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率改革助推鞋服企業產業升級
6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將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6月20日,央行官方網站公布了“答記者問”,強調此次匯改,旨在穩步推進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人民幣匯率不進行一次性重估調整”。
匯率浮動,為推動產業升級和提高對外開放
工商銀行4.28+0.112.64%放水平提供了動力和壓力。”對我國經濟適應能力,央行“答記者問”表示了樂觀態度,認為“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已達到較高水平,較多的企業已具備積極調整和應對市場變化的靈活性和能力”。“在世界貿易格局下,我國外向型企業已形成不可逆的壯大趨勢。”國家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也持有相似的判斷。今年上半年,商務部、工信部、發改委、財政部以產業升級的名義,頻頻對東莞、佛山、深圳等多個珠三角城市進行壓力測試,匯率和貿易的聯動成為調研重點。
“2010年的訂單都已經復蘇了。”世界最大女鞋生產商、東莞華堅集團董事長張華榮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今年以來國際訂單迅速增加,年初預期人民幣升值,年中出現轉移海外的訂單回流,“中國的生產消費已無法替代,起碼在珠三角,匯改帶來的機遇將大于挑戰”。
“中國規模”之辨
去年以來,我國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日漸下降,國際收支向均衡狀態進一步趨近,但是,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國在順差市場上的獨大,引發海外市場的反彈。今年3月,美國兩黨聯署《2010貨幣匯率監管改革法草案》,其中“匯率偏差標準”專門針對人民幣。按照這項指標,美方一旦認定人民幣幣值偏低,計算差額后,即可以對從中國進口產品整體征收同樣幅度的反補貼關稅。“不升值就加稅”,手段之犀利前所未有。
歐盟動作幅度同樣不小。今年以來,在歐盟帶動下,秘魯、韓國、加拿大、巴西、阿根廷等30多個國家同時對中國鞋業作出反傾銷終裁,形成“全球圍剿”之勢。僅東莞一地,其鞋業就占據中國鞋出口總量42.7%,200萬從業人員、15億雙鞋產能,面臨艱難的轉型壓力。
“從本質上看,這是國際貿易格局一場劇變,不再是單純的‘市場公平’與否的問題。”“歐盟對華鞋產品反傾銷應對聯盟”發起人、廣州創信鞋業董事長吳振昌稱,中國皮鞋出口企業多達千家,絕大多數是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是我國對外貿易最為市場化的一塊,歐盟以“非市場經濟標準”予以打壓,涵義已不在法律字眼層面。“我們一直說,中國鞋和歐洲鞋,是市場互補。”吳振昌回顧,他們向歐盟法院提供足夠證據,證明中國銷往歐洲的皮鞋,多為中低檔,和歐洲高檔皮鞋產品并不沖突,但是對方拋出了“中國規模”一說。“第一次聽到,印象深刻。”吳振昌說。
中國特有的快速高效大規模出貨生產模式,在全球無法復制,而產銷到達一定規模,上下游也就形成相互依賴態勢。尤其在代工行業,中國制造和歐美品牌,已呈血脈相連之勢。
“歐美品牌商,已經高度依賴我們。”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也參與了對歐盟的反傾銷訴訟,征收反傾銷稅之后,意大利GEOX等重要客戶見勢甚至主動提出承擔16.5%的反傾銷稅。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的“議價空間”,似乎比想象的要大。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克魯格曼提出的“新貿易理論”,正是基于“中國規模”這一國際貿易現實。
克魯格曼的觀點是,即便不存在比較優勢,規模經濟本身也可以是產生貿易的原因。中國低技術條件下的產業內貿易,使得專業化與大規模生產成為可能,進而導致更低的價格和更大程度的商品多樣化,從而影響國際分工和貿易,反過來奪取高技術國家手上的主導權。也正基于這一點,克魯格曼力主對中國發動匯率戰或貿易戰,試圖以國家強力扭轉“中國規模”的市場優勢。
產業升級之道
張華榮稱,“中國規模”獲得的市場優勢和財富優勢,確實有利于企業升級轉型,轉型路向也不一定是技術研發,可以是研發渠道的建設。 事實上,“三產導向”正是此次匯率改革一項重大目標。按照央行“答記者問”,匯率浮動,將促使出口從簡單加工轉向深加工和精加工,拉長生產鏈條,細化分工,優化資源在貿易品部門與非貿易品部門間的配置,促進就業大軍向服務業的轉移。
張華榮很早就謀劃自主研發和自主品牌的建設,先后投入了1億元的資金,但自主品牌出貨量還不到公司總產量的2%。他得到的結論是,品牌技術背后,是很強的市場積淀,為此他改變策略,按照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辦工廠不如辦市場”策略,在全球制鞋企業集中地東莞厚街打造世界鞋業亞洲總部基地,集全球鞋業生產基地、采購中心、研發中心、信息中心和價格中心于一體,聚集5000多名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等國家從事鞋業研發、貿易的工作人員。目前,商務部已將該項目列入的重點支持項目。
東莞也適時推出《關于促進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的實施意見》,因地制宜,結合舊工業園區更新改造,選擇有一定產業集聚基礎的2-3個創意產業園區,建設示范園區。“有了規模基礎,就有了產業整合力量,歐美的技術優勢并不可怕。”張華榮說。然而在他看來,規模成型形勢下,中國制造尚有兩重憂慮。
一個憂慮是對勞動密集產業的認知。張華榮稱,將勞動密集當作淘汰標準非常危險,此次匯改對這類產業是個沖擊,尤其是一頭在內一頭在外企業,比如紡織服裝行業原材料80%以上都是國內采購,卻要對外出口,匯改對這類行業的沖擊是巨大的。這種情形下,如果國家不支持,企業將被迫以多種手段降低成本,可能會出現重大扭曲。
而張華榮提到的另一個憂慮是匯率利率背離問題。張華榮稱,他最擔心人民幣國外升值,國內貶值,如此一來,低端制造業利潤越來越薄,技術升級又困難重重,勢必導致大量資金進入股市、樓市尋找機會,或將“引發制造產業資金轉移”。做工廠投資幾個億,創造幾萬人就業,能拿到5%-8%利潤就不錯了,可投資房地產、股票收益卻高得多。“我現在非常的困惑。”張華榮稱。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