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調研報告 | 印染企業復產后新問題訴求調研分析報告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不斷得到鞏固,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企業復工復產穩步推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復工周報調查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12時,參與調研的28個重點紡織產業集群內的3939戶規模以上企業中,已復工企業比例為98.8%,已復工人員比例達90.2%;規模以下企業中有6.4萬戶實現復工,占集群規下企業總數的88.1%,規下企業復工人員比例為82.5%。調查數據表明當前我國紡織企業復工復產形勢總體保持平穩。
在國內疫情得以緩解的同時,全球疫情迅速蔓延,致使各疫情國家生產、消費萎縮,股市頻繁震蕩,貿易活動明顯減少,全球經濟衰退的風險不斷積聚。對于外貿企業來說,上半場“缺人”,下半場“缺單”,復蘇之路走得格外艱難。
為全面了解印染企業復工復產后的生產經營情況,厘清企業面臨的問題及訴求,我協會自4月9日起,面向重點印染企業開展“印染企業復產后新問題訴求”專題調研工作。截至4月15日,共收到49份有效問卷,經匯總整理、綜合分析后,形成本報告,同時我協會已將參與調研的印染企業生產經營動態情況、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政策訴求及建議等材料提交中紡聯,由中紡聯統一向國家工信部、發改委等有關司局反饋,并提出政策措施建議。
01
樣本企業地區分布情況
從問卷反饋的情況來看,49家樣本企業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見表1),其中浙江省企業最多,占比40.82%,其次是江蘇省,占比24.49%。
表1 樣本企業地區分布情況
02
樣本企業產能利用率情況
從問卷匯總信息可以看出,盡管參與調研的企業在國內疫情基本控制的形勢下都已陸續復工復產,但企業當前的產能利用率整體水平偏低(見表2),超六成企業產能利用率未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0%,其中達到去年同期水平50%-70%的企業比例最高,為34.69%;24.49%的企業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0%-90%,僅8.16%的企業產能利用率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可以看出,盡管已開工企業比例處于高位,但企業產能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是因為大量企業出于穩定員工、履行社會責任考慮,在訂單不足的情況下仍勉力維持開工生產。
表2 樣本企業產能利用率與去年同期比較
樣本企業產能利用率與上月相比,65.30%的企業本月產能利用率出現下降(見表3),其中較上月降低30-50個百分點的企業最多,占比28.57%,其次是降低10-30個百分點的企業,占比22.45%;12.24%的企業本月產能利用率與上月持平,22.44%的企業較上月有所提高。
表3 樣本企業產能利用率與上月比較
樣本企業對下月產能利用率的預測,超七成企業認為下月產能利用率較本月會出現下降(見表4),其中預測降低10-30個百分點的企業最多,占比24.49%,其次是預測降低50個百分點以上的企業,占比22.45%;同樣有22.45%的企業預測下月產能利用率與本月持平,僅4.08%的企業預測會小幅提高,提高幅度在10個百分點以內。
表4 樣本企業對下月產能利用率的預測
03
樣本企業產品銷售情況
從問卷統計結果來看,參與調研的企業產品內銷比例在50%-70%的占比最高,為22.45%;直接外銷比例在10%以內和10%-30%的占比相同,均為26.53%;內銷產品間接出口比例在10%-30%的占比最高,為30.61%(見表5)。
表5 樣本企業產品內外銷情況
內銷情況
內銷訂單方面,樣本企業當前訂單情況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降(見表6),24.49%的企業內銷訂單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30%-50%,22.45%的企業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50%-70%,只有20.41%的企業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70%-90%。
表6 樣本企業內銷訂單與去年同期水平比較
表7 樣本企業內銷訂單與上月比較
對企業內銷訂單調研結果表明,受年初國內新冠疫情影響,國內消費市場出現大幅萎縮,企業內銷訂單較同期有明顯下降。
表8 樣本企業對下月內銷訂單的預測
樣本企業外銷訂單方面,與去年同期相比,30.61%的企業外銷訂單僅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10%-30%,22.45%的企業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30%-50%,只有6.12%的企業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見表9)。
表10 樣本企業直接外銷訂單與上月比較
對企業外銷訂單調研結果表明,隨著國外疫情進入高發期,國際市場短期需求凍結,采購意愿降低,出口企業面臨國外買家大范圍取消訂單或要求延遲發貨的困境,企業信心受到嚴重打壓,企業經營壓力持續增大。
表11 樣本企業對下月直接外銷訂單的預測
外銷主要目標市場
從問卷匯總信息來看,參與調研的企業外銷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北美、歐洲等地區,其中,出口東南亞地區的企業占比最高,選擇比例為59.18%,其次為北美和歐洲地區,選擇比例均為57.14%,此外還有部分企業產品出口至非洲、中亞等地區(見表12)。
表12 樣本企業外銷主要目標市場
04
企業在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調研問卷顯示,部分訂單被取消是當前企業在銷售過程中遇到的首要問題,選擇比例高達95.92%;其次是客戶要求延遲交貨,選擇比例為85.71%;產品運期大幅延誤和實際交貨價格較合同價格有所下降也是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選擇比例分別為77.55%和75.51%(見表13)。
表13 樣本企業在銷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截至目前,以上問題對企業造成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其中直接經濟損失在1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占比最高,為55.32%;損失在500-1000萬元之間的企業比例為12.77%;損失在100-500萬元之間的企業比例為23.40%,損失在100萬元以內的企業比例為8.51%。
05
從問卷統計結果來看,與去年同期相比,近七成企業當前產品價格或加工費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低10%-30%的企業最多,占比36.73%;28.57%的企業與去年同期持平,僅2.04%的企業比去年同期有小幅提高,提高比例在10%以內(見表14)。
表14 樣本企業產品價格或加工費與去年同期比較
與上月相比,65.30%的企業當前產品價格或加工費有所下降,其中,降低在10%以內的企業比例最高,為36.73%;30.61%的企業與上月同期持平,僅4.08%的企業較上月有小幅提高,提高比例在10%以內(見表15)。
表15 樣本企業產品價格或加工費與上月比較
企業對下月產品價格或加工費的預測,67.34%的企業認為仍會下降,其中,下降比例在10%-30%的企業占比最高,為34.69%;30.61%的企業認為會持平,僅2.04%的企業認為會小幅上漲(見表16)。
對企業當前產品價格或加工費的調研結果顯示,面臨國內外產品銷售同時出現萎縮的困境,多數企業被迫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以此來減少企業庫存,搶奪有限市場,增加企業現金流,減輕企業運營壓力。
表16 樣本企業對下月產品價格或加工費的預測
調研顯示,大多數企業今年以來國內國際訂單量均出現嚴重下滑,部分企業甚至出現無單可接的狀況,有訂單的企業也僅可維持1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對于未來形勢的預測,多數企業認為當前狀況還會持續3-4個月,預計8-9月份情況會出現好轉。
06
企業政策需求
1
進一步完善減稅降費制度,加快落地執行出口退稅、延期社保繳費等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增加金融幫扶,將著力點放在保障企業生存上,讓企業先活下來。
2
加大對重點企業的扶持力度,尤其是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希望政府能給予適當補貼。
3
出臺一系列相關政策,刺激國內消費市場,擴大內需。
4
鼓勵校企聯合,為企業培養輸送高技能人才,對企業創新產品認證后實施一定補貼。
5
希望盡快與國際溝通,開放港口碼頭,恢復國際物流業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