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疫情危機!浙報點贊嘉興這家服裝企業轉型造口罩
3月30日,《浙江日報》深讀版刊發《風雨之中,誰站得更穩——疫情危機中的浙企變局(上)》一文,全文如下:
優秀企業的成長常常會與危機相伴,闖關前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次大考,戰“疫”時刻,浙江的“經濟細胞”——大中小企業也在經歷大考。
本世紀以來,不少活躍在當下的浙江企業經歷過一個又一個危機時刻:2003年非典疫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近至中美貿易摩擦等等。學會從危中尋機,他們增強了韌性,勃發出了更頑強的生命力。近日本報記者走訪長興、義烏、溫嶺、慈溪等地,從一些龍頭企業和特色產業集群身上看到了一幕幕危機中的變局。
應對危機第一準則
疫情這只“黑天鵝”,給眾多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擁有近400家門店的龐大連鎖餐飲品牌西貝率先喊出“現金流扛不過3個月”,地產巨頭恒大拋出七五折網上賣房……這些只在非常時期才能看到的言論和舉動,都在傳遞一個信號:企業面臨巨大危機。
浙江的紡織服裝行業,遭受了疫情帶來的“斷臂式”打擊。在柯橋、平湖、長興等多個紡織服裝集聚地,我們聽到了這樣的聲音:整個春季的訂單都沒了,夏季還是未知數。
“上半年很危險了。”湖州綠蒙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沈會義,18歲就開始闖蕩市場,從沒見過這種“休克式”的行業危機。“往年這個時候訂單已經排到了六七月了,現在4月以后的訂單還沒著落,紡織服裝是季節性的產品,春季過去了就是過去了。”更讓沈會義覺得有壓力的是,全球各類展會的取消和延期,獲得新訂單的窗口也關了,“今年的新訂單比去年少了40%左右。”
需求越來越弱,競爭越來越猛,利潤越來越薄。怎么辦?經歷了2015年外貿寒冬和2018年以來的中美貿易摩擦,沈會義悟出了一套“鐵索連環計”。
“這幾年每個環節的利潤都在大幅下降。”沈會義說,過去只做單個環節就能有10%以上的利潤,如今已降至3%以下,為了生存,“綠蒙”一路擴展產業鏈,從原料、織造、后整理到家紡,一個環節利潤低那就疊加多個“3%”,讓企業活下去。“今年我們打算再往印染環節上延伸,穩住收益,穩住現金流,只有確保自己活著,危機過后,熬不下去的那些企業的市場份額就是你的。”
直面生存問題,不服輸的韌勁和“善變”的應對能力,正是浙江民營企業“野火燒不盡”的原因。
顯然,活著,才能熬到“春風吹又生”的時刻。中美貿易摩擦曾讓做內貿的嘉興羅迪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張中林意外落入困局。“貿易摩擦使得服裝訂單和產能加速轉移,僧多粥少、競爭加劇的局面直接波及我們內貿企業,工人以前能上280天班,去年減到250天。”大海嘯來的時候,不是只有在岸邊的人受影響,海平面一升高,危機就在所有企業的窗口。危機中,張中林只咬住一條:“活下去”。
平湖阿萊德實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求生的欲望讓張中林的神經變得極度敏銳,置之死地之下行動也變得更為果敢。年初看到口罩生產的巨大缺口,他果斷訂購8條生產線,日夜不停趕工生產,成為平湖轉產口罩量最大的企業。“熬到現在,轉機來了。”上周二晚上,張中林試著在朋友圈發了一則接單消息,不到兩個小時就接到了海外訂單。“趁著這個契機,我們也要開始做外貿了,疫情給了我們闖一闖的信心。”張中林知道,做企業無法控制危機哪天到來,但必須活著,以自己最大的定力去接納變化。
“那些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這句名言頗有些草根意味。草根的韌性,正是民營經濟大省浙江的最大特色,在這里,小微企業占企業總數的九成以上,烈火燎原之時,眾多企業果斷加碼能快速帶來現金流的項目以確保生存。“歷經這次疫情,將會引發所有企業關于發展節奏、市場布局、風險管控等多層面的深層思考。”在基層為企業“救死扶傷”1個多月后,溫嶺市經信局局長徐寅感慨不已。
挖掘快速反彈能力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志,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與這句名言幾乎同樣的含義,“黑天鵝之父”塔勒布提出了“反脆弱”概念。有些事情能從沖擊中受益,當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它們反而能茁壯成長和壯大,這便是反脆弱性。一次次的“黑天鵝”,塑造了浙江企業的反脆弱能力。
位于臺州溫嶺的萬邦德集團正在經歷新一輪結構調整和產能擴大,而這些變化均源于董事長趙守明從疫情中獲得的“三個頓悟”。
“首先是擴產能,作為醫藥企業,我們必須具備更大的生產能力才能在機遇到來時敢于接下國際大單。”趙守明的第二個頓悟源于“人”。關鍵崗位人才回家過年后無法返崗,直接導致部分生產線停擺,這讓趙守明意識到了人才本地化的迫切性,下定決心馬上開始自建職工園區,讓外地人才真正把家安在溫嶺。第三個頓悟則是產業鏈,“未來我們將更偏向于就近采購,更偏向于向產業鏈前端延伸布局。”
在危機面前,有雄心的企業家都覺得機會來了,他們在用力踩油門,絕對不是踩剎車。
位于慈溪的三禾廚具曾因為中美貿易摩擦被迫將市場從歐美轉向日本、澳洲,倒逼企業研發設計能力爆發。以鋁制不粘鍋為例,為了獲得日本市場青睞,三禾成立專項小組,選定3家目標客戶,分析用戶需求,設計全新產品,攻關核心技術,千方百計提升產品美觀度、耐磨性、不沾性等,半年攻關拿下千萬級別大單。2月以來,企業訂單比去年同期增長233%。
為美國連鎖餐飲巨頭做包裝配套的富嶺塑膠也一度因其90%的對美出口在中美貿易摩擦中遭受打擊。“過去我們一直在做美國生意,危機到來時才意識到,真正的安全不是穩定不變,而是不斷進取。”近兩年,富嶺塑膠先后在墨西哥和印尼布局,全力開發“非美市場”。公司副總胡乾說,今年國內疫情暴發時,正是布局的海外工廠保障了產品生產。
與危機共舞,讓企業越來越好,這正是三禾廚具、富嶺塑膠的反脆弱能力。
正如抗體的產生是通過接種小劑量病原體刺激身體識別并作出反應,從而使人體對疾病免疫。在危機的刺激中不斷開拓新邊界,在不確定性中“碰壁”從而掌握新的方法,探索自身蘊藏在冰山以下的能力,這便是危機的饋贈。
“疫情之前我們為大約25個客戶提供輻照滅菌服務,到今天客戶已經超過500個了。”浙江韓情生物所在園區內,一車車滿載防護服、醫用口罩、出口農產品的大貨車魚貫而入,在這里快速“照”一下,隨即運向市場。“全新的醫療器械需要滅菌,那么使用完的龐大醫廢怎么處理呢?”疫情給了公司負責人汪恩鋒帶來了全新思路,他們剛剛組建了全新的環境科技公司,專門攻克醫廢處理這一老大難問題。
“沒有疫情,我們想不到向這個領域突破。現在每天都有看好我們的銀行找上門洽談貸款,政府部門也經常來送服務加速新項目落地,這次疫情讓我們產生了巨大的發展信心。”危機中,企業的快速成長需要頓悟,也少不了多方合力,政府的引導和各類機構的幫助就像在谷底備好加厚的“彈簧床”,讓肌肉強健的企業在危機后反彈得更高。
與不確定性共處
“企業要接受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并與之共處。”一位知名管理學家曾坦言,對于有反思力的企業而言,危機帶來的壓力、發掘的錯誤都是一種信息,在一次次“試錯”中自我糾正,能幫助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網上輕紡城”是中國輕紡城在線上的銷售平臺。多年來,如何讓線下市場商戶上線一直是“網上輕紡城”無法徹底打破的一堵墻。“盡管上網是一個趨勢,然而在這次疫情之前,沒有一個充分的動力去促使他們到線上來。”一位紡織業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相對穩定的發展模式,會使得傳統行業缺乏變革動力,而在危機時進行變革和創新則更容易獲得認同,為企業和行業的轉型升級贏得空間。“最近我們網站的流量增幅很大,還趁勢開發了線上直播、線上看展等板塊,商戶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養成了新的交易習慣和發展模式。”“網上輕紡城”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疫情過后,許多企業在反思中頓悟,企業的變革從過去的需求倒逼上升為行動自覺。位于湖州的中德自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常年為央企與外資企業供應自動化控制閥門及控制系統,定期的合格供應商評審機制和國外客戶頻繁的驗廠,倒逼“中德”建立起了一套應急預案。
在這次疫情中,當溫州供應商無法復工時,企業及時啟動了位于江蘇的備用供應商;當員工缺乏時,企業的“多技能工”培養策略起效了,不少員工既可以當操作工也可以當鉗工,有的公司領導既能管理協調又有叉車證等資質可以頂上缺口。
“外資企業的應急管理確實值得學習,我們也在反思,危機感有了,未來還要在執行效率上再下功夫。”公司執行總裁張中良說,當前他們正加大物聯網投入,“有了中控系統,客戶就能即時看到產品進展到哪個環節,遇到了哪些問題,應對風險時也能更加從容。”
有意思的是,張中良口中善于應對危機的外資企業也開始反思。
日本電產芝浦(浙江)有限公司,這家在平湖發展20余年的老牌日資企業主打產品是空調用直流無刷馬達,長時間占據全球市場份額首位。別看一個小小的馬達,一旦供應受阻,全球眾多空調制造商就將上演“干瞪眼”。危機應對,一向是這家企業的必修課。
在之前的幾次危機中,日產芝浦始終淡定處之。“日本電產在全球有330多家公司,隨時可在危機中進行全球產能調劑。”日產芝浦總經理杉本孝行舉例說,幾年前泰國遭受水災,公司在當地的工廠全部被淹,但訂單生產完全未受影響,全部由其他地方的工廠來完成。然而這一次的疫情,卻讓這個危機應對高手也陷入了反思。本以為泰國、越南工廠能對沖中國延遲復工的影響,可沒想到這些工廠的原材料全在中國,供應卡住了。
采訪中,杉本孝行拿起一支鋼筆,“假如我們是鋼筆生產商,過去我們會關注鋼筆筆帽供應商的供貨安全,而現在我們也要關注給筆帽供應筆夾的供應商是否穩定,供應筆帽原料的供應商是否可控。”從只關心直接供應商,到關注供應商的供應商,日產芝浦正在開啟全流程供應商的重新整理和摸排,同時重新選擇海外工廠的原料供應商,進行就近供應。
可以想見,此次疫情是一場對企業生存本領的突擊測試,成功“渡劫”必將增強企業韌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市場,本質上是一座人性之塔。感謝越挫越勇的浙江企業,讓我們再度領略到他們身上強大的韌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