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C+減產幅度令市場失望,原油市場一夜之間經歷“暴漲暴跌”,接下來聚酯產業鏈又將何去何從?
隨著隔夜OPEC+特別會議給市場帶來一輪又一輪的"驚嚇",國際油價經歷了暴漲10%到暴跌10%之間的轉換。
(原油市場受消息影響大幅波動,來源:財聯社、TradingView)
經過了長達7個小時的磋商,OPEC+終于確認了一份不及市場預期的減產協議。OPEC+將從2020年5月1日起減產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7月起減產800萬桶/日至今年年底;自2021年1月起減產600萬桶/日至2022年4月22日。
OPEC+減產幅度不及預期令油價沖高回落
以沙特和俄羅斯為首的產油國試圖敲定一項減產協議,在全球燃料需求下降30%的情況下解決日益嚴重的供應過剩問題。然而,分析師表示,OPEC+最終的減產幅度可能低于市場預期,并補充稱,由大流行引發的衰退導致的需求破壞太大,問題不容易解決。
各家投行和研究機構普遍認為,減產1000萬桶/天顯然無法改變原油供需失衡的狀況。
晨星(Morningstar Inc)大宗商品研究總監Sandy Fielden表示,今晚發生的事情如往常一樣--減產計劃談得挺好,但落實到細節和各個國家的份額才是真正關鍵的事情,更何況現在G20(能源部長會議)的作用依舊是一個謎。
富國銀行能源分析師Roger Read指出,直到北美、歐洲和亞洲部分地區的社交隔離措施接觸之前,OPEC的減產措施最多只能勉強跟上需求下跌的勢頭。
Baird分析師Ethan Bellamy認為,1000萬桶/天的減產根本不夠平衡市場....對于OPEC而言,唯一可以用的招數就是利用價格(下跌)逼迫美國等其他高成本國減產。考慮到俄羅斯目前還有超過5000億美元的外儲,的確有資本打價格戰搶奪美國石油生產商的客戶。
OPEC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盟友,被稱為OPEC+集團,曾提出減產1500萬-2000萬桶/日,相當于全球供應量的15%-20%。
不過,伊朗石油部長表示,在2020年5月和6月僅實施1000萬桶/日的減產規模。從2020年7月到年底將減產800萬桶/日,從2021年1月開始將減產600萬桶/日。
對沖基金公司Again Capital LLC合伙人John Kilduff稱,他們擬訂的減產數字無法完成任務,過去幾天里市場消化了很大的減產預期。產油國需要移除大山,而他們可能只移了一個小土坡。
每日減產1000萬桶將是OPEC成立以來最大的減產規模,但俄羅斯堅稱,只有美國加入該協議,俄羅斯才會減產。加拿大和巴西等其他大型產油國已經表示支持減產,不過這些國家目前是因為市場力量而減產。
美國尚未表示將會否實施強制減產。相反,美國稱,市場力量已經導致油企開始減產,預計到明年,美國產量將減少近200萬桶/日。
隨著新一輪減產協議的達成,聚酯市場又將迎來怎樣的一輪發展呢?
在內外貿均受阻的情況下,織造企業就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坯布庫存方面,目前盛澤地區坯布織造庫存為41-42天左右,市場訂單并未好轉,未來仍有繼續上升趨勢。
在巨大的坯布庫存壓力之下,降開工已經變成了大部分織造企業的選擇。在目前的織造企業中,二班倒的情況已然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三班倒、四班倒的情況。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訂單情況依然沒有好轉,停產也已經在企業的計劃之中了。
從織造企業產能也可以看出,據中國綢都網數據監測顯示,三月下旬以后,江浙地區織造企業織機開機率不升反降,4月3日下降到了72%,而去年同期的開機率接近9成。
在織造企業開機率不斷下跌的情況下,織造企業能拿出多少錢來購買原料就成了一個未知數。
4月2日開始,因為原油價格從低位反彈,聚酯原料跟漲,滌絲產銷出現了罕見的“三連陽”。在這波行情中,購買原料的有一部分是經營良好的企業,一部分是策略較為激進的企業,還有一部分則是原料貿易商抄底。但對于一部分經營策略較為保守的企業來說,實際并沒有進行大量補貨,依舊保持原來隨買隨用的策略。
如果未來聚酯原料價格在原油的帶動下上漲了,雖然短時間內可能會帶動部分織造企業購買原料,造成一波產銷高峰,但從長遠來看,這種趨勢很難長時間延續。
一方面,愿意補貨的織造企業許多都在4月2日開始的那輪滌絲價格上漲行情中補了貨,沒有補貨的大都是一些經營策略較保守的企業;另一方面,在內外貿都受到極大沖擊,未來訂單還沒有著落的情況下,織造企業對原料的買氣也會受到影響。
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的蝴蝶效應:上半年春夏紡織服裝卒
2020年3月中旬,Adidas曾宣布,暫時關閉歐洲和北美的Adidas及Reebok門店,歐洲門店于3月18日關閉,美國和加拿大門店則于3月17日關閉。
另一運動巨頭Nike也于3月15日宣布關閉美國所有線下零售門店。Nike在加拿大、西歐、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零售門店從當地時間3月16日開始關閉。
海外疫情的持續擴散,對于中國服紡外貿企業而言,又是一次嚴重沖擊。據中國服裝協會第三次調研顯示,46%被調查企業反映,國內訂單大幅減少的同時,出口訂單也面臨下滑或被取消,物流受阻,壓力巨大。
“我非常焦慮,三個月來沒有睡過一天安穩覺。1、2月中國疫情嚴重,工廠無法生產,海外客戶急催訂單,我心慌。現在歐美疫情大爆發,客戶不催了,開始取消訂單,甚至推遲4月-6月的訂單,不知道接下來會怎么樣。”寧波一家服裝廠負責人許先生對記者表示。
這家企業早年主要為歐時利、VERO MODA、Zara、H&M等品牌提供布料,其生產的布料相繼出口到荷蘭、德國等歐洲國家,以及迪拜、澳洲等。
許先生告訴記者,一件衣服在到消費者手中之前,其實已經周游了半個地球。“韓國和日本的服裝公司在中國訂購布料后,運輸到東南亞的自建服裝生產廠進行成衣制作,最后成品衣服再被運送至歐美國家進行銷售,這就是服裝產業鏈全球化的一個縮影。”許先生表示。
根據世貿組織的數據,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和服裝出口國,中國服裝出口占世界服裝出口的比例在35%以上。
但是,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98.35億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137.73億美元,同比下降19.9%;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60.62億美元,同比下降20%。
一轉眼已經進入第二季度,疫情對產品的影響首先就是春夏服裝。
按照慣例,往年春節放假前貿易商會陸續將春裝面料訂單出貨,復工后開始忙碌夏季服裝面料,但是今年一場疫情將消費壓縮到極致,導致春夏服裝需求剛剛開始就直接結束,市場上春夏裝面料的主流產品仿真絲也是陷入了產能過剩的局面,幾家做仿真絲面料的生產商表示近期訂單寥寥無幾,染廠仿真絲進倉量也較開工后明顯壓縮。可見,疫情把原本所有的生產和銷售計劃都打亂了。
天津一家老牌服裝企業對記者表示:“疫情對我們的打擊太大了。賬上現金流都是負的,為了能夠撐下去,前段時間我們這些商家還去物業處要求減租。去年底的時候接了幾批歐洲的訂單,目前都已經被取消了。復工到現在并沒有接到新的訂單,開店也沒有客人,目前只能通過淘寶直播的方式來去庫存,原來五個合伙人現在只剩下我跟另外一個合伙人了。”
利空影響還在發酵,部分秋冬訂單也開始被取消!
上半年錯過了生產的最佳時期,春夏面料訂單被取消也在情理之中,那么下半年能加速奪回嘛?當然因為這場疫情造成的利空影響在市場還在發酵,短期內市場仍然飽受“訂單缺失”的困擾,連部分秋冬面料訂單也開始被取消!
一位出口印度的貿易商李總透露,他手上的一個1萬多米仿記憶面料出口印度,已經全部完成,正準備出口時被緊急叫停。事情發生于3月20日,李總表示,20日上午客戶發郵件催單,下午就收到印度將于24日全國封城、暫停訂單的郵件。李總告訴小編,這批仿記憶面料就是用于生產冬裝。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3月24日宣布,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將于當日午夜開始在全國實施"封城"模式,持續21天。中國至印度的船運時間大約在20天左右,按預期并不影響印度客戶收貨,但顯然客戶暫停訂單時還考慮了停工時間延長的因素。復工時間一旦推遲,或將趕不上冬裝的上新,后期仍存在訂單取消的可能。
國外疫情樂觀估計持續到六七月份,但悲觀預期或將持續至8月后。如今秋冬訂單的取消,需要紡織服裝老板們引起重視了。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