防護物資企業供貨。
“目前工廠已有一條生產線開始投產,日產量約達6噸,可以解決市場上部分原料緊缺問題。”江陰百瑞佳無紡布有限公司總經理俞建鋼說。接到通知后,江陰百瑞佳無紡布有限公司大年初一就積極開展復工復產籌備工作,隨著首批外地員工返廠,企業已全面恢復生產。據悉,該企業產出的醫用口罩面襯與內襯,符合N95口罩原料的相關要求。
面對疫情,江陰企業在盡快復工復產的同時,持續擴大防護服等醫用物資產能。江陰圣華盾防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聯系設備原料進場及潔凈車間的準備,計劃用7-10天時間形成周產15000套醫用防護服(可重復使用)和30萬只醫用口罩的生產能力,同時,協調從日本和韓國進口從頭到腳的成套防護服,下單1周內可到貨約2000套。江陰寶柏包裝有限公司接到南京市工信局發出的《關于懇請幫助協調應急物資生產物料的函》后,短短一小時內就協調安排好生產調配、員工上崗等工作,按最優先級別調整排產,可將產品生產交付時間從20天縮短至2天。江陰市華英輕工制品有限公司為疫情地區提供一次性紙塑床單和一次性紙塑枕套各2萬個。
據初步統計,江陰目前涉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應急用品原輔材料的企業,主要生產醫療防護品無紡布、藥品包裝鋁箔以及醫療防護品配件等,配套上海、安徽、山東以及南京、蘇州等醫療防護品生產企業。
“經過緊急摸查動員后,江陰已有30多家包括中藥、防護服、口罩以及相關配件生產在內的企業,從年初一起陸續投入生產,加班加點滿足當前疫病防治的需要。”江陰市工信局副局長劉建軍說。
仙桃40家無紡布企業復工復產
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開展以來,仙桃市廣大無紡布產業職工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停止春節休假復工復產,做好了疫情防控重要物質生產保障供應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口罩、防護服生產企業復工達40家。
臘月二十七,仙桃市新型冠狀病毒防控工作會議召開后,仙桃國家高新區、彭場鎮、沙嘴、仙桃工業園等地工會(總工會)迅速行動,了解企業生產需求,指導重點企業工會開展抗疫復工。
彭場鎮是全國最大的無紡布制品加工及出口基地,有規模以上無紡布加工企業50多家。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彭場鎮總工會主席陳濤就把家里的一切交給了妻子,自己在辦公室支起了單人床,買了一箱方便面,開始了春節。在辦公室,他給每家企業工會主席打電話,向勞模發微信,請企業工會主席、委員發揮帶頭作用,組織口罩、防護服生產線職工克服困難返崗生產。為了說服企業工會主席,第一天他打了90多個電話。
第二天, 彭場鎮有17家規模以上無紡布復工生產。但是,由于部分企業產品多樣化發展,職工雖然回來了,可防護服生產線設備不足,產能依然有限。陳濤迅速向鎮黨委、鎮政府報告這一情況,建議在全鎮無紡布行業內調劑集中防護服生產設備,便于集中生產。
馬上,鎮黨委、鎮政府采納了他的建議。隨即,鎮總工會組織在部分企業開展設備調劑安裝。截至正月初四,300多臺設備集中到湖北裕民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投入生產。
據悉,近兩天,陳濤還在與鄰近鄉鎮工會溝通協調,調劑設備,組織招工,爭取將最緊缺的防護服產能最大化釋放。
勞模夫妻連續工作5天沒回家
企業復工復產,工人是第一要素。由于正值春節期間,工人都已放假返鄉,人員回歸困難重重,各級工會組織充分發揮勞動模范的先鋒作用,利用他們的影響力、號召力組織工人返崗復工。
聯賽醫用產品(湖北)有限公司工會主席鄭厚祥,由于公司的負責人、高管都回到武漢,不能返回企業組織復工。作為本地職工、企業工會主席,他主動把復工生產的責任全部扛下來,組織動員口罩、醫用防護服生產線的本地員工迅速返崗開展生產。為了保證生產,保障員工的安全,公司工會設置了三道安全險:進廠量體溫、著防護服上崗、每天兩次對生產車間進行消毒處理,同時落實春節期間加班工資政策。在他的帶領下,公司有一批員工春節期間沒有休一天假,每天加班加點制作、出貨,臘月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忙到了凌晨三點。截至正月初四,該企業口罩、防護服兩條生產線有130多人返崗,復工率達95%。
湖北裕民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勞動模范趙俊華、陳彩娥夫妻,臘月二十九收到公司工會復工的通知后,兩口子把兩個孩子交給70多歲的老母親,動員周邊的工友迅速返崗復工,夫妻倆從臘月二十九到正月初四一直在工廠工作,沒回一次家。
公司工會主席史迎春作為一名非一線人員的老員工,一直堅守崗位。他說自己雖然不會操作機器,但要陪同好工友們,做好后勤保障和車間的安全消毒消防工作,支持企業和工友們順利生產。截至正月初四,公司防護服生產線100多名職工返回生產崗位,機器滿負荷生產,每天生產防護服3萬件。
南海企業24小時生產口罩無紡布支援抗疫
在貝里集團佛山南海南新無紡布有限公司的工廠里(以下簡稱:南新無紡布公司),一大批原本放假的工人重返崗位,開足馬力生產口罩和防護服原材料,以便確保疫情防控中醫用物資供應。
年初一早上8 點,在南新無紡布的生產車間,一片熱火朝天。生產線24小時不停地在運作,這時上一班工人剛下班,下一班工人準時來接班,保持著生產線持續運轉。
原本回到佛山桂城的家,與家人團聚歡度春節,但劉應德最終還是選擇回到工廠工作。他在南新無紡布工作了13年,負責無紡布生產線的投料和包裝工作。這是他工作這么多年來,第一次收到工廠號召員工春節上班的通知。
“支援武漢,復工!”從1 月22 日起,南新無紡布公司通過逐一打電話的形式,咨詢工人個人的春節假期安排,號召工人春節加班保障供應,期間的加班工資按國家規定加倍發放。
作為佛山本地的員工,劉應德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答應重返工作崗位,“現在全國都在對抗疫情,醫療物資如口罩、防護服等都十分緊張,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很愿意回到崗位上工作的。”
據了解,南新無紡布一線工人有100多名,工廠自動化智能化程度較高,降低了對人力的需求。超過50 名工人在春節期間(包括農歷年三十、初一、初二)完全不放假,約70個工人農歷初三開始繼續加入一線生產,加班工人已占工人總數的大部分。
“我們的生產線都是24 小時不停止運作,每天都三班工人在輪值。” 南新無紡布公司生產經理張志祥告訴南都記者,生產產品將往湖北、華東等地運送,由于目前湖北疫情嚴重,已經收到很多生產口罩、防護服的下游企業來咨詢是否有充足的原材料供應。
據悉,南新無紡布有4條全自動生產線,生產衛生用品的面層、底層和阻隔過濾層,用于醫療的手術衣、手術鋪單、消毒包布,以及用于空氣過濾和水過濾的無紡布產品。往年春節期間,只有1 條生產線保持運作,今年在公司組織號召下,將有3 條生產線在春節假期期間運作生產。
“現在從德國來的工程團隊正在對新的生產線進行調試,爭取能夠在年初三也運作生產。”張志祥表示,目前,南新無紡布一天可生產80噸無紡布,基本達到滿負荷運作。當前每天生產的無紡布材料,預計可制作40 萬件防護服、100萬只普通醫用外科口罩或30 萬至50 萬只N95口罩。
濟寧唯一無紡布企業恢復日產30噸
“材料及時安全送達!”收到這條平安短信,山東星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星松了一口氣。13噸無紡布順利從鄒城運至河南,經再加工,將做成手術服、隔離衣、口罩等醫療用品,支援疫情防控第一線。
疫情發生后,作為濟寧市唯一一家生產無紡布的高新技術企業,鄒城市全力保障該公司復工復產,開通“綠色通道”,幫助企業解決生產、運輸等困難,確保醫療救援物資第一時間供應。
“市里大力支持,我們提前6天復工,為救援物資供應爭取了寶貴時間。”山東星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魏星說。設備經過一天的加熱升溫后,兩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24小時不間斷生產,一天無紡布產量達到30噸,發往日照、臨沂和福建、河南等地,將變成1000萬只口罩供向市場。
3倍付工資,口罩原價賣,江蘇恒健有風采!
1月24日是農歷乙亥年除夕,正值萬家團圓時,可位于江蘇揚州廣陵區頭橋鎮的江蘇恒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內卻一片忙碌景象:用于口罩生產的制片機、自動點焊機一刻不停地運轉著,工人們忙著裝袋、打包等工序,廠區里貨車頻頻進出。“為保障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需要,我們春節停止了休息,以3倍工資召集就近工人全力展開生產。”公司負責人朱虹宇頂著黑眼圈沙啞地告訴記者。
“現在每天急需2萬只醫用口罩,保障疫情管控。”1月23日上午,揚州市衛健委與恒健醫療器械取得了聯系。疫情就是命令,有召必應,是一個企業的良心和擔當。“我們工人之前已經放假,接到通知后,我們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緊急召集18名工人,啟用兩條生產線全力排產,最大程度保證口罩供應。”朱虹宇告訴記者,平時每天生產1萬只左右,現在飽和生產,工人兩班倒,24小時不停歇,每天生產5萬只。“公司不僅要保證對老客戶的供應,而且盡量生產最大化,原則上每天為揚州提供2萬只口罩。”朱虹宇說,“全力生產的同時,我們也會加強質量管控,保證防護效果。”
據了解,鑒于恒健醫療器械講大局恢復春節生產,頭橋鎮政府曾提出給予適當補貼,但被拒絕了。“沒有大家哪有小家,這是講責任的時候,不談錢!”朱虹宇說,“我們會全力保障市場供應,同時承諾絕不加價,展現揚州企業的風采。”
恒健醫療器械還專門成立了應急小組,想辦法解決發貨問題。“我們現在是租用專車運輸,同時也在積極與快遞企業協調,確保口罩產得出、能運到。”
“防控疫情,沒有旁觀者。”朱虹宇表示,“我們上下游企業,如原材料供應商、運輸企業同樣奮戰在一線。我們相信,全國人民勠力同心,眾志成城,一定會戰勝疫情。”
日照三奇春節無休,加班生產2100萬只口罩
“產品今晚已發順豐,第一單11萬片。”1月23日晚,山東日照生產的防護口罩踏上去武漢的順豐快車,支援武漢抗擊疫情。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后,年味兒里多了一縷消毒液的味道,口罩也成了全國最緊俏的“年貨”。日照三奇醫療用品有限公司300多人春節無休,開足馬力,全力生產口罩和防護服。董事長王常申說:“第一筆訂單就發給武漢,這是盡中國企業的責任。”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三奇醫療還在招工,廠房和車間里的工人幾乎是在小跑著工作。公司車間主任安豐東介紹,現在全廠全員加班,300多人沒有一個請假回家的。
公司辦公室桌上放著一份紅頭文件,它吹響了三奇醫療全力沖鋒的號角。“自2020年1月23日至2月10日,每日提供100萬只醫用外科防護口罩,5萬只醫用防護口罩,0.5萬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供應湖北地區。”
安豐東昨晚只睡了三四個小時,眼睛里的紅血絲若隱若現。他說現在一般員工從早上7點40到晚上9點半,幾個值班的要留在車間干通宵,主要生產生產醫用外科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
“三個車間都是人停機不停,24小時作業,一天能產100萬(只)到150萬(只)。”
七天,紡織人的復工日記
1月23日
為控制疫情,武漢關閉所有離漢通道
1月29日
武漢“封城”第七天
緊缺的口罩和防護衣,無疑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背后的另一個戰場。
1月20日(臘月二十六),鐘南山院士首次提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人傳人的判斷后,武漢這個防疫主戰場立即加強了對醫務工作者的防護,并以最快速度盤點出所需物資。此時,一個生活中再普通不過的N95口罩,早已成為了與病毒隔離的一道重要的物理與心理防線。
臘月二十九(1月23日)
年前臘月二十九,三奇醫療還在招工,廠房和車間里的工人幾乎是在小跑著工作。公司車間主任安豐東介紹,現在全廠全員加班,300多人沒有一個請假回家的。
公司辦公室桌上放著一份紅頭文件,它吹響了三奇醫療全力沖鋒的號角。“自2020年1月23日至2月10日,每日提供100萬只醫用外科防護口罩,5萬只醫用防護口罩,0.5萬套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供應湖北地區。”
前一晚,安豐東只睡了三四個小時,眼睛里的紅血絲若隱若現。他說現在一般員工從早上7點40到晚上9點半,幾個值班的要留在車間干通宵,主要生產醫用外科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和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三個車間都是人停機不停,24小時作業,一天能產100萬(只)到150萬(只)。”
“產品今晚已發順豐,第一單11萬片。”1月23日晚,山東日照生產的防護口罩踏上去武漢的順豐快車,支援武漢抗擊疫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后,年味兒里多了一縷消毒液的味道,口罩也成了全國最緊俏的“年貨”。該公司董事長王常申說:“第一筆訂單就發給武漢,這是盡中國企業的責任。”
除夕(1月24日)
為了滿足防疫一線所需,工信部立即行動起來,負責疫情的物資保障供應。
除夕當天,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等一行就來到天津泰達潔凈材料有限公司視察口罩濾材生產情況,作為口罩濾材的生產企業,泰達潔凈緊急調動所有資源,并做出了取消員工春節假期的決定。除夕以來,泰達加班加點,連續24小時不停歇,日產量可供約700萬只口罩,以最大限度保障疫區及政府疾控的需求。
也是這一天,接到武漢緊急求援物資消息后,國藥集團中國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藥器械”)協同河南亞都加緊了應急物資生產,支持武漢抗擊疫情。大年初一凌晨兩點,滿載國藥器械、河南亞都捐贈的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帽、醫用手套共計290余萬件疫區急需醫用防護產品從河南長垣開赴武漢。
實際上,春節假期無休的企業遠不止這幾家,接到命令后,30多家企業開始復產,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復產后口罩日產800萬只以上,最大產能是2000多萬只/天,還有企業陸續恢復生產,口罩的供應是有保障的。
正月初一(1月25日)
大年初一,位于浙江長興的金三發衛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部分員工返廠。26日凌晨,還處于假期的員工已陸續返廠,重啟設備,保證非織造材料的生產供應,為下游企業口罩、防護服的生產做出保障。
“新型肺炎防疫,對我們公司的衛生材料產品有很大的需求。”企業員工葉敏初一一早就來到公司,他說大家都很自覺,大年初一就趕來復工,“我們保證會保質保量完成生產任務”。
金三發衛生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嚴華榮表示,企業一共有八條生產線,都會逐步開動起來,可以生產每天有200到250噸左右。生產線全部運轉后,金三發公司的產量就能可以滿足50家以上的口罩和防護服企業所需。“平時做口罩的話是95%出口于美國、歐洲和日本,把出口這塊拿回來,嬰兒尿褲這塊的份額減少一點,滿足這次的疫情需要基本沒有問題。幫助國家、幫助社會解決困難,是我們應該做的。”
正月初二(1月26日)
大年初二,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司長王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陵申,國藥集團河南分公司負責人等一行,赴河南新鄉長垣市調研用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的醫用口罩、防護服生產企業復工及實際生產情況。
調研組走訪了河南亞都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和新鄉華西衛材有限公司兩家當地企業以及圣光集團旗下兩家子公司——河南潔利康醫療用品有限公司和圣光醫用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通過此次調研,發現了企業在組織恢復生產中普遍存在一定的應急性問題:一是原輔料供應滯后,例如熔噴濾材、醫用覆膜非織造材料、針織彈力袖口、鼻夾、耳帶等,因為相關配套企業未開工或物流不暢無法保障使用;二是技術工人短缺,除了工人節后返廠的問題之外,亞都、華西產品以手術衣為主,與醫用防護服生產工藝不同,新員工需要培訓后才能從事防護服的高效生產。
王偉在調研過程中表示,醫用口罩、防護服的生產關系著一線醫護人員的切身生命安全,要求地方政府督促當地相關企業盡快復產,就企業生產過程中存在的員工返廠、資金墊付等問題予以必要的支持,同時加強與相關省份工信部門的銜接,做好產業鏈物料物資的調配和運輸工作。
李陵申也在調研中指出,針對企業提出的原輔料物資短缺等問題,協會已啟動相關防疫產品全產業鏈重點企業的跟蹤對接工作,建議生產企業將詳細需求信息梳理清楚,以便協會及時有效地通過整個產業層面予以支持和協調解決。
正月初三(1月27日)
大年初三,忙碌了一天的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王寧雖然身體非常疲憊,但心里卻熱血沸騰,因為這一整天她都被這些可愛的紡織人深深感動著。
為保障醫療機構和人民群眾對各種口罩和醫用防護服的增長需求,中產協放棄春節假期,大年初三這一天,中產協全體員工正式恢復辦公,以幫助協調解決口罩、醫用防護服等物資供應以及物流運輸問題。
除了口罩與防護服,還有這樣一家企業也參與到此次防控疫情的大軍之中,作為一家產業用紡織品企業,天鼎豐提供了對建設武漢“火神山”醫院急需的土工布,大年初一,土工布就從天鼎豐山東工廠發出,這是天鼎豐援助武漢的第一批物資;第二批援助物資從天鼎豐滁州工廠發出;大年初三,第三批援助物資也踏上了去武漢的征程。
恒力集團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贈1億,專門用于武漢疫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工作;魏橋集團捐款3000萬元;雅戈爾集團定向捐贈1000萬元,用于寧波市醫務、救援人員和患者,助力疫情的治療和防控;博洋集團宣布首期捐贈款項和物資500萬元,重點捐助寧波和湖北等重點疫區的醫務、救援人員和患者;華佳集團向武漢市慈善總會捐款20萬元用于武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工作……
正月初四(1月28日)
28日上午,一架飛機緩緩降落在武漢天河機場,為武漢送來了約20噸援助物資。已在一旁等候的升降平臺車、貨運托盤車與十余位貨物卸載員待機艙打開,人與車齊動,一捆捆、一箱箱醫療物資有條不紊地通過傳送帶運輸到貨運車上。每裝滿四節車廂,一批物資便即刻被送入百米外的貨運區,等待運載。
他們在為生命接力……
就在此時,家紡企業也在盡其所能,向疫區馳援物資。床墊、枕頭、被服物資,這些在平時溫暖身體的物品,在此時,更溫暖人心……
大年初四,由海寧市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海寧市許村商會、海寧市許村鎮時尚產業新生代聯合會、海寧市許村鎮有愛公益聯合會發起,面向其全體會員單位定向籌集善款100萬元,所得善款的30%將用于許村鎮疫情防控,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70%將用于捐助武漢疫區,積極援助疫情重災區武漢的物資所需、幫助同胞渡過難關。
在當天短短三個多小時內,已有73名會員自愿參加募捐,通過微信、支付寶、銀行轉賬等形式,共籌集善款人民幣271300元。海寧市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海寧市許村商會、海寧市許村鎮有愛公益聯合會三會會長、浙江頤佳愛家居用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咬強和海寧市許村鎮時尚產業新生代聯合會會長、海寧市天一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魯建平帶頭各自捐出人民幣8000元善款……
正月初五(1月29日)
正月初五晚,位于天津武清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燈火通明。
“我們正組織人員全力投入生產,讓更多醫護人員盡快穿上‘戰袍’!”在武清工廠堅守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中紡院董事長莊小雄因連日加班嗓音嘶啞。
“一次性醫用防護服有阻礙病毒侵入的保護膜,但平時需求量非常有限,所以庫存極少。”莊小雄介紹,恰逢春節,生產遇到兩大挑戰:一是原材料庫存不足,急需全國調集;二是上下游企業都已停產放假,復工急需調集員工。“關鍵時刻,我們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組織產業鏈迅速恢復生產。”
實際上,早在萬家燈火的除夕夜,通用技術集團中紡院醫用防護材料及制品應急工作組成員就開啟了全員無休的狀態,按照責任分工,堅守各自崗位,一方面加速開展新型醫用防護專用面料的科技攻關,已開發出系列醫用防護面料,包括一次性隔離服面料、復用正壓防護面料、復用加強型醫用手術防護服/隔離服面料等;另一方面迅速摸清底數、整合內外部資源,先期拿出2000萬元成立專項基金保障生產,盡全力應對當前醫用防護服極度短缺的問題。
“封城”的日子里,痛苦、感嘆、奔波、思考……生活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人們緩慢而又謹小慎微地前行;而紡織人則是在這些日子里,像是被按下了“快進鍵”,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為抗擊疫情做出貢獻!
紡織企業提前復工復產,保障防疫防控關鍵物資供應,全球紡織網作為紡織行業電子商務平臺,也在加班加點收集和整理一些生產口罩、防護服面料的會員企業,為防控疫情提供充足物資保障,希望盡此綿薄之力共同狙擊疫情蔓延。“全球紡織網口罩、防護服面料生產商集合”專題頁地址:https://ml.tnc.com.cn/act/20200130.html
如果有抗擊新型肺炎的相關物資原材料信息,歡迎聯系全球紡織網,如需咨詢請撥打400-119-0123,小編將會把廠家信息進行公布,共同助力抗擊疫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