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談投資理財 組合拳是上策
一份調查顯示,教師投資理財的方式比較保守,儲蓄是目前教師理財方式的首選。其實,雖然教師工資近年來穩步提升,但面對“猛于虎”的通貨膨脹,老師們需要有技巧地理財,來實行財富的保值增值。基金、債券、股票、黃金、保險等理財品一個都不能少,最好打打靈活多變的組合拳。
穩健為核心
講究靈活搭配
對于教師來講,理財最重要是穩健,最好采取“核心+衛星”的方式來打理大類資產。
理財專家建議,教師不妨用70%的資產用來配置穩健型產品,如銀行理財產品、黃金投資、基金定投等,作為核心部分。而剩下的30%作為衛星部分,可以用來配置激進的投資品,如股票、信托類產品、一對多專戶,這些理財產品收益會更高一些,但是風險也會加大。
除了固定資產外,工資的現金流管理也很重要。深圳一位銀行客戶經理表示,教師工資可以使用基金定期定額理財。所謂定期定額基金理財就是指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金額購買基金的方法。它實質上是一種“儲蓄”兼“投資”的基金投資工具。因此,由于每月需要拿出一筆資金來投資,長期堅持下去,首先有協助教師們儲蓄的功效,其次還具有利上滾利的復利效果。如每月拿出1000元購買優質基金,以每年6%的預期收益計算,20年后,這筆錢將達到464351.10元。
目前大部分教師家庭都擁有一定數額的存款,而且以活期存款居多,有些還持有一些外幣。對于這筆資金,可以用來購買一些人民幣和外匯理財產品,既避免了匯率的風險,又能享受比存款更高的收益。
而且,由于教師的知識水平普遍較高,信息接受能力較強,網銀理財產品也很適合教師。目前各大銀行為了緩解傳統柜臺理財產品銷售壓力,紛紛推出網上理財業務。新推的網銀理財產品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收益較高,往往比在柜面購買更劃算。不過,教師們一定要注意資金的安全。
此外,在教師節前后,不少銀行、保險公司等都會為教師準備“特別產品”,收益率一般要高于普通產品,也是教師們理財的好途徑。
按照年紀規劃理財
不同年級階段有不同的理財方式,教師也不例外,應該按照“生命周期理論”做出相應的理財規劃。
深圳一位理財專家建議,年輕教師在進行理財規劃時,應當首先考慮未來的資產積累,注意控制消費欲望。這個年齡段的人群的抗風險能力較強,因此可以在理財上采用主動進攻策略,在安排好正常合理消費、做好基本避險的前提下,將適當的私人資本嘗試風險性投資,不斷積累投資經驗。一般除房產外,建議金融投資品種的比例為,50%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30%的穩健型基金+10%的債券型+10%的現金、貨幣市場基金。比較適合的投資方式是基金定投,也可以選擇黃金,信托產品,以及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
而中青年教師家庭,已生兒育女,年收入較高,有較強的投資能力,理財目標主要一般有三點:提高生活質量、子女教育以及保證晚年幸福生活。因此,這個年紀段的老師關鍵是通過保障增值型理財完成對孩子的教育儲備金理財,如每月用1000元進行基金定投存錢,也運用動態保本機制組合主動投資及保障增值兩種理財規劃模式,保障未來退休生活。因此,金融投資品種比例為:30%的股票或者股票型基金+40%穩健型基金+30%的債券型、貨幣市場基金。另外,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投資銀行中長期的理財產品,以及銀行中長期的定期存款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般教師工資收入比較穩定,各項保障也比較完善,但中老年教師需要采取穩妥型投資。最好預留2萬元左右的現金應急,而這一應急備用金可用儲蓄、貨幣市場基金或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以求取得較高流動性和一定收益。如果是風險承受力較高可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最好選擇有保本承諾、設計簡單的產品。年紀大的教師可以不配置高風險的股票型基金,配置50%的穩健型基金+30%債券型基金+20%現金與貨幣型基金。
社保、醫保、商業保險混搭
由于教師職業相對穩定,普遍對風險的防范意識不足,相對其他職業,教師購買商業保險的比例非常低。其實,教師更需要保險給予保障。
教師一般福利較好,擁有“三險一金”等,但這只是為教師養老與醫療提供最基本的保障,配置一些必要的商業保險是必須的。深圳一家保險公司人士表示,教師可以自行選擇一些商業性質的重大疾病險、意外險等,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保障體系。教師早出晚歸工作,會導致意外的發生概率增加,加之教師有時需要帶學生外出旅游,因此一份意外傷害險以及意外傷害醫療保險是必不可少的。此外,住院醫療保險是定額給付的住院醫療保險能夠保障因意外和疾病所需的住院津貼、手術津貼等,也很適合教師購買。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