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構建蠶繭生絲質量監測新模式
“蠶繭生絲質量監測是纖監系統機構改革后面臨的全新課題,是在履行公證檢驗職能的基礎上,創新工作模式的一種新定位、新思路,旨在通過新的管理方式服務繭絲質量整體水平提升、行業平穩有序發展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近日,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負責人接受中國質量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確定在山東省域開展試點,該中心將利用2020到2021兩年時間,探索新型監測方法,研究構建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體系,為全國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的全面實施提供示范。
記者了解到,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制定了《山東省2020年度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實施方案》,并啟動了相關工作。該中心積極圍繞服務產業高質量發展這個主題,不忘初心、開拓創新,緊扣產業鏈桑、蠶、繭、絲各環節,堅持走訪調研、抽樣檢驗、實地監測等方式,在實踐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行,繭絲質量監測工作得到了行業廣泛認可,企業參與積極性高,質量意識明顯增強,行業發展整體向好。
堅持目標導向,高起點制定全鏈條的監測方案。該中心將監測試點工作列為“重點工作攻堅年”攻堅事項,成立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專組,多次召開專題會議,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強烈的使命感研究蠶繭生絲質量監測試點工作組織推進事宜。制定了覆蓋桑、蠶、繭、絲等全鏈條的質量監測實施方案,明確思想和目標,經與中國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溝通交流,科學設置監測環節、內容、指標和重點,細化試點工作的時間進度表。
堅持“一線工作法”,重調研尋路徑。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找準質量突破口,優化監測著力點,分產區到桑園地頭、農戶家中等開展春蠶養殖、桑樹種植品種及種植面積情況調查,收集產業鏈最基礎環節的第一手資料。實地走訪養蠶大棚,向養蠶大戶了解簇中質量管理,現場查看蠶繭產品,切實感受到簇中管理差異對蠶繭質量的影響。在鮮繭收購時節,該中心工作人員到現場采樣測試,用監測數據客觀研判質量狀況。在繅絲車間一線,工作人員向專家請教生絲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實地察看夏繭收購加工、標準化蠶桑示范園運行情況,了解繭絲產業發展狀況、“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模式的前景及存在的困難,不斷探索監測思路方法,強化技術指導幫扶。
堅持創新與常規相結合,穩步推進各項監測。該中心通過開展春季鮮繭質量監測,選取有代表性的地區進行抽樣檢驗,重點開展關鍵點監測,選取日照、泰安等重點產區,連續開展春夏秋三季蠶繭不同簇中管理方式導致鮮繭、干繭質量差異的監測,開展同一品種桑樹飼養不同品種蠶、不同品種桑樹飼養同一品種蠶所對應蠶繭的質量狀況監測。該中心堅持繭絲公證檢驗的技術支持和數據支撐,通過公證檢驗掌握部分產區干繭及生絲質量情況,完成干繭公檢120批次、生絲公檢200批次。深入分析研判公檢數據,為企業量身定制質量統計分析,查找產品質量波動原因,提出改進完善建議,必要時提出風險預警,引導企業提升產業鏈整體質量意識,促進繭絲產品質量提高。
“繭絲綢產業是山東省傳統的特色產業,發展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山東省是優質繭絲綢生產和出口的重要省份,具備了蠶種繁育、植桑養蠶、收烘加工、繅絲絹紡、絲織印染、絲綢服裝、出口貿易等完整產業鏈。”山東省纖維質量監測中心負責人表示,山東省創造的“龍頭加工企業+基地(蠶農合作組織)+農戶”模式被國務院推廣。在山東省部分地區,發展桑蠶業成為促進當地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出口創匯的重要手段。下一步,山東省蠶繭生絲質量監測試點工作將以質量監測為著力點,通過質量調查、公證檢驗、研究監測、風險監測等多種監測手段編織質量監測網絡,關注行業各環節的發展態勢、產業布局、市場環境變化等各種信息,開拓創新,為行業發揮好“數據庫”和“智囊團”的角色作用,促進區域蠶繭生絲質量提升,用兩年的時間為全國蠶繭生絲質量監測工作的全面實施提供示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