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制約東莞制鞋業發展的因素
東莞制鞋業曾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這個鞋業制造基地近幾年卻接連遭遇困境。人民幣升值、原材料上漲、出退口稅調整、新勞動法頒布……一個個困難正震痛著每一個東莞鞋企的心。
資源緊張不足 廣東地區主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制鞋、家電、家具等企業為主。油荒、電荒、勞工荒以及原材料、油價的上漲對制鞋業說是嚴重的打擊。 從去年到現在,制鞋所需的化工產品價格出現了近20%左右的漲幅,鞋子的利潤越來越少。有些新材料,如TPU等,每噸上漲2000—5000元不等,這些材料已經被消費者所接受,用替代品不僅關系產品性能、質量、檔次,而且直接影響消費市場,因此鞋企不敢輕易使用替代品。
創新能力偏低
廣東鞋類雖然上下游生產規模很大,但由于部分企業過度依賴加工貿易的出口拉動,導致廣東紡織工業漸漸缺乏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應變能力。廣東鞋類產業亟需提高產品的創新能力與差異化能力。 廣東鞋類產業競爭力存在“區域持續創新體系”不健全的問題。比如產品附加值低和產品市場規模大之間的不相適應;企業研發實力弱和企業市場能力強之間的不相適應;產業根植性弱和產業規模經濟實力強之間的不相適應等。為此,一方面,需要狠抓產業集群治理,高層次承接新一輪全球鞋類產業轉移;另一方面,要強化產業根植性,加快產業全面升級。
空洞化危機
東莞靠外商投資“來料加工”起家,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加工業基地之一。面對電荒、油荒、工荒,東莞大量鞋企外移。然而當產業外移新產業卻未能遞補進來,將出現產業空洞化的危機。業內人士認為,東莞鞋業如果沒有足夠的企業把總部留在這里,沒有足夠的企業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東莞則會出現空心化。這對東莞制鞋業來說是個嚴峻的十字路口。
產業升級仍需努力
自從東莞鞋業進入洗牌年,產業升級對東莞鞋企來說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但產業升級對東莞鞋企來說是個艱難的問題,仍需要做很多的努力。
早些年港臺資的大量進駐,快速推動了東莞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但同時也使東莞基本上被“固化”在低成本的OEM上,在國有和集體企業比重很低、民營企業沒有充分成長起來的情況下,產業升級對還十分困難。
政策加大鞋企生存困境 東莞的制鞋業一直以來多是為國外品牌加工,承接外單成了眾多鞋企主要的商貿方式,這種模式從去年起受到出口退稅下調與加工貿易調整的挑戰。 去年7月以后,利潤本來就低的專業鞋類外貿公司,出口退稅稅率降低加速了它們的消亡。此外,2007年8月1日起,國家擴大了《加工貿易限制類商品目錄》,東部沿海地區從事加工貿易企業必須把保證金如實交給銀行管理,東莞不少鞋企加工成本為此提升了10%左右。 東莞有不少小型鞋企,家庭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使鞋類產品無論在耐磨、耐折、舒適性等各項指標上都不理想,這種低端產品已經越來越不被消費者喜愛和接受,只能靠價格戰搶占市場。中國出口鞋企發展迅猛,在美國、歐盟、俄羅斯等市場上占據大半江山,令西方傳統制鞋企業感到了強大的競爭壓力。比如在制鞋強國意大利,生產一雙皮面皮鞋的成本是東莞制鞋成本的7倍以上。 而這種低價競爭的產品容易成為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的對象。2006年10月,歐盟宣布對中國皮鞋企業征收16.5%的反傾銷稅,為期兩年。2007年6月,臺灣也對大陸6類鞋靴產品課征43.5%的反傾銷稅。歐盟與臺灣均在東莞重點出口地區之列,打擊嚴重程度可想而知。 近年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攀升,目前匯率已破6.9,讓鞋企大為頭痛。由于外商通常以美元下單,而東莞鞋企無論在支付工人工資還是材料采購方面均用人民幣支付。由此,美元對人民幣匯率的不斷下滑,直接削減了鞋類產品的利潤。
今年新勞動法的實施讓東莞制鞋企業考慮到是否要繼續生存下去。不少鞋企老板坦言,在制鞋業面臨的諸多挑戰中,新《勞動合同法》的打擊不小。新《勞動合同法》使企業雇工成本普遍增加8%以上。尷尬的是,鞋企在提高用工成本的同時還要遭受缺工的困擾。目前化工、食品、建筑等行業對勞工需求較旺,導致鞋業工人流動性加大,加上部分鞋類生產企業工作時間過長,熟練工人流失嚴重。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