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CCFW國風季暨第二屆中國長城國風服飾文化節啟幕!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作為華中小鎮第四屆國風文化節的重要活動之一,6月8日,由中國服裝協會、華中集團、上海時尚之都促進中心聯合主辦的2024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國風體驗季暨第二屆中國長城國風服飾文化節于在華中小鎮正式啟幕。
“出圈吧!國風美少年”,本屆國風文化節聚焦國風體驗與親子研學,從國風趨勢發布、文旅產業構建、國貨消費體驗、親子研學互動多個維度,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聲,整合各領域資源,培養塑造有民族文化底氣、有高雅向上才氣的當代中國少年兒童群體,進一步加快推進華中小鎮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第一親子研學基地”的體系建設。
活動以推動民族文化自信背景下的新時代國風少年衣冠儀禮養成方式為己任,內容豐富,亮點紛呈。配套國風星秀場、國風服飾舞臺劇、親子研學論壇、古今風物集、風雅頌私塾、雅士運動會等一系列活動,構建適合現代兒童國學、國術、國藝的養成方式,助力國風美少年健康成長,出圈出彩!
盛會啟幕
出席本次活動的領導及嘉賓有:華中集團董事長趙建棠、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國風時尚專委會主任楊曉東、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孫茂松、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華中大健康產業首席專家蘇元福 、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華中小鎮首席文化顧問董耀會、時尚藝術家、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金鼎獎設計大師張肇達、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標準創新研究所所長梁永勝、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導、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理事長苑利、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紅樓夢學會秘書長何衛國、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歷史文博系主任、北京聯合大學文化遺產研究所所長顧軍、原軍事醫學科學院基礎所生物治療前沿技術研究室主任、北京震旦鼎泰創始人于繼云、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中國研學旅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旅游協會研學旅行分會副會長代改珍、中央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蘇揚、中央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戴瑩、河北旅游協會會長翟玉虎、保定學院黨委書記 胡連利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輕工業處副處長谷米、淶源縣人民政府縣長王燕 、保定小學校長高彥芹、華北電力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保定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吳樂為、保定學院副校長馬麗娟、淶源縣政府發展顧問劉春陽等企業家、藝術家及媒體代表。
▲華中集團董事長趙建棠 致辭:中華文化既需要代代守護、薪火相傳,更需要與時俱進、創新謀變。少年強則國強。當代中國少年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生力軍。我們舉辦國風盛會,弘揚國風文化,目的在于以文化人,感教于人,中國“向上向善”的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命基因,人文根脈和精神魂魄,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思想基石。在孩子心中種下中華文化的種子,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讓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錘煉中華少年高尚人格。在小鎮舉辦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中國長城國風服飾文化節,聚集國內外資源建設親子研學基地、國風度假目的地,是希望為中國少年搭建認識世界的廣闊舞臺,培養中華文化自信的堅定信仰,立德樹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國風時尚專委會主任楊曉東 致辭:國風服飾,不僅僅是一種衣著的選擇,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的生動體現。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辦國風服飾文化節,不僅僅是為了展示這些美麗的服飾,更是為了弘揚和傳承我們的民族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我們要有文化自信,堅守文化根脈,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當國風時尚邂逅華中小鎮,當傳統賦予時尚深厚的給養,當時尚為傳統帶來時代的氣息,中國傳統文化、中國國風服飾必然以全新的形式向世人展示中國的文化美,民族美,人民美。
▲華中集團執行董事劉峰;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孫茂松;中國服裝協會專職副會長、國風時尚專委會主任楊曉東;保定學院黨委書記胡連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原副院長、華中大健康產業首席專家蘇元福;時尚藝術家、亞洲時尚聯合會中國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中國金頂獎設計大師張肇達;河北旅游協會會長翟玉虎;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華中小鎮首席文化顧問董耀會;國資委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標準創新研究所所長梁永勝;中國藝術研究院紅樓夢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紅樓夢學會秘書長何衛國;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輕工業處副處長谷米,共同開啟華中小鎮第四屆國風文化節的華彩大幕。
賞古風華韻 赴國風盛宴
“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與擁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國風服飾相遇,恰如一場優雅的邂逅,讓人初見驚艷,再見傾心。本次“國風星秀場”吸引了包括京東兒童漢服、十三余童裝、GUANJU關雎記、YIXIAN乙仙、墨百、稚子言&西子問、Mogra Baby、南巷瑾夏、JS蔣碩·肩上云、襄荷共10個國風童裝高定品牌參與其中,近千名少年兒童T臺獻藝,盡顯形制華美的大國之風,傾情演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底蘊和傾世魅力!
著漢服華裳 興禮儀之邦
由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組委會與華中集團重磅打造的大型兒童國風服飾舞臺劇《服裝賦·衣冠儀禮》將于活動期間首演。在泱泱華夏文明的緩歌縵舞與華美服章間,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服裝賦·衣冠儀禮》由央視廣播電視臺主持人蘇揚領銜吟誦串講、國家知名古琴演奏家趙國強參與演繹,舞臺劇集詩詞吟誦、古風舞蹈、古典器樂演奏以及秦、漢、唐、宋、明、清等歷代服飾演繹,邀約百名國風美少年佩華冠、著霓裳,穿梭于中華大美風韻間,禮敬傳統文化。
“鏈”研學生態 尋創新發展
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中國民族最深厚的軟實力。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由中國服裝協會國風時尚專委會與華中集團聯合主辦的202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親子研學產業論壇將在活動期間舉辦。圍繞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國風親子研學兩大熱點話題,本屆論壇共設置了包括傳統文化培養、研學產業趨勢、國風基地建設和文旅市場需求等十余項內容分享交流。
論壇邀請到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研究領域的領軍人物苑利;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中國研學旅行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旅游協會研學旅行分會副會長代改珍;華中酒店管理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趙爾樂;河北美術學院副教、JS蔣碩·肩上云品牌品牌創始人兼設計總監蔣碩;如易文化非遺工坊創始人崔麗敏;中國京劇IP主理人季澤洋等各領域有權威性和前瞻性的專家學者做主旨演講,旨在充分挖掘華中小鎮國風度假優勢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鏈接,開發寓教于樂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項目與國風時尚文創產品,持續拓展親子研學文旅產業的外延與升級。
游國風市集 尋文化瑰寶
讓傳統文化走入市井,讓親子家庭零距離感受傳統文化的美好。本屆國風文化節還配套了國風創意市集——古今風物集,來自不同領域的品牌商戶展現國風服飾、國學文創、國潮IP、古風配飾、手工織物、特色美食、傳統樂器等各類豐富的商品。
古今風物集邀約了包括京東兒童漢服、中國京劇、敦煌文創、故宮里的大怪獸、歲時令、豬小屁等在內的知名品牌與國潮IP一起“出攤兒”,打造充滿古今文化融合的特色商業氛圍,在華中小鎮處處充滿漢唐風韻的建筑群中,深度還原充滿煙火氣息的市集場景。
品國學文化 承非遺之美
國風潮起,非遺煥新。國風親子手作活動——風雅頌私塾,以學習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導向,讓新時代國風少年兒童感受千年文化、學習歷史、品味國風、體會非遺魅力、感受美好生活。本次國學手工體驗以中華服飾文化為主線,將現代文化創意、時尚元素融入其中,邀約七位國家級非遺大師,帶來包括漢服折紙、非遺盤扣、非遺扎染、自然染織、傳統編織等一系列豐富多樣且極具趣味性的互動課程。
在非遺展示體驗活動中,非遺絹人、非遺景泰藍、中藥香囊、手工竹編、手工粽子、文玩手串、印花杯墊、卡織手鏈和腰機彩等傳統技藝以展示、互動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讓親子家庭沉浸式、零距離親身體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
頌國風之雅 享運動樂趣
“知書達禮、修身立德”。雅士運動會圍繞著古代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題元素展開,以創新的理念,結合少年兒童喜聞樂見的現代元素,重新賦予傳統運動項目新的活力。讓傳統運動在現代視角中煥發生機,少年兒童在游戲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現場設置了投壺、射箭、木射、踢毽子、蹴鞠、捶丸等國風運動體驗,再現傳統運動的颯與美。
華中小鎮,一座長城腳下的國風文化名鎮,其濃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產業基礎,為發展國風親子研學提供了天然優勢。2024CCFW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國風體驗季暨第二屆中國長城國風服飾文化以建筑為載體,以服飾為內容,以研學為形式,旨在以衣載道,以文化人,讓時尚藝術走進生活,讓國風服飾綻放光彩,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華中小鎮,一座長城腳下的國風文化名鎮,其濃厚的歷史文化、豐富的自然資源、雄厚的產業基礎,為發展國風親子研學提供了天然優勢。2024CCFW中國國際兒童時尚周國風體驗季暨第二屆中國長城國風服飾文化以建筑為載體,以服飾為內容,以研學為形式,旨在以衣載道,以文化人,讓時尚藝術走進生活,讓國風服飾綻放光彩,讓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在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