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華產品收費后,印度擔憂被斷供!中國為柬埔寨送去63箱紡織材料
最近一段時間,受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印度也采取了多項應急舉措。然而,卻不曾想到,在自家諸多產業的原材料依賴海外市場的供應之下,印度的許多行業發展也受到影響。以紡織業為例。據媒體3月10日最新報道,印度服裝制造商協會(CMAI)在一則新聞聲明中指出,由于中國企業延遲復工,預計將對依賴中國原材料供應的印度紡織服裝業造成影響。
報道指出,印度每年從中國購買的合成絲規模高達4.6億美元(折合約31.96元人民幣),另外進口了包括紐扣、拉鏈、衣架和針在內的價值超過1.4億美元的配件,以及總價值3.6億美元(折合約25元人民幣)的合成紡織品。據悉,在發現無法順利與中國紡織商恢復此前的進口規模之后,印度發現自家的供應基礎并無法滿足如此多的這些原材料需求。
此前,印度的服裝制造商曾想過要為自己找出替代方案,包括進行本地采購,或者從越南等地擴大進口。然而,這些制造商很快就發現,上述做法無疑將制成品成本提高3-5%。此外,由于要在短時間內達成買賣,這些供應商可能還無法在交貨期、質量和成本方面與中國供應商相比。
然而,即便嘴上擔憂著自家的紡織產業發展,印度又做出了一項意外舉動。據報道,3月4日當天,印度有關部門發布了一則通知,宣布對來自中國、韓國和泰國等地區的尼龍長絲紗線(Nylon Multi Filament Yarn)作出最終的反傾銷決定,將對來自這些國家的產品收取額外費用。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對印度市場出口紡織產品,秉持著你來我往的合作方式,我國也有光顧印度的棉花商品。然而,據報道,印度第一大棉花出口商此前宣布,將暫停對華出口棉花,轉向越南、孟加拉國等替代市場擴大出口。隨后,在中企提出要購買80萬包棉花之后,印度這才重新對華開放棉花出口。
最近一段時間,柬埔寨的紡織業也與印度一樣遭遇困境。不過,與印度絞盡腦汁想要為自家爭取好處的做法形成對比的是,柬埔寨依然選擇與中國繼續合作。而我國在接收到柬埔寨發來的求助信號后,已經在3月9日當天向柬埔寨運去了63箱裝滿紡織原材料的新海豐班輪(SITC)。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