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皆稱融資平臺風險可控 缺乏數據支撐遭市場質疑
目前壓制銀行股估值的最大不確定性因素,恐怕就是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潛在風險。在中報中,上市銀行多數對此予以闡述并表示風險可控,但是對具體數據卻都語焉不詳。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分析師表示,這樣程度的披露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安撫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但由于缺乏具體的數字和規模,并不能真正令市場放心。
在已披露中報的7家銀行中,除了交通銀行[4.60 -0.86% 股吧 研報]外,其中報內容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其中,表述中惟一含有具體數據的是深發展。該行表示,本行高度重視和嚴格執行監管部門有關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清理規范工作要求,經過2010年全年的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解包還原工作和2011年的專項清理規范工作,本行對全行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進行了逐戶摸底調查、風險評估,初步建立健全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名單制管理系統,并在此基礎上實施分類管理。截至2011年6月,本行按照既定的工作計劃逐步實現政府融資平臺貸款的有效控制,嚴格控制新增,為防范和化解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上半年,本行政府融資平臺(含已整改為公司類)貸款規模適中,貸款余額較年初減少17.49%。主要集中在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投向城市投資建設公司和交通運輸類政府投融資平臺。資產質量正常,無不良貸款。
而對最新進展的表述最為清楚的是民生銀行[5.59 -1.06% 股吧 研報]——目前尚未發現異常情況。
民生銀行表示,報告期內,按照銀監會限定的“四類”范圍,從嚴管控新增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并不斷強化政府融資平臺貸后管理工作。為防范存量業務風險,公司多方聯動做好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分類定性工作,逐戶逐筆全面清理審查,積極推進存量清理整改工作。目前尚未發現異常情況。
浦發銀行[8.98 -0.44% 股吧 研報]對融資平臺貸款事宜所花費的筆墨最多。該行表示,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完善對平臺貸款的授信審批流程、嚴格規范審批權限,并進一步根據現金流來源覆蓋情況、貸款分類處置情況等,公司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進行了風險分類,針對不同對象制定了風險防控措施。目前,公司正嚴格按照銀監會下發的一系列文件要求,重點在差額補足協議簽訂、抵質押整改、貸款期限調整等方面開展存量緩釋和風險防控工作。同時,公司加強了對融資平臺貸款的管理:一是建立平臺貸款名單制管理,上收平臺貸款授信審批權限。二是嚴格控制增量,積極緩釋存量,公司按照“保在建、壓重建、禁新建”的總體監管要求,嚴格控制新增平臺貸款,保證實現全年“降舊控新”的總體目標。三是要求各分行根據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借款人現金流情況,合理確定融資平臺貸款期限;改變“整借整還”的方式,重新確定分期還款,并積極修訂貸款合同、補簽差額補足協議,做好抵質押整改。四是繼續加大對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分類準確性的督查,對隱含較大風險的貸款,進行準確分類,重點防范,嚴防發生實際風險。五是加強現場檢查,繼續對融資平臺貸款進行重點監管,并對整改落實和貸款分類的準確性等方面進行現場檢查,確保真實、客觀、及時地反映貸款風險狀況。
建設銀行[4.45 -0.89% 股吧 研報]則直接表示融資平臺貸款風險可控。該行表示,該行根據監管要求積極整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平臺貸款清理有序,質量穩定,風險可控,結構基本合理;通過采取追加抵押擔保、清理回收等措施,使部分平臺貸款潛在風險逐步得以緩釋。
此外,光大銀行[3.03 -0.33% 股吧 研報]表示,根據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公司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房地產貸款、中小企業貸款作為重點監控對象,開展多種形式的風險排查并加強動態監控,力求及早發現風險預警信號,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華夏銀行[10.36 -1.24% 股吧 研報]表示,在報告期內該行強化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貸款、政府融資平臺貸款、中長期貸款等重點業務風險管理,嚴防系統性潛在風險。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市場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的規模和風險程度有著較大爭議,因此更為詳盡的披露可能有助于化解市場對于銀行股的擔憂,并打破估值的最大束縛。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