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跡中國文明脈絡,探尋傳統服飾之美 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服章之美,文化之韻。服飾,既是人類基本生活要素,也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它凝聚著勞動人民的匠心與創造力,更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綜合體現。
2024年5月25日,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在北京清華大學正式成立。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許峰,海瀾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立宸,江陰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吳莉萍,清華大學文科處處長楊永恒,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孟祥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方曉風,海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黃齊共同為研究中心揭牌。
研究中心將以古今華夏服飾為紐帶,依托清華大學深厚的學術積淀,搭載海瀾之家20余年的創新實踐經驗與強大研發勢能,在三大領域開展研究工作:一是針對中國傳統服飾進行研究和復原;二是構建中國傳統色彩體系;三是融合中國傳統服飾元素進行時裝設計。
海瀾之家×清華大學,跨界聯合突破想象
會上,彭剛表示:“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將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統籌高校雄厚的學術力量和企業的市場資源,以人文日新的進取精神和行勝于言的務實成果,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之路,讓中國服裝服飾之美走進生活、走向世界。”
周立宸在致辭中提到:“清華大學在中國服飾與色彩研究領域擁有頂尖的學術科研能力和設計研發水平,加之海瀾之家自身具備的生產規模、供應鏈能力以及品牌推廣能力,二者的結合必將在傳統服飾與色彩的研究成果上面帶來巨大的優勢,并以此去切實地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和創新性的發展,推動中國服裝產業創新發展和產業升級。”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跨界聯合將依托清華大學濃厚的學術氛圍與世界水準的人才培養體系,為國內服裝行業培養精英設計人才,并通過一系列市場演化,推動尖端人才在時尚領域的全面發展。此外,通過整合雙方資源,研究中心更將為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提供趨勢性科研成果,引領服裝行業在傳承與創新中,深入國民生活日常。
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文化,穿越時光煥新魅力
傳統服飾的面料、花紋、圖案、形制,以及織造刺繡工藝,無不傳承著綿延的文化,訴說著古老的文明。而如今的街頭巷尾,總能看到各式的馬面裙,年輕人選擇用馬面裙搭配襯衫、T恤甚至是西裝外套,這也體現了如今人們的文化自信自強、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情。
本次儀式上,由海瀾集團董事長周立宸主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副主任賈璽增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研究員高文靜共同撰寫的《中國最美服飾叢書——五色華彩馬面裙》正式發布,這也是“清華海瀾中國傳統服飾與色彩研究中心”的第一個研究成果。通過這一系列專業性的學術研究,樹立世界范圍內的權威性與影響力,深化大眾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的理解和認知,為中國服裝行業的創新發展、產業升級進一步獻力,讓華夏之美走向全世界。
從傳承到創新海瀾之家躬行不倦
有形的服飾背后,是無形的精神力量。作為誕生于中華大地的服裝國民品牌,海瀾之家也在為弘揚服飾文化,增強中國時尚產業的國際競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始于衣冠,達于博遠。從傳承到創新,從“國民品牌”到打造“國民時尚”,海瀾之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堅守與推廣,并不僅僅停留在一件衣服、一處工藝、一類設計。自2022年起,海瀾之家便整合企業研發資源,與權威高校研發機構達成戰略合作,以上億級的投入,打造了海瀾云服實驗室,致力于打造具有突破性、引領性、功能性、實用性的中國服裝研發高地。
值得注意的是,海瀾之家不斷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先后推出了“龍騰九州”“虎虎生風”“道法自然山水人間”等文化系列。正如海瀾集團董事長周立宸所言:“服裝行業的生命力,離不開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海瀾之家正是通過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現代科技的創新共融,煥發出國民品牌不竭的生命力。
我國自古有“禮儀之邦”“衣冠上國”的美譽,崇尚仁德、信奉禮樂的古人,藏禮于器、服以旌禮,將宇宙秩序、家國倫理、民族精神,點點滴滴融入衣冠。在諸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傳統服飾正在走進現代人的生活,走上世界的舞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正在迸發屬于這個時代的光彩。
(來源:新華網)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