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檀:人民幣國際化的“買路錢”
香港是事實上的人民幣離岸理財產品將越來越多,進入香港兌換成人民幣的貨幣也將越來越多。
這是正常現象,否則,香港就不可能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金管局不必辯解,內地有關部門也不必緊張。現在重要的是,雙方緊密合作,對于資金量與交易的規模做到心中有數。
香港人民幣存款在2010年10月左右大幅增加,說明市場在10月后對于市場的判斷趨于一致。但隨著美元指數的上升,11月轉換成人民幣的速度應該有所下降。
我們一手打開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閘門,必須有全面的應對之策,資金流引導到哪里,是債市還是股東,或者是房地產市場?
按照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的說法,目前在香港的人民幣有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居民人民幣存款,2009年底600多億的人民幣存款主要來自香港居民存款,到2010年10月底,居民人民幣存款增加了527億元。居民個人人民幣賬戶從2009年底的130萬戶,上升到2010年11月的212萬戶;二是境內外企業的貿易結算。
“從7—11月,由于人民幣跨境貿易試點的全面擴大,導致了香港企業的開戶量大增”,在香港2010年增加的1500億元人民幣存款當中,有1000億左右是企業新增的。2009年底企業人民幣存款僅有7億元。在7月內地人民幣跨境貿易支付試點擴大到20多個省市,對外擴大到全球之后,7月香港企業人民幣賬戶從6月的1.7萬個激增至6萬多個,而到10月底已經增加到11萬個。這兩部分有2000億元以上。
上述資金在可控的范圍內,真正讓人擔憂的是熱錢。
有報道表示,有6400億港元“熱錢”滯留香港,伺機進入內地投資。6400億港元的熱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事實上,通過地下渠道有多少資金來往誰也說不清楚。對沖基金東移亞洲駐扎香港是事實,人民幣債券受到追捧也是事實。此時,有必要做到兩條:一是抑制熱錢,防止短期的外匯套利交易泛濫;二是繼續發行人民幣債券,同時南水北調,用小Q F I I等方式把資金引導到內地股市與債券市場,為實體經濟服務。
目前香港銀行已經有4家得到審批進入上海銀行同業人民幣債券市場,更多的銀行還在申請,而證監會副主席姚剛透露,截至2010年10月底,證監會已批準10家券商、18家基金和6家期貨公司去境外設立機構。
否認香港有熱錢大可不必,否認人民幣國際化有套利空間也大可不必,現在是人民幣國際化剛開閘之時,如果閉目塞聽不承認市場流動性,是人民幣國際化之大忌。
按照匯改以后的規律,人民幣未來將以每年3%—5%的幅度升值,這就意味著未來的熱錢有增無減,但因為貿易有所下降,外匯實際占款可能并不高。
在人民幣匯率逐步升值的過程中,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將大大加快,香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將越來越穩固。除了人民幣債券產品之外,人民幣與黃金掛鉤的產品也將與近期推出,這就意味著,人民幣有了國際市場的收益率曲線,人民幣有了黃金之錨。在人民幣國際化、全球紙幣泛濫之時,黃金是惟一能夠讓人民幣不被狂風吹翻的準心。
所有看好人民幣未來前景的人都會手握人民幣,而資本項目不可兌換幾乎難以維持,所有有權有勢有頭腦的金融人士都會染指人民幣無風險套利,從國際到國內,概莫能外。在香港炒匯套利,將成為常態。也許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代價,也許這是中國大部分海外資金難得的狂歡時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