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利小而不為,創業從抹桌布開始
不以利小而不為,創業從抹桌布開始
夏金運1948年生于河南省正陽縣皮店鄉,20歲那年接父親的班成為駐馬店市皮件廠的職工。經過多年拼搏,他從一個小工人熬成了市外貿局的辦事員。1992年,他毅然做出了下海創業的決定。當時,他已44歲。
夏金運的決定,遭到了親友的一致反對,就連妻子也感到不可理解:都四十多歲的人了,還窮折騰個啥呀?一旦失敗了,咱這一家子喝西北風去?面對妻子的嘮叨,夏金運充滿信心地說:“放心吧!創業有風險,可也有機遇,相信我,一定會成功的。”
創業的第一步究竟該落腳何處呢?夏金運來到了鄭州。他知道,外貿單位經常會有一些來料加工的活兒,他希望在這里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省外貿公司,他這個還沒有做過一單外貿生意的皮包公司的小老板,遭遇的是冷眼相待,一位業務經理說了句“沒活”,便再也不理睬他。他沒有放棄努力。那天晚上,他一路跟蹤,來到那位經理家,卻又被拒之門外。他索性蹲在經理家門口,企盼對方能忽起側隱之心,可他一直等到夜里12點鐘,也沒有等到這樣的機會。
在兩個月里,夏金運6進省城,在外貿公司的經理們面前軟磨硬纏,依然一無所獲。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那點微薄的收入維持。直到這年5月,他第七次來到省外貿公司,才終于有了一線希望。
一位經理對他說:“我手里有份做抹桌布的單子,如果你愿做,咱們可以詳細談談。”
夏金運馬上給妻子打電話,仔細將抹桌布的規格、樣式描述了一番,讓她趕緊在家里做個樣品。他再三囑咐:“記住,明天一定要把樣品送到鄭州!”
第二天,當夏金運把樣品放在對方面前時,經理被他的誠心感動了。他緊緊握住夏金運的手,感激地說:“老夏,咱實話實說,這批貨是出口日本的,由于業務量不大,我找了好幾家企業,都被人家謝絕了。就沖著你這種精神,今后有你干的活。”
拿到訂單,夏金運馬不停蹄趕回駐馬店,向親友借了2萬元錢,購買了20臺別人淘汰的縫紉機,在附近一家小學校租了兩間舊教室,又招聘了20多名下崗工,便緊鑼密鼓地投入了生產。當有人笑話他太“賤斜,連這點小錢都要搶著去撿時,夏金運笑著說:”錢都是一分一分掙來的,誰都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
就這樣,夏金運淘到了下海后的第一桶金。盡管只掙了3000多元錢,畢竟邁出了創業的第一步。
得失全在一閃念,做人比做事更重要
接下來,夏金運又做了幾單抹桌布業務,雖然生意都不大,卻總能維持正常生產。到了1993年初,他的小作坊已由20臺縫紉機發展到了40臺,人員也增加了一倍。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