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紡織患“補貼依賴癥” ,政府補貼占利潤近半!
新野紡織(002087.SZ)頻繁獲得政府補貼引發了業界的關注。4月20日,該公司對外公告稱,其獲政府補助4011.72萬元,并表示,“公司收到上述補助與收益相關,沖減相關成本費用。”
此前,新野紡織及其子公司還分別于1月6日和4月2日分別獲得政府補貼2230.41萬元和5346萬元。2020年至今,該公司收到的政府補貼已高達約1.16億元。
“公司享受政府補貼比較穩定,近三年均穩定在1億元以上,我們認為政府補貼將持續享受。”新野紡織總經理陶國定曾在公司2018年業績說明會上對表示。
從數據上看,新野紡織近年來每年收到的政府補貼,幾乎占到公司利潤的一半。對此,經濟學家宋清輝告訴財聯社記者,該公司顯然存在過度依賴政府補貼的情況,這會令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產生質疑。雖然連續收到政府補助可以彰顯當地政府對其產業的重視與支持,但公司也應提高自身業績,避免患上政府補助依賴癥。
政府補貼占利潤近半
據財聯社記者統計,新野紡織及其子公司2019年收到的政府補貼增加當期利潤1.55億元。其中,該公司分別于2019年1月4日、3月1日、4月3日、7月3日、10月9日、10月22日和11月25日,獲得不同程度的政府補貼,增加年度利潤分別為2512.95萬元、3734.82萬元、3450.99萬元、1133.96萬元、536.60萬元、2817.96萬元和1326.05萬元。而其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2019年度凈利潤為2.90億元。
此外,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40.85億元、51.95億元和60.59億元,凈利潤分別為2.07億元、2.92億元和3.86億元,扣非后凈利潤分別為1.51億元、2.73億元和3.62億元。而其對外公告的政府補貼款項,在三年間分別為2697.97萬元、2.32億元和1.29億元。
“通過政府補貼獲得的利潤會計入公司財務報表中的凈利潤、利潤總額等所有科目中,但每一個數據都會分別增減其他的會計科目,最終都會影響非經營性收益。”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
他進一步表示,“上市公司在當地會有稅收貢獻、就業支持等作用,地方政府扶持上市公司比較常見。A股大部分投資者不在乎基本面,而更在乎消息面對公司股價產生的短期價差波動,政府補貼是利好消息,可以刺激股價上漲,券商研究所、公募基金等更關注公司的盈利能力。”
資料顯示,新野紡織主營業務是從事中高檔棉紡織品的生產與銷售,在業內看來,從事棉花相關生意也是其獲得政府補助的原因之一。“棉紡織面料涉及到對棉花的采購,屬于對農業的幫扶,必然會受到政府的支持。農業毛利低,政府支持達到凈利潤一半也算正常。”鞋服行業獨立分析師、上海良棲品牌總經理程偉雄表示。
但宋清輝認為,“政府補貼占到公司凈利潤近一半,并不正常,若公司不再具備相關優惠或補助條件,不但其利潤水平直接受到重挫,還可能對公司的經營發展造成巨大負面沖擊,進而影響其長遠健康發展。”
業績下滑,新項目引質疑
“過多的政府補貼,也反映出面料廠產品大眾化、不具有競爭力的弊端。”程偉雄說。
從數據上來看,新野紡織各項財務指標均呈下滑態勢。2019年其實現營收56.56億元,同比下降6.66%;營業利潤3.41億元,同比下降18.93%;利潤總額3.30億元,同比下降23.5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0億元,同比下降24.73%。
事實上,其業績增速在2018年就已經出現放緩。該公司在2018年實現營收同比增長16.64%,凈利潤增長32.27%;而2016年和2017年,營收增速分別為34.09%和27.16%,凈利潤增速分別為76.97%和40.84%。
業內人士指出,新野紡織要面臨的還有不確定的未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服裝企業業績普遍低迷,也對上游紡織行業產生影響。雖然目前國內疫情有所緩和,但出口貿易難做,需求端下滑倒推供應端產生連鎖反應。服裝紡織行業一般都會提早生產,整個體系都需要提前準備。”程偉雄表示。
一德期貨在4月13日發布的行業研報中指出,國內疫情好轉,企業復工節奏在逐步緩和,但庫存和倉單壓力依然偏大,階段性的供應壓力依然存在,棉花價格在低位尋找支撐,二季度才是考驗需求困難的真正階段。
疫情下,新野紡織也涉足了“防護物資”產品。該公司于3月3日發布公告稱,將在新野縣紡織產業集聚區投資建設高檔紡熔復合非織造布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期6個月,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各類醫用、衛生、防護材料2.5萬噸,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4.25億元,利潤總額319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高檔紡熔復合非織造布是口罩的重要原材料之一。該公司公告發布后,3月4日-6日,其股票交易價格在連續三個交易日內日收盤價格漲幅偏離值累計超過20%。有投資者質疑該公司有蹭熱點嫌疑,并指出,項目建設期為6個月,會否出現疫情結束而項目尚未建成,造成設備空置的可能。
此外,該公司還遭到深交所問詢,被要求說明高檔紡熔復合非織造布生產線計劃生產的情況,以及是否提前透露內幕、高管是否堅持減持等情況。該公司回復稱,該項目為待建項目,因為產成品數量、質量、價格都可能存在變化,公司尚不接受相關訂單。
“所有服裝企業在口罩、防護服方面的轉型都是短期的,不可能和專業醫療器械企業競爭,且其投產需要6個月,時間上也很難追上疫情。不排除只是擠進口罩概念刺激股價。”程偉雄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目前服裝企業整體銷量不佳,上游產業同樣受到影響,該公司應采取線下復工、線上銷等措施,減少疫情對經營業績的影響。”宋清輝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