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交易大盤點
據市場(萬平方米以上)699家,市場經營總面積9172.5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2.55%;市場店鋪總數108.41萬個,同比增長7.02%;市場經營商戶總數93.53萬家,同比增長6.49%;市場成交總額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86%。
東部地區市場密集度進一步加大
東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產地型紡織服裝市場的聚集地,尤其是華南與華東地區。從市場數量來看,2010年東部地區市場數量達到380個,占全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總數的54.36%;中西部市場數量分別為119、139個,占比為17.02%和19.89%;東北地區市場主要集中在省會城市沈陽、長春、哈爾濱,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數量共計61個,占比為8.73%。
2010年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數量區域分布
從經營面積來看,2010年東部地區市場經營面積達到6114.01萬平方米,占總面積的66.66%。與2009年東部市場經營面積所占比重相比,提高了5.93個百分點,體現出東部地區市場的密集度正在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地區市場經營面積所占比重則分別有不同程度下降。2010年中西部地區市場經營面積分別為1112.84萬平方米和1495.14萬平方米,占比依次為12.13%、16.3%,與2009年相比分別下降了2.18和3.08個百分點。2010年東北地區市場為450.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了0.67個百分點。
2009、2010年各地區市場經營面積占比對比
中部地區市場交易額實現提升
2010年,從市場經營規模來看,中部地區商鋪和經營商戶的數量分別為15.2萬和13.96萬,占比分別達到14.02%和13.96%;同期,西部地區市場商鋪總數為16.92萬個,商戶總數為14.82萬家,占比分別為15.6%和15.85%,由此可以看出中部地區市場的整體經營規模小于西部。
但是從交易額來看,中部地區交易額卻是大于西部地區。中部地區市場2010年成交額達到2176.16億,占比為13.98%;而西部地區市場成交額為1223.1億元,占比僅為7.86%。近年來,中部地區如河南、安徽、江西等中部省份通過承接產業轉移,積極發展本地紡織服裝產業,為商貿流通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產業基礎,有助于市場交易額的提升。
2010年各地區紡織服裝專業市場分布情況
服裝類與綜合類市場經營規模增幅明顯
2010年各類別專業市場數量排名前兩位的分別為服裝類和綜合類。服裝類市場數量438個,占比62.66%;綜合類(主要是小商品與鞋類市場)市場為124個,占比17.74%;原、面(輔)料類和家紡類市場數量分別為97個和25個,占比分別為13.88%、3.58%;皮草、皮革類市場數量為15個,占比2.15%。
2010年各類別紡織服裝專業市場數量分布情況
從經營面積來看,2010年我國服裝類市場與綜合類市場的經營規模擴張較快,經營面積同比分別增長22.37%、42.35%,體現出近年來整體專業市場的投資走向。由于服裝類市場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而綜合類市場主要是一些大型綜合商業體項目,體量大,有利于規避風險,故這兩類市場更易受到投資商的青睞。原、面(輔)料類和家紡類市場的經營面積增幅則相對有限,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原、面(輔)料市場較為缺乏,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當地產業鏈上下游的配套。
2010年我國各類別市場經營面積同比增幅
原、面(輔)料類市場呈中西部轉移之勢
我國原、面(輔)料類市場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其經營面積占全國同類市場總經營面積的比例為88.75%,成交額占比則達到91.6%。而中西部、東北地區市場隨著承接產業轉移步伐的加快,也正在吸引更多的原、面(輔)料類專業市場投資、運營。以重慶地區為例,近年來重慶市正在通過各項措施扶持渝派女裝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經營面積近1萬平方米的面輔料市場已經開業。
2010年我國各地區原、面(輔)料類市場經營面積和成交額占比對比
服裝市場交易規模增幅低于全行業增幅
2010年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中服裝產品交易額為8312.81億元,同比增長8.36%,低于全行業10.86%的增幅。原、面(輔)料,家紡,皮草、皮革和以小商品為代表的綜合類別產品交易額的同比增幅均超過10%,分別為13.58%,19.75%,10.92%和23.24%,它們的成交額分別為3692.28億元、887.4億元、2304.46億元和363.82億元。
2010年各類別產品成交額與同比增幅
引起服裝類產品交易額同比增幅相對較低的原因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2010年以來,以棉花為代表的紡織原材料價格上漲明顯,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原料與面輔料產品價格的上漲,拉高了其總成交額。而我國產業鏈傳導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原材料價格對終端服裝產品的影響要到次年春季時才能逐步體現出來,因此服裝產品交易額的同比增幅比例相對較低;其次,近年來,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投資方向逐步延伸至二三線城市,這些市場尚處在新興培育階段,交易量的釋放需要一定周期。
原、面(輔)料和家紡類市場經營效率提高
2010年,我國原、面(輔)料類和家紡類市場經營規模與交易規模穩步增長,市場投入產出效率較大。原、面(輔)料類市場97個,經營面積1683.1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4.13%;交易額3692.28億元,同比增長13.57%。家紡類市場25個,經營面積309.0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6.37%;交易額887.4億元,同比增長19.75%,交易額的增幅遠大于經營面積。
引起這兩大類市場投入產出效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在于2010年產品價格走高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交易額的增長;另一方面,這也反映出我國紡織服裝產業鏈對于原、面(輔)料類和家紡產品的需求正在逐步增大。
2010年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類別分布情況
市場交易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據流通分會不完全統計,2010年,成交額在百億元以上的市場數量為34個。它們的總經營面積為1970.38萬平方米,占全國專業市場總面積的21.48%,比2009年下降3.61個百分點;成交額7015.62億元,占總交易額的比重為45.09%,與同期相比提高了0.52個百分點。
成交額占比逐年提高,經營面積占比相對有所下降,體現出我國紡織服裝專業市場的交易集中度正在進一步增強,成熟市場的影響力和輻射范圍正逐步加大。
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具備較大發展空間
2011年初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流通分會對會員單位的最新抽樣調查統計結果顯示,電子商務在會員中的應用率達到了62.50%。在30家已經應用電子商務的單位中,有13家市場自建電子商務平臺,具備在線交易功能;11家已自建了電子商務平臺,僅具備商務展示功能;另外6家市場則是通過與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的合作,來實現電子商務展示與交易功能。
從網上交易規模來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實體市場交易不可或缺的補充力量。目前市場通過自建網站、第三方平臺所實現的成交額,與實體交易相比比重較小,市場的電子商務具備較大的發展空間。
13家具備線上交易功能的市場電子商務成交額顯示,2010年,其成交額主要維持在1000萬元以下,這部分市場占到樣本總數的61.54%。而像由清河縣人民政府、清河縣商務局、清河·濮院羊絨制品市場管理委員會、清河縣羊絨制品市場共同籌建的電子商務平臺,2010年電子商務成交額已經達到3億元。
2010年流通分會部分會員單位自建電子商務平臺成交額分布。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