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鄉:七夕,枕水而眠的女人夢!
“今年‘七夕’剛好是周六,七夕”前后休2至3天年假,這樣他們就有4、5天的假期,外出旅游的時間就有了保證,來個短途游吧!
烏鎮
烏鎮具典型江南水鄉特征,完整地保存著原有晚清和民國時期水鄉古鎮的風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筑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筑因素,體現了中國古典民居“以和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烏鎮這些橋最早建于南宋,大多始建或重建于明清,有些橋還題有橋聯,如通濟橋:“寒樹煙中,盡烏戌六朝舊地;夕陽帆外,是吳興幾點遠山。”(朝南) “通云門開數萬家西環浙水;題橋人至三千里北望燕京。”(朝北)具有濃厚的歷史文化氣息。和時分讓人感覺古老的感覺。
石板小巷
走進烏鎮,走在那用青石板鋪成的狹窄的小街上,看到兩邊各式各樣的民居和仍住在民房中的鄉民,就會讓人有一種親切自然的感覺。作為歷史古鎮,烏鎮無論是整個鎮還是觀前街,都體現著一種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走進這個充滿了農業文化氛圍的古鎮,漫步于古鎮綿延一里多長的石板小街上,可以傾聽腳步在另一小巷上的回音。沿水小街有“石幫岸”,有些可能有修飾,比如我見過雕上一個瓶,瓶里插著三支戟,取“平升三級”的意思。用以系船。
烏鎮
人家盡枕河
烏鎮和許多江南水鄉小鎮一樣,街道、民居皆沿溪、河而造,正所謂“人家盡枕河”。與眾不同的是沿河的民居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樁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是烏鎮所特有的風貌。水閣是真正的“枕河”,三面有窗,憑窗可觀市河風光。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這樣描述故鄉的水閣:“……人家的后門外就是河,站在后門口(那就是水閣的門),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夢回,可以聽得櫓聲唉乃,飄然而過……”
走進南潯古鎮,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
在南潯古鎮典型的光影里流連
與其他江南水鄉的古鎮一樣,你可以在南潯看到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找到千年的古橋、百年的老屋,千百年前的建筑依然矗立,千百年的風雨過去了,它們仍然矗立于它們當時出生的地方,似乎時間在它們身上已經停止,它們以它們的方式向后來人默默講述著它們所經歷的風雨歲月。
清代光祿大夫劉鏞的家廟和后花園小蓮莊是南潯最大的看點,廣約十畝的池塘四周,環繞著長廊曲橋、亭榭樓閣,比起蘇州名園來毫不遜色。但仔細觀賞,卻見飛檐斗拱、花墻漏窗連著一幢小洋房,這種不中不西、又中又西的組合,恰是南潯特色。
穿過一條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溪澗,點綴著幾只鵜鶘,走入小蓮莊的大門,沿著湖光瀲滟、荷風送爽的池塘,湖面覆蓋著銅紅的浮萍和烏綠的水草。精致的小亭,翠綠的垂柳。想起古人在荷花盛開時節,斜倚美人靠,看荷塘月色,是多美的事情,多么精致的生活。南面的退修小榭,則正是古代士大夫謹慎守身的外化,“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樣的傳統哲學理念貫串中國文化史的終始。
旅游小貼士:
交通:上海虬江路長途汽車站每天從6:00——19:30,平均20分鐘就有一班發往湖州、南潯方向的班車。杭州——南潯124公里,從杭州104國道到湖州后轉318國道,一出吳江便到。
特色菜:百魚宴、紅燒羊肉煲、烤菜年糕、炒牛柳、咸水雞腎、醉白蝦、清蒸白魚、銀魚蛋奶羹、蔥油芋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