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是部懸念大片
95%的如此,為什么還有這么多人前赴后繼去創業?
回答一定要帶著驕傲和微笑,稱這為“創業者的笑傲”吧:創業實在太迷人了,就像看電影,開始創業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它的結局,它很可能是悲劇,也可能是喜劇,是戰爭片、恐怖片、武俠片、喜劇片、愛情片、警匪片、校園青春片…….眾所周知,一部好看的電影,首先是因為有個好故事,當然也缺不了要有好導演、好演員、好制作、好特效、好票房……創業豈不也是這樣?創業,就是一部自編自導自演的懸念大片!
1. 創意:
創業不能沒有創意,也就是好的Idea。即使你做的不是高新科技,而是傳統行業,那你也得有創意,這樣才能脫穎而出,去超越麥當勞、沃爾瑪、星巴克。
2. 沖突:
創業不怕起點低,別為自己一副草根的窮酸相而喪魂失魄,即使有錢租CBD的高檔辦公室,不去!寧可賴在車庫里或地下室起家,以這樣的開頭來襯托你輝煌的結尾更精彩……好萊塢大片里場場都有力大無比的反面角色,英雄本來不會成為英雄,成為大英雄得謝天謝地全靠有了強大的對手;創業也是這樣,今生不求小福貴,要有明確的大目標、龐大的假想敵,大敵當前,你辭掉高薪公職、傾家蕩產去冒險創業,這樣才能成大業!
3. 角色:
創業不就是那兩個創始人的那點事那點情嗎?要是微軟、蘋果、谷歌沒有那幾個創始人,這些公司可能永遠都不會在地球上出現!創業就像電影,主角很重要,創始人的素質更重要,沒了他們就沒戲,再多人也不管用。
4. 劇本:
創業需要融錢,那就要花功夫寫商業計劃書、做財務計劃,好的商業計劃書是要花心血的,它不但幫你和投資人溝通,還幫你自己理清創業思路。拍一部電影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好本子,沒有它,沒人會投資拍片,導演、明星更無人問津;創業融資也需要個好本子,封皮上的標題叫“商業計劃書”,如果沒有它你想融到錢,那一定事半功倍讓你吃飽閉門羹。
5. 卡斯:
Cast是電影的術語,即“團隊”的意思,拍電影除了制片、導演、主演,還要攝影、作曲、剪輯、化妝、場記、替身、跑腿……電影是團隊作業;創業難道不也是團隊作業?任何公司里都要有產品研發、市場推廣、渠道銷售、財務法務、運營管理,一個都少不了,更關鍵的是,創業CEO如果沒有這些基本的知識、經驗和學習熱情,他怎么可能會有執行力?怎能有資格手握話筒去高喊:camera、light、action!
6. 高潮:
電影如果沒高潮,觀眾會在劇場里打呼睡大覺;創業如果沒高潮,就沒法聚人氣、沒法吸引投資人、沒法讓競爭對手發抖、沒法讓你的用戶尖叫……電影短了不過癮,長了會使人精神疲勞,一部電影要在100分鐘里設置2個小高潮1個大高潮;那么創業呢?這年頭很少人會去潛心打造百年老店,大家推崇的是“短平快”。設想你要在5年當中把一家創業小公司從0做到上市,那可有多刺激!假設IPO是5年大戲的高潮,那么你每年都得小高潮不斷才行,什么會是你的小高潮呢?專利證書、業績翻倍、VC追搶、創新黑馬大獎……對嗎?滴水成河、積少成多,你小成就不斷,大勝利一定會水到渠成。
7. 票房:
好萊塢電影是“票房為王”的,要是不能入榜成為票房紅人直逼奧斯卡,那你拍了這一部就沒有下一部,機會只有一次!而創業失敗是沒事兒的,等于摔跤磕破了皮,只要你自己不喪失自信心,找個什么借口說聲“從頭再來”,六個月后你又是一條江湖好漢,一次不成功兩次,兩次不成功三次,三次不成功四次,總有一天你會成功。不過創業也得有票房價啊,縱有一天你小草長成大樹,公司IPO股價飆升讓你的投資人開懷大笑說不了話(說了也是廢話),你白手起家草根創業終成大業,賺來大錢又去做善事,你走到哪里都有粉絲圍住你,即便走在汶川的廢墟上,你心理的感覺照樣也像走紅地毯。
8. 觀眾:
大導演斯皮爾伯格從來不參加自己電影的首映式,因為壓力太大太大太太大,再牛的導演也沒法保證自己下一部大片是否會紅會火會牛;創業豈不也是這樣?成功無法保證、無法復制,自己的idea再好、自己再得意不過的產品,也得投放到市場中去讓顧客挑精揀肥去評判,只有顧客說好才是真的好;誰說創業要偏執狂才會贏?不對,創業要得上了焦慮癥才可能會贏!
創業,就像盜夢空間、阿凡達、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創業是自編自導自演的懸念大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