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抗力證明會被客戶認可嗎?多國法律解讀!
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已引起國內外廣泛關注,針對疫情可能對部分企業的國際貿易合同或承包合同履行帶來的負面影響,中國貿促會已明確表示,可以根據企業申請出具不可抗力證明。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17條,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根據《民法總則》和《合同法》的規定,結合我國法院在非典時期出臺的相關判例,目前疫情已屬于“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屬于不可抗力。在國際貿易場景中,不可抗力可能泛指非基于當事人之意志且非當事人所能控制及避免的意外事故。
疫情發生以來,浙江信保與海外追償渠道保持密切溝通,持續關注各國案件動態,并研究相關法律法規。現結合多家海外渠道提供的信息,編發本期資訊內容如下,供大家參考。
各國國內法規及中國貿促會不可抗力證明的效力探討
◆北美(美國)
美國統一商法典(U.C.C)2-615條對合同履行不能情形做出了規定,如果買賣雙方所約定的給付因意外事故之發生而致履行不能,在滿足“出賣人已事前將給付遲延或未能給付等事項適時通知買受人”等前提條件下,則該出賣人的交付遲延或全部或部分未交付不得視為違反買賣合同項下義務。該條同時規定了該意外事故的不發生須是合同成立的基本前提條件,或意外事故是因當事人善意遵守外國或本國所發布的現行法規或命令(無論該法規或命令日后是否被證明為無效)。
需要注意的是,表面看來僅出賣人可主張履行不能以獲得免責,實際上買受人也有可能就無法履約問題主張免責。總的來說,因貿易合同的具體約定不同、案件特定情況不同,受理法院不同,可能產生不同的解讀和認定。
◆南美(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魯)
就本次疫情而言,法院應可接受中國貿促會的不可抗力證明作為額外證據,但是不能作為唯一證據。如果遇到不可抗力案件,法官會要求當事人提供額外證據以決定是否做出不可抗力的認定。比如媒體報道、合同時效、提單、世貿組織、世衛組織、國際和當地法律等。
◆亞洲
印度
鑒于中國貿促會是一個官方機構,其出具的不可抗力證明應可作為有效證據被接受。如果貿易雙方在合同中約定了不可抗力事件的相關條款,則根據合同約定執行。若沒有相關條款,或未將傳染病、疫情等情形列明為不可抗力,則適用印度合同法第56條的合同落空原則,即,合同簽訂后發生的事件,致使合同履行不合法、合同無法履行且不受履行方控制的情況,可宣告合同無效。
菲律賓
目前并無相關案件或關于適用中國貿促會出具的關于新型冠狀病毒的不可抗力證明的法規。然而,根據菲律賓民法典第1174條和法院判例,不可抗力可作為免除義務人承擔責任的理由。
◆歐洲
俄羅斯
目前并無此事件相關的法院案例。然而,俄羅斯商會已建議并且鼓勵企業將不可抗力納入考量,并且考慮推遲合同義務的履行直到不可抗力情勢結束。在此次事件中,隨著情況的發展,不僅中央政府有權發布規定,地方政府也有權施行限制措施。
英國
如果合同中約定不可抗力條款,如何證明和適用該條款依據具體的貿易合同而定。如果合同中沒有不可抗力條款,那么根據合同適用法律,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可以適用普通法中合同落空原則。
德國、法國
中國貿促會的不可抗力證明可作為間接證據提供。兩國法律中均有不可抗力的概念,但法院須根據具體案件情況裁量不可抗力作為免責主張是否成立,基于此,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甚至局部區域的傳染病疫情均有可能被認可為不可抗力。目前尚無本次疫情涉不可抗力相關的法院判例或政府聲明可供參考,同時嘗試收集2003年SARS疫情的相關案件,也未在德國最高法院和法國法院的判例中查到。
意大利
一般認為本次疫情屬于不可預見的事件,應屬不可抗力。意大利民法典第1218條規定,未能履行約定義務的債務人應對相應損失承擔責任,除非可以證明其無法履行不應歸因于其。“無法履行”強調絕對無可能性,“不應歸因于其”強調非其所能控制、無法預見、無法避免。
西班牙
一般認為本次疫情屬于不可預見的事件,應屬不可抗力。西班牙民法典第1105條規定法律明示、及默示的責任范圍之外,任何一方無須為不可預見的,或(即使預見仍)不可避免的事件負責。適用該條須滿足嚴格的標準,民法典未考慮當事人根據情勢取消或變更合同的制度。盡管如此,西班牙最高法院一般會援引另一條類似“合同落空”原則的規定來解決。
◆非洲(南非、加納)
法院接受不可抗力的抗辯,但是對于不可抗力的認定將適用嚴格的解釋。除了中國貿促會的相關證明外,可能需要提供額外證據,如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成為世界緊急衛生事件。
從各國相關法律規定及司法實踐來看,不同案件中,對于“疫情”是否構成“不可抗力”以及合同雙方能否據此免除違約責任,法院在認定時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我們將持續關注相關動態及案例。
特別說明: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請出口企業在實務中根據具體情況獨立判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