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千萬不要忙著“搞垮”自己的品牌!
不客氣地說:中國品牌“搞垮”,當然也有20%的企業老板把自己的品牌做成了冠軍、亞軍和季軍……下面的這些現象的客觀存在可以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
現象1:四兩撥千斤“撥”走了利潤
一個企業的生命力就是營銷,更是企業的核動力,就好比是汽車的發動機一樣。可有些營銷部門只有兩三個人,而其它部門加起來卻有一兩百人之多,結果出現賺錢的人少,花錢的人多的現象,長期以往下去,企業何來利潤?“四兩撥千斤”雖然很有道理,但是成功的機率是很小的,請問企業的老板們,您何不千斤撥四兩呢?這樣成功不就是概率效應了嗎?
現象2:紅海拼“刺刀”企業沒底氣
服裝品牌的渠道建設已經從招商過渡到品牌價值投資分析,很多企業通過人海戰術招商,品牌招商工作變成了肉搏式的拼“刺刀”,結果找到了一大批客戶來到招商會現場,卻不能說服代理商來做自己的品牌,招商代表也只有通過熱情、展示企業實力、看看工業園等,吃好、喝好和住好等“三好”政策來感化代理商,試問這種沒有市場趨勢的品牌,即使他們加盟,又如何立足于未來的市場?{page_break}
現象3:千金散盡不一定還復來
前幾天,我連續聽到三個企業的業務經理說,最近他們所在的企業招商獎金大幅提高,高到招一個省代獎金3萬元,我一聽嚇一跳,便笑著說:算了算了,我也去招商!其實一個服裝品牌的成功是品牌、營銷和產品三駕馬車同時驅進,這樣一個品牌的整合就沒有時間差了。試問一些企業家,你們用“重金之下必有勇夫”的招商模式,即使這些代理商加盟了,可你們的產品的趨勢在哪?品牌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大?你們花去的招商資本還能賺回來嗎?真的可以千金散盡還復來嗎?
現象4:“砍掉成本”變“砍掉成功”
溫州有一個企業老板,每天想的最多的就是:員工有誰是多余的,是否“砍”掉?原因是他聽了一堂“砍掉成本”的課,內容是企業家早上起來就做兩件事:今天沒利潤,就得砍成本。我聽完哭笑不得,我在想這位企業家一定是沒有理解“砍掉成本”的真正意圖,他不是在砍掉成本,而是在砍掉成功。當然,開源節流是企業家必須去做的,只是我們在“節流”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考慮如何“開源”。
現象5:服裝“庸才亂世”
福建一家企業營銷總監派出的業務員都安排在兩次訂貨會前才回來,但是每當業務員回來的時候,業務員馬上提出辭職。為什么會這樣?原來業務員在外久了,他對企業的向心力、對團隊的組織力等都沒有了,而且他早就在本省內找到了另外一份工作,在別的公司上班,這個業務員真爽,等于拿著兩份工資。其實,業務員出去招商時間最好是20天左右,每次出差前必須要進行充分的培訓,制作招商計劃書,簽訂指標責任狀。這說明最重要的就是選人,而更重要的是要選對人。
現象6:80%的直營能讓品牌壯大嗎?
企業要做大,是否真得要大力發展分公司?我服務過一個品牌,200家店鋪就有140家直營,現在被庫存壓得資金鏈斷裂,每天想著賣股份。有一點可以肯定,沒有通過總代理來完善二級店發展過程,直接通過直營來發展使其品牌壯大是不可能的,有些品牌二級店還沒建立完善就直接砍總代理,聽說這些品牌發展到現在也快搖搖欲墜了。其實分公司和總代理并不是一個品牌成功的本質。要學會有一些成功的品牌企業家提出的觀點:代理制50年不變。這才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以上這些現象值得我們去深思,中國的服裝資源有限、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代理商“十年磨一劍”的辛酸勤勞賺得第一桶金,老板們不應該將蠅頭小利建立在代理商痛苦的基礎之上,憑著自己的喜愛,每天毫無方向地去“試驗”,最后給自己創造出一個“土匪”品牌。
“土匪”品牌,這個詞出現在服裝洗牌的時代,值得我們去探討。如果企業今天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就應該好好想想再過10年企業的市場在哪里?在筆者看來,一部分二級店已被冠軍、亞軍、季軍品牌所搶占,另一部分也會被新一類趨勢品牌所取代了。大家可以回想,上世紀90年代的冰箱市場有上百個品牌,隨著幾年的洗牌,現在只剩下五六個品牌,到最后也只保留冠軍、亞軍和季軍品牌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