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時間開啟!夏長亮、沈方勇、王曉菲......懷揣千萬紡織人的期待而來
01
話題一
“新形勢下的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
紡織產業是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產業,也是科技應用和時尚發展的重要產業,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緊密關聯。近些年來,我國紡織科技得到了快速發展,實現了從難以望其項背到跟跑、并跑乃至部分領跑的歷史性跨越,我國紡織產業鏈的大部分環節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產業規模穩居世界第一。紡織工業將成為中國最有潛力率先跨入世界制造強國行列的工業部門之一。
對應建議:關于加大對紡織行業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引導與支持的建議
紡織行業在轉型升級中,須響應總書記的號召,抓住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賦予的機遇,加快推動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著力建設紡織工業互聯網平臺和紡織行業大數據中心等行業數字新型基礎設施,壯大行業新增長點,形成發展新動能。
具體建議:
一、加大對紡織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的支持力度,鼓勵硬核創新,減少卡脖子項目,實現自主可控
目前,我國已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的紡織工業體系,是全球紡織品服裝第一大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但是我國紡織科技創新能力總體上仍相對薄弱,行業核心和關鍵共性技術開發相對不足,創新中心布局不夠完善,制約著我國紡織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全球競爭力。建議政府部門加大對紡織行業工業強基項目、智能制造、綠色制造、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及重點研發項目支持力度,合理擴大現有專項資金的支持范圍。適時推進紡織行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在完善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建設,擴大建設領域布局,增設高端紡織品創新中心。
二、建設跨紡織產業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構筑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
對于處于轉型關鍵期的紡織工業而言,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核心,對促進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構筑產業競爭新優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議支持紡織行業建設跨產業鏈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行業制造資源的匯聚共享、優化配置與高效協同,打造行業數據樞紐,打通企業內部、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鏈之間的數據孤島,賦能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促進產業創新變革。同時建議培育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新模式,提升紡織產業鏈網絡化協同能力和應對公共緊急突發事件能力,并對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在產業集群產業園區的落地應用給予必要的政策引導和支持。
三、建設紡織行業大數據中心,支撐行業數字經濟發展
紡織行業數字經濟的發展,勢必帶來巨大的數據處理需求,承載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能力的大型數據中心將是紡織行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建議支持紡織行業建設大數據中心,并與重點產業集群區域大數據中心實現互聯互通,形成行業大數據服務體系,實現對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數據采集、匯聚和應用,提升數據資源管理能力,為行業宏觀決策、企業生產經營、區域經濟發展以及應對國際貿易爭端等服務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建議出臺相關政策、措施,促進數據有序共享,全局流動,充分使用,釋放數據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和倍增效應。
02
話題二
“棉花以及相應的國際供應鏈優勢問題”
棉花問題一直以來都是紡織原料市場的焦點話題。2011-2013年,棉花三年臨時收儲期間,國內外棉花價差最高達6000元/噸,對我國棉紡織產業參與國際競爭帶來巨大壓力。2014年取消臨時收儲政策,新疆實施棉花目標價格改革,國內棉花價格逐步回歸市場,內外棉價差開始縮小。同時,國儲棉開始去庫存,從最高1000多萬噸已經降至目前合理水平,我國棉紡織行業為國儲棉去庫存做出了重大貢獻。
但是,近幾年來,棉花及棉紡織產業又出現了一些新情況,主要表現是棉花種植在新疆高度集中。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新疆棉花2019年產量達 500萬噸,占全國棉花總產量的 84.9%。據新疆自治區有關部門統計,2019年底新疆棉紡紗錠規模達 1991 萬錠,約占全國紗錠總數的 16% 左右。與此同時,在市場的作用下,加之國家對內地植棉的政策扶持力度明顯較弱,疆外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萎縮明顯。
與此同時,我國新疆棉制品現在受到一些品牌商的限制,影響出口型企業的生產經營,整體削弱了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
對應建議:關于促進棉花及紡織產業健康發展的再次建議
受政治形勢、行業發展現狀以及疫情影響,棉花及棉紡織產業內憂外患,目前存在以下四方面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一是我國紡織業的棉花原料受進口配額限制,長期與國外存在價格差異,大大增加了棉紡企業的采購成本,使我國的棉紡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二是我國棉花種植的區域性過于集中,容易形成農產品和基礎工業品對單一地區的過渡依賴,不利于我國棉花產業的長遠穩定發展;三是疊加疫情的嚴重打擊,除防疫用品外的紡織品及服裝對外貿易受到嚴重沖擊,從產業鏈終端迅速傳導至上游,很多棉紡織企業面臨生存危機;四是中美貿易摩擦在后疫情時代的延續,有可能將進一步加大棉花、紡織及相關裝備行業的壓力,如果不能有效應對,將會給產業帶來嚴重后果。
具體建議:
1.從“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企業跟進”的角度出發,立足棉花種植、紡織、服裝的全產業鏈發展,做出更加優化和合理的頂層設計,加強政策的提前預判和綜合研究,制訂合理、可操作、可持續的棉花及棉紡織扶持政策。
2.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加大內地棉花種植扶持政策,鼓勵適度恢復長江、黃河流域等棉花歷史主產區種植規模。不僅考慮地方經濟發展,還要充分考慮紡織產業安全問題。
3.積極推動棉花管理體制改革。鑒于形勢的緊迫性,盡快放開棉花進口配額,若短時間內無法放開,應提前公布發放棉花進口配額的預案,取消滑準稅;并根據市場情況提前公布儲備棉的輪入輪出預案,增強我國棉紡產業鏈參與國際競爭的信心。
03
話題三
“培育自主品牌”
一直以來,我國作為紡織服裝生產大國、出口大國、消費大國,與品牌強國相差甚遠,甚至世界500強中,國內紡織行業也只有2家。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費理念和方式的轉變,品牌意識的增強,國人消費自主品牌的信心與民族文化自信亟需加強。品牌興則產業興,品牌強則中國強。
對應建議:加大對品牌建設的引導與支持、提升自主品牌消費信心與國人文化自信
當前,我國整體消費能力優勢明顯,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水平有待提升,國人消費自主品牌的信心與民族文化自信亟需加強。擁有一批優勢自主品牌,中國企業才能在全球商業競爭中擁有絕對市場份額、擁有定價權和發展話語權。
具體建議:
一是完善數據庫建設。將自主品牌產品市場銷售額、平均銷售單價、品牌建設投入額、專職從業人數等指標調查納入國家統計序列,為客觀、科學評價自主品牌建設情況提供數據基礎支撐;支持行業組織和專業研究機構,建立完善的中國紡織服裝品牌數據庫,以重點品類、代表性企業為重點,連通產業鏈上下游加工制造品牌、終端消費品牌數據資源,推進優質品牌資源對接;實施“紡織服裝品牌競爭力評價與提升工程”,形成品牌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科學合理評估、針對性提升自主品牌競爭力水平。
二是加強品牌培育。引導更多企業基于自身發展建立與完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著重產品品質提升、創新創意與品牌文化建設,提升品牌建設的關鍵環節管理能力;培育一批優秀“國潮”品牌,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品牌“國家隊”,持續提升中國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從產業鏈制造端布局,同時注重發揮個體與集體的聯動作用,將制造品牌、消費品牌培育與區域品牌建設相結合;出臺具體優惠政策支持自主品牌、龍頭企業的全球產業鏈布局;建立行業龍頭企業培育庫,對入圍“中國企業500強”的企業給予特別獎勵和扶持,讓工業自主品牌企業也能享受到高新技術企業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積極培育若干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產業集群和標志性產業鏈;與時俱進,重視“創意設計+智能化”“營銷管理+數字化”等新時代緊缺型、復合型人才培養。
三是加強推廣宣傳。建議加強對圍繞“中國品牌日”開展的行業專題活動的支持,充分發揮中國品牌日、大型展會、時裝周等專業化平臺的作用,同時通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播渠道,注重高效化、廣泛性傳播,面向社會大眾開展優勢自主品牌宣傳推廣活動;支持行業開展優秀品牌案例故事推廣、紡織工業文化旅游、產業與生活藝術展、走進博物館、走進非遺等活動,培養全社會對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新面貌、新優勢的新認知,培養自主品牌消費信心。
04
話題四
“扶持實體商業”
新冠疫情對傳統品牌門店帶來致命打擊,服裝品牌大面積關店,但租金、人員等費用成本依舊存在,實體零售首先自身必須拋棄原來固守的經營模式,但同時也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和引導。
對應建議:關于扶持實體商業的建議
傳統品牌門店受電商巨大沖擊,網購潮導致消費者分流,傳統百貨業面臨洗牌困境。除此之外,商業街區域地價上升,沿街商業門面租金大幅提高,大部分品牌門店客流日減,收益日微,衰落日見。此外,在稅負方面也面臨不公平待遇。這次疫情對今后品牌門店的渠道運營建設提出了新的挑戰,必須重新定位。
具體建議:
一、政府部門要有傳統文化的意識,要有扶持品牌門店的具體政策,要有關愛傳統商業街的有效措施。城市建設應保護傳統商業街的歷史建筑,保護其獨特地標空間環境,這是城市空間藝術的精華。政府商貿、文化、城管等部門應利用歷史文化建筑景觀,烘托地方商道文化的氣氛,放寬節假日人為管制,活躍商業街繁茂景象,營造節假日喜慶氣氛。
二、傳統品牌門店不僅受電商沖擊影響很大,又因沿街商業門面租金的大幅提高,盈利越來越差。建議政府給予傳統門店低門檻、低利息的貸款,消除金融領域對傳統商業實體店的隱性壁壘,真誠熱心給與傳統品牌門店關心和支持。
三、傳統品牌門店與電商的稅負不公平,電商始終免稅,實體店持續征稅。政府應加大對傳統商業門店資金的扶持優惠力度,讓百貨業享受與電商同等或減半的稅收待遇。商業街品牌店是幫助政府減緩就業壓力,安置下崗失業人員的有效渠道,而工資、保險、福利讓企業不堪重負,建議政府對規模型傳統商業門店,給與就業獎勵基金,給與財政補助,讓品牌門店增強與電商競爭的實力和勇氣。
05
話題五
“產業工人成長”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戰略要求,而這一切離不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高素質職工隊伍。在美國《財富》雜志發布的2018年世界500強排行榜單中,我國企業數量達到120家,僅次于美國的126家,排名世界第二。但是,大而不強也是我們不容回避的問題。
對應建議:關于推動職工文化對產業工人隊伍建設影響重大的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全員參與的職工文化,體現了新時代職工文化對于全面提升我國職工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意義。但是,由于對新時代職工文化的理解差異,職工文化建設的質量和效果也千差萬別,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及時有效解決,將影響新時代職工文化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從而影響職工隊伍整體素質乃至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具體建議:
1. 在政策規劃上做出全面安排,為職工文化建設提供方向引領。
2. 在戰略布局上,將職工文化納入與企業文化同等的戰略地位。
3. 在活動形式上,進一步豐富傳播先進職工文化的載體。
4. 在管理實踐中,凸顯新時代職工文化的管理價值
5. 在重點環節上,加大學先進做先進的力度。
6. 在重點環節上,加大學先進做先進的力度。
7. 在制度體系方面,形成完善的職工文化管理系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