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外貿數據點評:進出口為何超預期?
2020年4月,中國出口(美元計價)同比從3月的-6.6%進一步回升至3.5%,進口同比則從3月的-1%進一步下挫至-14.2%,貿易順差從3月的199.3億美元增至453.4億美元(圖表1)。出口數據超預期的強,而進口數據超預期的弱。
出口方面,結合PMI的出口訂單數據,以及我們草根調研的了解,4月出口訂單的下挫是較為明顯的。然而,中國對美、歐、日、韓的出口拉動都出現了明顯回升。我們認為,出口超預期的原因:
首先是,4月出口數據可能仍在繼續反映海外疫情暴發之前的訂單,是對中國生產修復的反映。有兩個證據:
1)中國加工貿易的進口與出口增速,通常是同步波動的,2019年6月以來,二者出現了比較大的偏差,2019年12月到2020年3月,加工貿易進口增速轉正并顯著高于出口增速,可以理解為中間品預備性地進口,而4月加工貿易進口減速、出口提速,應當反映了產品的滯后出口。
2)2008年中國PMI的出口訂單指數急劇下挫發生在10月,而出口同比增速的急劇下滑發生在11月,這不能說明二者之間有穩定的領先滯后關系,但至少表明從訂單下滑到出口數據反應可能存在一定滯后(圖表4)。特別是,中國進出口金額的當月同比一直波動很大,單月數據不太能作為判斷趨勢的依據。
其次是,部分產品(防疫物資、IT類、農產品等)出口增長較快。主要出口產品中,紡織品(主要是口罩)、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兩項出口猛增,集成電路和農產品出口也保持正增長。IT類和農產品都是受疫情影響較小的部門,其對出口構成了一定支撐。
最后是,東盟和“一帶一路”國家繼續發揮出口基本盤的作用。4月除歐美日韓、東盟和中國香港之外的其他地區,對中國出口同比的拉動達到5.06%;截至3月中國對“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增速已攀升至55.7%,大大高于整體出口增速。
進口方面,4月進口下挫主要是從其他地區進口由正轉負,對進口同比產生了很大拖累;而從歐美日韓、東盟和香港的進口拉動均有所提升。這說明進口的下挫應該不是由于內需更弱,主要還是與加工貿易進出口的錯位有關。主要進口產品的數量變化也呈現出一定分化,4月中國進口食用植物油、鐵礦砂、銅材和紙漿的增速較高,而進口汽車和成品油的增速較低,工業原材料的需求應已進入復蘇階段。4月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繼續快速下跌,RJ/CRB商品價格指數環比進一步下挫13.5%,對進口增速也產生了明顯拖累。
總之,4月出口數據超預期的強,主要反映了中國生產的較快恢復,仍不可低估海外疫情暴發對出口的顯著拖累;4月進口數據超預期的弱,與價格因素和加工貿易進口此前的較快增長有關,并不作為內需不振的體現。出口是二季度中國經濟的核心影響因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