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職場人非典型理財生活
80后,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時髦的詞匯,它不僅成為了一批人的代碼,也是頗受社會和輿論關注的群體,他們有著屬于自己獨特的理財方式,有著自己人生。
據北京青年報1月31日報道,出生于1986年的張磊的成長經歷是標準的“80后”版經歷,從重點幼兒園到重點大學按照父母為他做好的人生規劃順利地走了下來。去年,大學畢業的他執意留在了北京,在一家廣告公司做起了朝九晚八的小白領,回想起自己這一年半的北漂生活,張磊用三句話概括:“不啃老,不算計,科學理財才是王道。”
●“啃老”其實很無奈
每次想起剛畢業的那段時間,張磊就唏噓不已:“剛上班那會兒,每個月連補貼帶工資加起來才一千多塊。一個月房租六百塊,水電煤氣交通費這樣的固定費用加起來起碼也要兩百塊,剩下的錢吃飯都不夠。”在一個多月的尋找兼職失敗之后,中介公司的電話上門了,催他交房租,無奈之下,張磊只能求助于父母。父母聽說之后提出每個月贊助他一千塊直到他的經濟狀況改善。
很多的人對80后存在偏見,認為他們都是“啃老族”,而像張磊這樣的80后其實并不愿意啃老,招商銀行發布的《年輕族群報告》顯示,只有一成的人會在收入較低時選擇啃老。57%的受訪80后相信依靠經驗積累和奮力打拼,自己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摳摳生活”不易
一項調查顯示,一般初入職場的年輕人的收入都不高,和他們不高的收入形成對比的是他們對生活滿滿的自信。
張磊在被迫的“啃老”啃了大半年之后,試圖改變這樣的狀況,他針對自己的情況制定了一個“摳摳生活”的方案。“把午餐的標準從十五塊降成了十塊,不坐地鐵改坐公車,周末盡量在家呆著。”這樣算下來,一個月能節省下一大筆錢,再加上過了試用期,薪水漲了一點,這樣一進一出,基本就可以實現收支平衡。但是在四個月之后,張磊算了算成果,效果并不像預期的那么好。
●科學理財工具很重要
在朋友的介紹下,抱著試試的心理,張磊申請了一張招商銀行YOUNG卡。基于YOUNG卡的賬單可以分期還,出賬單之后可以自己決定分幾期,張磊用YOUNG卡買了他心儀很久的一款相機。雖然價格不菲,但是分期還款中每個月還很少的錢就夠了。不久之后,朋友結婚時他也用YOUNG卡的網絡支付功能在淘寶上買了禮物,除了能網購,YOUNG卡還能網上支付水電煤氣費,偶爾手頭周轉不過來的時候,還能以第一筆免手續費的優惠預借現金。
其實,張磊的選擇并不是例外,在招商銀行信用卡發布的《年輕族群報告》中顯示,80后的年輕人在想購買自己暫時無力支付的商品時,63%的受訪者表示會刷信用卡。
此后,他已不再向父母伸手,也不用每天都算計著過日子,他堅持著每月按時還款,并期待好的信用,可以讓他的信譽額度每6個月都能升級。
業內人士表示,信用卡如果使用得當會成為生活中的理財工具,幫助持卡人隨時記錄和管理消費支出和消費習慣,一方面能幫年輕人解決不時之需,同時也不會放任年輕人養成過度提前消費的習慣,也能從另外一種角度讓年輕人開始重視信用度的培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