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商會:貿易救濟案件頻發紡織商會為中企應訴搭建平臺
在日趨復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貿易救濟調查頻發給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帶來諸多困擾。對此,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積極應對,同時依托四體聯動應對機制,在商務部貿易救濟局的領導和在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的組織下,在印度粘膠纖維紗線反傾銷調查、印度60旦以上粘膠紗線反補貼調查以及秘魯服裝保障措施調查等多起案件中取得完勝。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遭遇的貿易救濟調查數量繼2020年達歷史峰值后呈現回落趨勢(2020年紡織服裝行業貿易救濟案件數量22起)共遭遇13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下降40%;涉案金額20.85億美元,同比下降23.6%,分別為韓國、印度、巴西、土耳其、阿根廷、秘魯6個國家發起的反傾銷、反規避和保障措施調查,涉及聚酯全拉伸絲(FDY)、粘膠短纖、PU革、聚酯紗線、聚氨基甲酸酯浸漬的紡織品等產品。其中,原審新立案件4起(3起反傾銷和1起保障措施)、日落復審7起、反規避2起。
從以往案件看,紡織服裝貿易救濟案件涉案金額多在數千萬美元。近年來,受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各國對國內產業保護力度加強,貿易救濟調查力度呈加大之勢。2021年,中國紡織服裝遭遇的4起原審案件涉案金額均高達數億美元。
中國是土耳其最大的進口來源國。據GTF數據,2018年-2020年,土方分別從中國進口紡織服裝產品19.5億美元、19.4億美元和15.8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24.1%、25.6%和23.5%。為保護國內產業,土耳其持續對中國紡織服裝產品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并頻繁啟用反規避調查。截至目前,土耳其共對中國發動54起貿易救濟調查,包含反傾銷(包括原審和復審在內)41起。
韓國也更加注重對國內產業的保護。自2005年首次對中國彈力絲(DTY)啟動反傾銷調查以來,韓國共對中國紡織服裝發動6次貿易救濟調查,主要集中在2011年-2014年,涉案金額較小(44萬~440萬美元),主要針對DTY和定向聚酯紗線(POY)產品。時隔7年之久,2021年1月韓國對自中國進口的FDY展開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4.6億美元。在綜合企業應訴意愿的基礎上,本案未能組織行業抗辯,5家抽樣企業單獨參加傾銷抗辯。2022年1月6日,韓國調查當局正式發布終裁公告,決定征收為期5年的反傾銷稅。
面對貿易救濟調查,企業應如何應對?對此,紡織商會認為,中國紡織服裝出口企業可以通過傾銷或補貼抗辯(從單個企業角度證明產品出口價格并未低于其正常價值的出口價格進入目標市場)和行業無損害抗辯(從行業角度證明調查國國內產業不存在損害,或者進口產品與其國內產業損害或損害威脅之間無因果關系等)進行應訴。其中,企業單獨傾銷抗辯通常會取得單獨稅率。
在企業積極應對的同時,紡織商會也提供了精準的服務,通過組織企業參加代表整個行業利益的無損害抗辯,力保全行業正常出口。去年,紡織商會共組織召開6場案件應訴協調會,成功組織2起案件的行業無損害抗辯--巴西聚酯紗線反傾銷調查和秘魯服裝第二次保障措施案。目前,這2起案件仍在審理中。在四體聯動機制下,各方積極配合,2020年紡織商會組織的6起案件行業無損害抗辯已陸續發布終裁結果,其中3起案件(印度粘膠纖維紗線反傾銷案、印度60旦以上粘膠紗線反補貼案和秘魯服裝第一次保障措施案)取得完勝。
作為四體聯動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紡織商會注重貿易救濟案件的提前預警,幫助企業規避出口風險。在調查國立案后,紡織商會會第一時間通知企業涉案產品情況和案件進展,動員并組織企業應訴,在廣泛了解行業和應訴企業出口情況后向調查機關遞交抗辯意見,參加調查機關舉辦的聽證會陳述反對征稅意見,聯系對方國家商協會、進口商和下游客戶形成同盟軍共同向調查機關施壓,屢次化解紡織品雙邊貿易摩擦案件的不利影響,維護企業的出口經營。此外,紡織商會還為企業提供技術性貿易壁壘服務、信息咨詢、業務培訓、法律法規研究和對外交流預警等日常法律服務工作,全力保護企業利益,維護行業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