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速紡紗技術助力紡織企業解決“用工荒”
用工荒是長期困擾紡織企業的難題之一,紡織工人勞動強度高,專業技能要求高,常年工作在高溫、高濕及噪音大的環境里,薪資水平卻低于其他制造業,使得紡織企業的‘用工荒’難題十分突出。“現在的年輕人根本吃不了苦,在車間干了幾天就受不了,不再來了。現在我們常年都在招工。高溫季節招工尤其困難。”在9月11日~13日于浙江海寧召開的“長紡-天喜杯”全國新型紗線生產技術研討會上,一位江西棉紡企業的生產負責人告訴記者,最困擾他們的就是招工難。而此次會議上,專家和一些企業負責人介紹的轉杯紡、渦流紡等新型紡紗技術就可以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題。
長期以來,紡紗工藝技術的發展始終致力于達成三個主要目標:提高紡紗速度,改善紗線質量和提高勞動力水平、減少用工。天津工業大學紡織學院王建坤教授介紹,要提高生產力水平、減少用工,主要是要提高機臺自動化程度;采用新型紡紗方法縮短工藝流程;實現工序間、設備間的聯合與聯動;實現半制品在工序與設備間的自動物流。除應用清梳聯、細絡聯、粗細絡聯等新型設備外,轉杯紡、渦流紡等新型紡紗方式可以縮短工藝流程,簡化操作,從而減少用工。
江蘇大生集團西爾克紡織公司副總經理佘德元對應用噴氣渦流紡的經濟效益進行了詳盡分析。在同等產能的情況下,噴氣渦流紡比5萬錠普通環錠紡大約少用工175人,全年可多創利潤585萬元。加上節約生產面積,在固定資產和土地廠房上還可每年節約210萬元。另外,噴氣渦流紡擋車工培訓簡單,這也對解決用工難有好處。他認為渦流紡技術有獨特優勢但也存在劣勢,渦流紡不能全部代替環錠紡,但高速、省工、紗線風格獨特的特點,使渦流紡紗隨著后道工藝的優化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除了介紹新型紡紗技術外,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桂亞夫和德州華源生態科技公司技術部長劉俊芳就色紡紗、復合紗線等差異化、新型紗線的開發與生產的技術難點與要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江陰市長紡科技有限公司、天喜控股集團紡機羅拉有限公司、浙江聯鴻纖維科技公司、上海淳瑞科技公司的技術負責人介紹了有關設備和器材的技術發展和應用情況,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型紗線生產加工技術,促進紡紗技術和加工裝置的進步與發展。
新聞延伸---用工荒
用工荒,是指用工短缺現象。相對于持續多年的民工潮,用工荒的出現是多方原因造成的,其中既受世界經濟形勢影響,也和農民工待遇問題有很大關聯。
直接原因 與更深層次的原因
用工荒有出口訂單恢復增長、企業紛紛擴大生產的直接原因,但從用工荒本身的出現以及發展趨向看,它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與中國發展模式的結構瓶頸甚至財富分配的調整都有莫大關聯。
人不好招了,原因其實也簡單。幾十年了,中國的各種經濟指標都在增長,但沿海出口型企業普通工人的工資基本沒有多大變化。與此同時,都市生活的成本日益增大,富裕了的沿海城市居民、企業主和來自內地的普通工人之間的財富與生活鴻溝日益擴大。當打工者認識到沿海不再是改變自己命運的財富夢想之地時,用工荒現象也就自然產生了。
短短幾十年里,中國建立了一個依托世界貿易、面向全球市場的出口加工型經濟結構,支撐它的就是似乎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低廉勞動力優勢。這種優勢之所以存在,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口多的現實,另一方面也緣于國人易于滿足、吃苦耐勞的民族特性,還有打工者對自身權益認識不足的原因。不管怎么說,靠著低廉的勞動力優勢,再加上其他有利條件,我們積累了巨大的財富,迅速崛起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如今,這種模式遭受了挑戰,用工荒也算是對這種發展模式的一個回應。
雖然很多企業為找不到工人而著急,但我們應該更看重用工荒的必然性和它的積極意義。作為一種經濟現象,用工荒的出現打破了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可以永遠持續的神話,也將促使那些沿海勞動密集型企業改變在國內一味壓榨本國勞動力、在國際上壓縮自己利潤空間的生產模式。同時,用工荒也會促使企業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使得整個社會正視幾十年大發展中被忽視了的人群的正當權益,正視不同群體之間巨大、不合理的收入差異。
中國的崛起不能只依賴沿海地區,沿海地區也不能只把自己變成世界的加工廠。用工荒是民工潮的一個反向運動,從經濟領域看,它提醒我們: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時不我待;從社會生活領域看,它會把我們從“為了發展而發展”中解放出來,促進勞動者對自身權益的認識,從而營造一個更加和諧發展、繁榮共享的社會環境。
根本原因與主要原因
專家稱勞動者權益得不到保障是“民工荒”根本原因。一項對珠三角五市1500余名農民工的最新調查表明,2009年加班費收入為0元者為839人,但工作時間為1至8小時者有640人,也就是說有199人有加班,但是沒有加班費,工作時間更長,收入卻沒有增加。另外,從2007年開始,農民工每月、每周、每天的工作時間均值都在增加。但小時工資卻在下降,從2007年的8.0258元/小時,降至2009年的6.9658元/小時。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