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跨界:轉產防護服和口罩,股價應聲走高
為支持抗擊疫情,多家具備生產條件的服裝企業改造增設生產線,轉產口罩和防護服。受此影響,近日,多家“跨界投醫”的服裝企業股價走高。
2月10日,報喜鳥(002154.SZ)開盤漲停,報3.12元,上漲9.86%,該股近一年漲停1次。據2月9日晚間公告,報喜鳥已改造生產線投入隔離衣的生產,并主動進行醫療器械生產備案申請。目前,控股子公司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寶鳥”)已經取得《第一類醫療器械備案憑證》和《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備案憑證》,生產的第一批隔離衣已經交付。
“了解到上海經信委對這方面的需求后,公司第一時間響應成立隔離衣生產工作小組,首批60位工人迅速到崗,將服裝生產線改造成非醫用一次性隔離衣生產線?!眻笙缠B子公司寶鳥服飾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造生產線花了兩天時間,同時籌備試樣檢驗,預計日產量3000余套。
醫用防護服緊缺,各類服裝企業轉產
目前,防護服企業已陸續復工加大產能,但一線醫務人員防護服依然緊缺。湖北省副省長曹廣晶指出,2月7日,湖北對防護服的最低需求是5.94萬套,總供應有4.85萬套,還有1.1萬的缺口。
為緩解防護服緊缺壓力,各類服裝紡織企業正轉向防護服生產,包括紅豆、三槍、鄂爾多斯、利郎、水星家紡等,多地對此出臺了扶持政策。如,江蘇鹽城市和宿遷市發布的“惠企”政策中,對于從事服裝生產等關聯行業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臨時轉產防護用品的企業,給予升級改造投入的15%補貼。此外,政府部門還發布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2月6日,男裝企業紅豆股份發布公告,再次表示公司將在取得《江蘇省緊急醫用物資防護服、口罩應急生產使用備案批件》后,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
紅豆股份預計,量產后的醫用防護服產能約為6萬件/月,涉及的銷售收入約為1200萬元/月,相較于2018年營業收入24.83億元,該部分收入占比較小。紅豆表示,該業務主要為履行上市公司社會責任,支持政府疫情防控工作,并不以取得盈利為主要目的。
業內人士認為,紅豆股份涉及新型病毒防護概念,因而被市場看好產生異動。據了解,2月4日、5日、6日,紅豆股份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達到20%,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有關規定,屬于股票交易異常波動的情形。截止2月6日,紅豆股份靜態市盈率達到60.93倍,顯著高于行業市盈率水平。
水星家紡則在1月31日接到上海市經信委通知后,緊急改造10條防護服生產線,投入生產。2月2日,防護服打樣成功并通過專業機構檢測,3日正式投產,目前日均產能為1000套,預計最高日產量能達到2000套。水星家紡董事長李來斌表示,生產所需原材料由政府撥調,生產完成的防護服也由政府進行調配。
僅2月4日-6日兩天,水星家紡累計股價漲幅就超過22%。同樣大漲的還有雅戈爾,自4日以來,雅戈爾收盤價連續三日收于年線(250日均線)之上。1月27日,雅戈爾曾表示,集團研發團隊正在抓緊研發新型口罩,用于病毒預防,研發成功后將馬上投入生產。
此外,還有部分服裝企業從生產線上抽調熟練員工,協助醫療企業生產防護品。如,山東如意集團于1月31日派出紡織技術骨干,支援健達醫療器械公司的防護服生產。
轉產并非盈利,疫情加速行業洗牌
業內專家認為,對于服裝紡織企業而言,轉產對提振整體業績作用有限。但長期看來,隨著公眾安全意識提高,導致口罩等物資需求增多,轉產也是適應市場的表現。投資者還應謹慎,防護服、口罩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股價上漲實際上是一種羊群效應,不排除某些企業蹭熱度。
從紅豆股份防護服的預計銷售額來看,占公司總營收中比例小,對業績無太大影響。此外,多家服裝企業負責人回應記者時均提到,疫情期間轉產口罩和防護服是響應國家號召,并非為盈利考慮。
西裝品牌企業江蘇陽光表示,目前公司轉生產的是一般防護服,可用于警察巡邏、高速口檢查等用,產品將由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
另一方面,受疫情影響,目前多數服裝企業關閉門店、暫停營業,面臨嚴峻經營壓力。據悉,春季為品牌服飾的銷售旺季,通常1月底-2月底的銷售占比達到全年的10%-15%左右。疫情期間,線下無法正常銷售,將導致企業承受較大損失。
此前,Nike在關店聲明中預計,其在中國的營運將受到“實質性影響”,3月發布的財報會涵蓋相關數據。另一服飾品牌Levi‘s也關停了一半的中國門店,該公司Levi Strauss首席財務官Harmit Singh坦承,Levi’s每年約有3%的銷售來自中國,在短期內集團業績將受到一定影響。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表示,目前人員流動相對停滯,服裝企業存貨無疑將成為巨大壓力,這就考驗企業是否能建立有效的快反機制。很多一線品牌已經建立快反體系,不會囤積大量用料,靈活性強的企業庫存損失會小一些,但損失還是在所難免。
東興證券指出,與2003年非典時期不同,目前國內服裝線上銷售已占到接近三分之一。短期內服裝消費承壓,但長期看來行業將進入存量市場,中小企業經驗風險較大,龍頭企業優勢明顯,疫情將加速行業洗牌。
來源:藍鯨產經 作者:蔣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