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邦服飾上海旗艦店開業不久悄然關閉遭質疑
中國市場像塊磁石一樣,吸引著國際快銷時裝品牌,MANGO、ZARA、H&M、優衣庫等等爭先恐后進入中國市場,在鬧市商業區,大型購物中心,遇見第一家,轉個身就會發現另一家。
然而快時尚品牌美邦服飾(23.09,0.21,0.92%),位于上海黃金商圈淮海路的Me&City旗艦店最近卻悄然關門,這家面積超過2000平方米的旗艦店,開店時間并不長。
美特斯邦威證券代表莊濤表示,這家店應該不會重開了,對于店面關閉的具體原因并沒有給出具體的解釋。
莊濤:店鋪適合就開,不適合就不開,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每年都有關店開店的情況,包括直營店和加盟店,現在有4700多家門店,所以開店、關店都很正常。
美邦服飾內部人士表示,其實淮海路店與業主的合同并未到期,“關門的真正原因,是該門店長期以來處于虧損狀態。”而這次關門,美邦服飾其實醞釀了很長時間。
美特斯邦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成建,曾在媒體上很坦誠地承認自己的決策錯誤。預期過高以及大店模式的失敗,使得2009年高端品牌ME&CITY定下20億元的銷售目標,最后卻只賣出3.5億元。2010年,周成建將美特斯邦威和ME&CITY分為兩大事業部,為ME&CITY建立了一支從設計師到渠道推廣的獨立團隊。2011年,由于需要自負盈虧,ME&CITY不得不取消了重金邀請大牌代言的廣告推廣,更多地在服裝細節和產品結構上進行優化,在渠道上把大部分虧損的大店關閉,改為面積較小的門店。
美特斯邦威作為本土“快時尚”代表品牌,這些年的發展步伐確實走得很快,從開出第一家專賣店到賣出1.6億件衣服,從我們身邊的大招牌到好萊塢大片里的植入品牌,美特斯邦威的“縱身一躍”跨度不小。
不過,雖然本土廠商更了解中國市場,但在供應鏈、管理模式方面,洋品牌有著相當大的優勢。在與國外大品牌公開叫板的過程中,美邦并不是順風順水。此前就有報道指出,美特斯邦威這家Zara的“中國學徒”并沒有如愿“快”起來。原因就是,美特斯邦威一直在被巨大的庫存壓力困擾。據最新財報顯示,美邦的凈資產約32億元,而庫存已超過15億元。在服裝行業里,這些衣服在倉庫里每滯留一天都意味著貶值。
仍未從高庫存的夢魘走出的美邦服飾,如今不得不面對另一個讓其頭疼的問題——大店模式的弊端。作為快時尚的效仿者之一,美邦服飾開始向 “大店模式”進軍,2005年在杭州開設了第一家5000平方米的大店,2007年年底在上海南京西路開了將近1萬平方米店鋪。美邦服飾的旗艦店開始不斷向更大的面積沖刺。
目前由于國際一線快時尚品牌進入中國后,大店資源變得非常搶手。記者發現,在關閉的店面東邊不遠處就有C&A、H&M兩家品牌的門店,而對面是ZARA的門店。大店進入商圈后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所以現在大店商鋪租金也開始飛速上漲。
業內人士指出,時尚奢侈品牌面對20%的消費群體,能賺取80%的附加值。然而快時尚的大店模式則不同,要面對80%的消費群體,而利潤卻遠遠低于奢侈品。在此過程中,產品種類、庫存管理、貨品周轉率、零售技術管理等各個方面變得復雜,萬一協調不好就有庫存壓力。
更為關鍵的是,大店開設在黃金地段,大店所營造的品牌訴求、品牌形象是多數品牌愿意花高價投入大店模式的原因之一,然而,當商鋪租金成本上漲到一個臨界點,品牌的虧損度就遠遠高于這些好處了。
業內人士分析,客流量過低一直是其定位上的尷尬,雖然美邦服飾一再學習國外快消品牌,同時開始從面向學生類休閑服飾剝離出來,創立了都市類的時尚品牌Me&City,但在設計和產品上似乎仍舊與國外大牌之間存在不可超越的距離。雖然同樣作為大店,在淮海路商圈國際快時尚大牌云集的情況下,Me&City的消費人群與該商圈的消費人群差異逐漸顯現出來。
昭邑百貨部首席咨詢師劉暉認為,美特斯邦威走了一條不同于真維斯、佐丹奴等國產品牌的路,它的發展曾被業內看好。
劉暉:他確實比別的品牌更高瞻遠矚一些,很早就看到中國多元化市場,不像佐丹奴、真維斯依然在吃自己原來的市場,他已經預感到了中國市場多元化一定會有不錯的升級機會,他非常想抓住這個機會,這個資本市場也是認可的,業內在前幾年很看好它,目前發展的狀況沒有達到業內預期。
劉暉認為,美特斯邦威想走快時尚,戰略思路是對的,因為畢竟中國市場龐大,城市化進程加快,對時裝的需求量增大,而它的網點和銷售體系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都有布局,銷售環節上甚至比Zara更有優勢,但它的短處同樣明顯。
劉暉:ZARA的成功之處在于新品更新速度非???,優衣庫是請了很有名的設計師來做主設計,ZARA雖然不是有名的設計師,但因為歐洲時尚界的信任,它設計能力是很強的,所以快時尚要求你一定有強大的設計團隊,而美特斯邦威的款式設計的能力差強人意,沒有出彩。
一位美特斯邦威的工作人員并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她認為媒體和一些專家故意唱黑美特斯邦威,從不關注他們的好事,實際上美特斯邦威在設計方面也很出彩。
工作人員:其實我們也有很多的好消息,最近服飾博覽會的時候我們有170多平米的展區,展示了最新的成果,展示了我們最新的創意、品牌細分。我們最近又跟香港、臺灣以及內地的潮人設計師聯系,將我們品牌很潮流演繹出來,現在在香港和臺灣反響都非常好。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